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的早晨》教学片段设计

2014-04-17 01:36马玉娴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霞光石桥小船

马玉娴

(淮南市洞山中学,安徽淮南,232000)

一、片段细读

《小镇的早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塞北江南”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对我国江南水乡桃源小镇早晨安静、热闹、忙碌景象的描写,反映出了改革开放给小镇带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小镇新貌的赞扬之情。而此片段作者精心选取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景物:与街道并行穿过小镇的河流、停靠在河边的各式各样的小船以及遥遥相对的拱形石桥等,作者用简洁的文字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宁静优美的江南水乡晨景图。作者重在通过优美的语言描写小镇早晨的安静,重在一个“静”字,后六句都在为这个“静”服务,通过霞光下的河面、河水、停船、石拱桥以及偶尔穿桥而过的船和悠扬的船调来让我们充分感受早晨的小镇如此之静,如此之美。这段描写围绕着第一句“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紧紧抓住了“安静”的特点。为了突出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作者还采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如“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钻”和“漂”既写出了小船的轻盈、灵动,又和整个段落表现的静谧氛围相协调。这一句和前文“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相呼应,动静结合,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一)教学目标

1.精讲本片段感受小镇早晨的安静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4.培养学生能围绕一个中心句说或者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感受小镇早晨安静,品悟优美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渗透总分结构的写作特点;

4.了解抓住特点具体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流程

(一)师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写景的文章,对朗读的把握还不够,这时教师的范读使模仿力最强的学生找到了有感情朗读写景文章的方法,为下面指导朗读奠定了基础。

1.生边听边思考: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直线画出。

2.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是围绕“小镇的早晨是安静的”来写的。

(2)作者又抓住了哪些景物来写呢?用三角号在文章中标出。

(师板书:霞光、小河、拱形石桥、小船)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这种读书方法从小就应该培养。三年级的学生这时应该养成这种好习惯。

(二)生模仿教师自由读第2自然段,整体感知。

师:接下来请大家自由读第2自然段,并思考从哪些句子中能感受出小镇的安静。

生自由朗读。

(三)品读美句。

生:我知道了第2自然段共有7句话。我从“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知道了小镇很静。

师:这句话写什么很静?

生:河水很静。

师:你能读出河水的静吗?

(生带着体会读)

师:从你的读中我知道河水是那么的清,那么的静,你能带着大家一起读读吗?

(师板书:静静)

生:河水清得透明,静静地和街道并行穿过小镇。

生:我认为第2句话能突出小镇的安静。

师:请你读出来。(课件出示第2句)

生: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片银鳞。

师:这一句话没有一个字在写“静”,你为什么觉得它能突出小镇的安静呢?难道放到这一段是多余的?(课件出示图片)

生:不是多余的,我认为在大家还未起床的早晨,有一点霞光照射下的河面显得小镇早晨非常的安静。

师:我们一起来读出感受。

生:(齐读)淡淡的霞光下,河面闪烁着一片一片银鳞。

(师板书:淡淡的)

师:还有哪些句子能读出小镇的安静呢?

生:沿街的河边停满了各式各样的小船,一只紧挨着一只。两座拱形的石桥遥遥相对,坐落在镇两头。

师教学生字“桥、洞”,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提醒学生注意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生在课堂练习本上临写,师巡视指导,然后展示写得优秀和写得有所欠缺的字并评价。

师:你为什么认为这两句能读出小镇的安静呢?

生:第一句说明了船很多,可是因为是早晨,船儿还在睡觉,所以船是安静的。而第二句石桥,遥遥相对地坐落在镇的两头,也是不动的,安静的,所以我认为这两句能突出小镇的安静。(师板书:遥遥相对)

(带着体会男生读第4句,女生读第5句)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文本,更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活跃了课堂。

师:(引读)在石桥的下面还不时有一只……

生:(接读)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课件出示:比较句子)

师:读下面两句话,说说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钻出来,从河上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荡漾。

不时有一只小船从半月形的桥洞中悄悄钻出来,从河上轻轻漂过。船驶远了,但船工哼的小调,还在河上轻轻荡漾。

生:我喜欢第2句,因为第2句里面的“悄悄”和“轻轻”两个词语更能说明小镇的早晨很安静。

(师板书:悄悄、轻轻)

师:是啊,船儿生怕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鱼儿和人们,连船工都不敢高声歌唱,只能哼着小调,像这种用轻柔的动作去衬托出小镇早晨的安静的这种写作手法我们就叫做“以动衬静”,同学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争取运用它。

(四)小结第2自然段

师小结:这一自然段的2—7句话围绕着第几句话来写小镇早晨的什么特点?

生:围绕第1句话在写小镇早晨安静的特点。

师:像这种结构特点我们就叫做什么?

生:总分结构(师相机板书:总—分)

师:这一段条理非常清晰。先是用一句话概括小镇早晨的特点,然后,通过具体的描写表现这个特点。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写法。

(五)配乐读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音乐去感受一下小镇早晨的安静美丽吧!边读边想象小河、石桥、小船组成的画面。

(生配乐齐读)

(六)回顾学法,加以总结

师:我们大家一起先读了课文,再画了重点词语,说了自己的理解,最后有感情地朗诵,这样就学懂了第2自然段。下节课,我们还用这种方法来自学后面的3、4自然段,好吗?

设计意图:课文中的2—4自然段形式相同,所以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在品读中渗透学习方法的教育,然后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后两个自然段,是这一类型课文较好的教学方式。

(七)布置作业

1.抄一抄、写一写课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积累自己的语言,丰富自己的词汇。

2.读一读、背一背自己喜欢的句子。

[1] 安玫.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内容设计——从有效解读教材到科学处理教材[J].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2012(4).

[2] 杨天志.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命题界定及其内涵[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11).

[3] 郝德永.课程研制方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霞光石桥小船
霞光
霞光
论碳审计主体
石桥的传说
悠悠水乡 七溪石桥
小船
小船摇啊摇
霞光为什么那样美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北京汉石桥湿地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