淮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

2014-04-16 17:08王克登
交通企业管理 2014年6期
关键词:内贸腹地内河

□王克登

淮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研究

□王克登

淮河集装箱运输;腹地;散改集;市场分析;淮河

近年来,内河航运因其良好的经济、技术和环保特性正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淮河位于黄河与长江之间,是我国七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干流自西向东流经河南省南部、安徽省中部,在江苏省中部注入洪泽湖,经洪泽湖调蓄后,主流经入江水道至扬州三江营注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流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

集装箱运输是现代社会产生的一种标准化运输方式,因其效率高、成本低、污染少,自20世纪80年代引入我国以来呈迅猛发展态势。目前淮河干流的内河集装箱运输尚未开启,腹地集装箱主要通过公路运输。笔者结合淮河航运的现状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简要分析淮河集装箱运营的前景。

一、腹地集装箱运输现状

长期以来,淮河流域的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淮河干流腹地集装箱基本上通过公路运输,多在南京港中转。淮河干流腹地的外贸集装箱集中在上海港进出口,大部分按公路——南京港——上海港的方式组织运输,小部分经公路直达上海港。随着公路运输压力的持续上行,加之南京港外贸内支线航班的丰富和近洋航线的增加,腹地越来越多的外贸集装箱选择公路运往南京港,转运到上海港出海或者直接走近洋航线出海。

相较于外贸集装箱,淮河干流腹地的内贸集装箱运输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主要在南京港中转。粮食是腹地最主要的箱装外运货种,多数销往东南沿海地区;流入腹地的内贸集装箱相对较少,所运货物较为分散,多以蚌埠作为集散中心。

集装箱铁海联运工作的积极开展,将极大地分流腹地的外贸集装箱,同时也分流了一部分的内贸集装箱。相较于公路运到南京港中转的运输方式,其综合能耗低,而且具有明显的直达优势和更高的时效性。

二、水运集装箱发展趋势

1.内河集装箱运输优势明显

集装箱是一种把多种运输方式连接起来并向客户提供“门到门”服务的运输方式。相比公路运输而言,集装箱内河运输具有低成本、节能、环保、占地少等特点。据有关研究资料,当运距超过100公里时水路集装箱比公路低20%左右;一艘500吨级集装箱驳船可装载28标准箱,相当于14辆40吨卡车的运量。德国的内河运输成本仅为铁路的1/3、公路的1/5。内河集装箱运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及循环经济特点,对城市的污染和干扰小,不但不影响城市中心地带的交通,船舶装载色彩斑斓的集装箱从内河中穿梭而过,也是一大景观,是人们视觉上的一大享受。目前我国长江三角洲内河运输的单位能耗约为公路的1/5。内河航道大多利用天然河道加以改造,而不需要征用很多耕地,同时,内河航道渠化以后,还会有利防止水土流失和保护耕地。

2.水运散改集趋势将进一步加快

目前,轻泡货、高附加值货的集装箱运输已经常态化,而标准化集装箱运输模式的出现,更是进一步促进了集装箱运输和散货运输的有机融合,适箱货源的幅度更加宽广,集与散的分界与概念更为模糊。依托“多方式联运,无缝化衔接”的运输特点,集装箱充分体现了其“一站式”运输、极低货损率的优势,散改集将是未来港口内贸集装箱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水运运输发展的新趋势。

3.集装箱内河运输比例将稳步上升

目前,腹地集装箱运输以公路为主,随着集装箱运量的增加,以公路为主体的集装箱内陆集疏运体系对环境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将日趋凸显,道路的超高负荷、生态环境污染和资源的占用及消耗等问题决定了未来集装箱运输必须转变方式、调整结构。鉴于内河运输所具有的“低碳”性,集装箱内河运输比例将稳步上升。大力建设内河集装箱码头,开展水运集装箱业务,成为完善腹地城市集装箱综合运输体系的必然选择,集装箱多式联运将进一步强化。

三、发展淮河集装箱运输的意义

发展内河集装箱运输,航道条件是前提。淮河干流自安徽西部以下为三级航道,完全符合集装箱运输标准。同时,苏北和皖北同处淮河流域下游,经济状况十分相似,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如能形成区域合力,把淮河流域改造成为可常年通航的“黄金水道”,对两省北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将带来巨大影响。

1.是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必然要求

淮河干流大部分地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传统农业及第二产业产值依然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区域对外贸易和外资经济发展的程度较低。发展水运集装箱运输,开通水运口岸功能,对于完善开放口岸环境,提升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推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2.是提升承接产业转移吸引力的有效途径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际国内产业升级和大规模转移正持续展开,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也正在由被动到主动、由区域内到区域外、由近及远展开。当前,积极对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发达地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已经成为中西部大部分省市的战略选择,各地区对国际国内资本的争夺日趋激烈。由于相当部分转移产业的市场重心仍然在东部沿海甚至海外地区,运输便利和物流成本就成为投资商布局选点所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加快淮河水运集装箱运输发展,为工业企业与东部地区和海外市场之间的原料和产品运输提供更加便捷、经济的物流运输通道,对于淮河流域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3.是加快淮河水运发展的内在要求

2011年初,《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要求“利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标志着我国内河水运进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新时期。淮河干支流是我国内河水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关航道和港口建设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国家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快淮河水运发展,积极开展水运集装箱业务,既是发展淮河水运的题中应有之义,也必将对苏皖北乃至淮河流域水运发展发挥重要的带动作用。

四、水运集装箱市场分析

1.目标货种

集装箱适合于多种货物的运输,但基于运输成本和运输效率的考虑,内河集装箱主要适用于易损、运量较大且时效性要求较低的产品。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淮河生态经济带战略、振兴苏北战略等规划,结合腹地现有产业特点,粮食、高档石英砂、玻璃、陶瓷、纺织品、机电产品、电子信息产品、新材料、医药和医疗器械及玩具等将是淮河集装箱水路运输的目标货种。

2.航线货物流量情况

经对淮河流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预计以粮食为主的南下货物量远大于北上的货物量,这将造成大量的空箱调运。同时,货重一直是内贸集装箱面临的问题,超重箱不但影响航行安全而且直接影响船舶的装载量。蚌埠水运集装箱运输南下货以资源性偏多,装载的集装箱普遍较重,很多货主与货代的结费以散货价格计费,于是出现装箱至35吨甚至更重的情况,平均箱重也在30吨左右,这样就出现了满载不满舱的情况。一艘72标准箱型集装箱船载重为1800吨左右,满载情况下只能装到60箱左右,造成了约17%的仓位损失。而北上货成品、日用品、食品等较多,平均箱重25吨左右。在集装箱航线运行初期,为吸引货源培育市场,船公司必须提供稳定的航班,在此前提下就很有可能出现未满载即出港的现象,大大增加了单箱航线成本。加之严重的空箱调运、仓位损失等问题,船公司在政府补贴上的诉求越来越强烈。

3.集装箱港口运营情况

淮河流域大小港口林立,港口间的竞争比较激烈,蚌埠新港集装箱码头业已建成,淮南、周口等淮河干流各大港口都有较为明显的建设集装箱码头的意愿。集装箱港口运营初期,由于运输市场惯性及水运在时效性方面的劣势,在货源组织和成本控制方面存在困难。集装箱港口道路集疏运环节普遍选用限重55吨的6桥2箱位集卡,鉴于内贸箱超重问题,很多集卡达到65吨甚至70吨。这样就造成很多时候2箱位的集卡只能运1个标箱,拖车成本大幅提高。考虑到蚌埠港开港初期,箱量很小,很多集卡很难做到“重进重出”,即很难做到载箱进港载箱出港,这样也造成了拖车成本的大幅增加。

4.水运集装箱补贴情况

经调查,淮河地区附近相关重要港口(如太仓港、南京港、徐州港和合肥港)均出台了水运集装箱运输扶持政策。各港口扶持政策主要集中于税收、土地价格、港口补贴、航线补贴、货代补贴及拖车补贴等方面。有些港口集装箱扶持政策专门针对外贸集装箱,不涉及内贸集装箱。

综上所述,良好的航道条件使水路集装箱运输具备了先天条件,淮河干流地区加快发展的外向型经济为集装箱水运提供了强劲动力,随着集装箱水运成本低、节能环保的特性逐步被市场接受,随着地方政府对水运集装箱对于经济拉动作用的进一步认知,淮河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前景将极为广阔。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地方海事局)

10.3963/j.issn.1006-8864.2014.6.005

猜你喜欢
内贸腹地内河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厦门港集装箱集疏运系统现状分析及发展研究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我国水路内贸集装箱运输行业竞争状态分析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
沿海内贸箱运迎来“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