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危机个案辅导及思考

2014-04-17 01:36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赵某成人鸡蛋

曹 亮

(镇江市实验高级中学,江苏镇江,212003)

一、个案介绍

赵某是家里的独生子,16岁,高一年级学生,中考进班第一名。父母工作较忙,但他们认为只有读书能够改变命运,不希望孩子将来走他们的老路,吃没有文化的苦,因此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认为自己苦一点没有关系,孩子有出息就行,对其学习成绩要求较高,存在打骂现象。赵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不需要父母事事啰唆和纠缠,经常一人在家,自理能力强,但自身感觉压力较大,有逃避父母管束行为,当父母在家时,放学不愿意按时回家,有轻生念头。赵某学习状况不佳,成绩呈下降趋势,性格孤僻,身边朋友不多,喜欢发微博,但是父母知晓后断其网络、没收手机,强行断绝与外界的联系,甚至将其关在家里,促其不要分心,好好学习。2014年4月26日晚6点,赵某离家出走,不知去向。1小时后,我们发现赵某在墓地与已经去世的爷爷倾诉苦恼,但不愿跟随父母回家。

二、个案分析

1.赵某处在青春期,生理上的巨大变化冲击着心理的发展,身心发展在这个阶段失去平衡,呈现成人感,心理发展相对缓慢又使赵某处于半成熟状态。成人感和半成熟状态造成赵某心理活动产生种种矛盾,心理上高度评价自己的成熟度,认为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属于成人水平,要求与成人平等的地位,渴望社会及父母给予自己成人式的尊重和信任。然而,赵某的认知水平、思维方式和社会经验又处于半成熟状态,家长对其不放心、不放手,两者呈现出期望和现实的矛盾,这使得赵某难以适应现实生活。

2.青春期的成人感使得赵某独立意识逐渐增强,要求在精神生活方面摆脱成人,特别是父母的羁绊,而有独立自主的决定权。事实上,在面对困惑的时候,他又特别希望在精神上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和保护。然而由于赵某父母工作较忙,长期与赵某缺少心理上的沟通,使得赵某出现困难时精神上缺乏依托,心理断乳与精神依托之间的矛盾凸显,导致赵某缺乏安全感。

3.由于成人感和独立意识的增强,赵某开始封闭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意向外袒露自己的困惑,尤其不愿意向自己的父母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赵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只会教训和指责,但是内心的困惑和痛苦又需要向外界宣泄,于是他只能选择在虚拟网络世界中发微博,聊聊自己的事情,却又被父母认为不利于学习,断其网络、收其手机,无疑加深了赵某内心的封闭,使得赵某孤独感、压抑感增强。

4.赵某出现的问题,主要源自父母教育的不得当。父母没有认识到赵某处在的逆反期是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未能理解“成人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存在着的“现实”。他们这样长期缺乏与赵某心理上的沟通,视赵某为纯粹被动的受教育者或被塑造的对象,忽视了赵某本身是积极主动的发展者、学习者。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错位,严重违背了教育双向互动、教学相长的原则。

三、辅导过程

(一)苦丁茶里倾听“苦”

为解决家庭教育的危机,笔者约赵某到茶馆喝茶,赵某为自己点了一杯苦丁茶。笔者理解学生心中有苦水,决定做一个真诚的倾听者,于是表明了自己想帮助赵某的态度,遵守保密的原则。

赵某思想挣扎了一会儿,道出了自己多年来的苦恼。“我不愿意跟他们讲话,太烦了,整天就知道教训我,从小到大都这样。幼儿园时,由于他们工作忙,经常把我反锁在家里;上小学时,人家考98、我考90分时,他(父亲)就用裤带打我;初中时,我在班上调皮点,老师找他(家长)来,回家不问原因就是一顿毒打;上高中了,还是不停唠叨,没有一点私人的空间给我。从小到大,我有6次想自杀。今天,我在家实在受不了了,本来就想一走了之,出去了发现身上又没钱,走不远,我就去跟我爷爷(已经去世)说说心里话,可是就算他(爷爷)听到了,也不能帮我。”

面对赵某的倾诉,笔者意识到他的家庭教育存在极大的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可能会引发难以想象的后果。

“我非常理解你的心情,今天你跟我说出来,是不是舒服多了?”

“是的”,赵某说。

“所以说,心情不好的时候,我们找个人聊一聊,是可以得到缓解的。下面想听老师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吗?”赵某点头,眼睛里充满了期待。

“为什么我们与父母之间会有这么大的隔阂呢?隔阂里面有好多不理解、不信任。今天我很同情你的遭遇,但是我也同情你父母!”

赵某诧异:“怎么会同情我的父母呢?”

见状,笔者继续说道:“据我所知,你的父母都是小学文化,他们很爱你,但是他们爱的方式出现了问题。由于这个原因,他们潜在的教育思维模式是单向的,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正确的,孩子是错误的,他们的天职是用自己正确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对于家长来说,看到孩子身上有缺点有毛病进行批评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是我们家长的心理,不只在你家里是这样,目前全中国大部分家庭都是这样。你们现在的问题是缺乏良好的沟通,你愿意让您的父母现在过来跟你沟通一下吗?我顺便更新一下他们的教育理念。”赵某犹豫了一会,点头同意了。家长到后,笔者详细地传达了赵某的心情和想法,指出家长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家长先向孩子道歉。妈妈非常赞同笔者的观点,父亲也表达了同样的感受。于是他们诉说自己的想法,表示不愿意再让自己的孩子像自己一样辛苦,阐述通过读书改变孩子自己的命运的道理。赵某恍惚间理解了自己的父母。在笔者的倡议下,赵某与爸爸妈妈紧紧抱在一起,三个人都流下了眼泪,关系趋于和谐。

(二)腰挂鸡蛋体验“爱”

当赵某与家长和谐关系恢复的那一刻,怎样让赵某能更加理解父母的爱,理解父母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从根本上扭转赵某受伤的心灵呢?

“我们做一个游戏吧?现在我们拿12个鸡蛋(事先从家里带的),一人3个,用绳子扎起挂在腰间,然后去长江边散步,顺便锻炼一下,放松一下我们这两天都不太好的心情。当然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护鸡蛋的生命,不让它受到伤害。在游戏之前不要问我为什么,游戏后自然就揭秘了。”虽然赵某和家长不太理解,但是出于好奇还是照做了。

我们四个人小心地把鸡蛋扎在腰间,夜幕下除了风声之外还能微微听到鸡蛋碰撞的声音。“儿子,走慢点,小心鸡蛋碎了,不好跟老师交差”,妈妈说道。笔者笑了,小心翼翼走在后面,享受着赵某与母亲手牵手关系和好的那一幕。就这样,我们走到了听江楼附近的钢架桥上,享受着夜幕中的和谐笑声。“走了这么远,鸡蛋(生命)还在,真不容易”,赵某说道。

笔者见时机成熟,停下脚步,说道:“不容易吧,今天你是成功的,鸡蛋的生命还在,这个游戏我带好多人做过,他们中很少有人成功。我们才走了10分钟的路,你就觉得不容易啦,你想想妈妈怀着你的时候,历经了10个月,这10个月里她是多么不容易啊,干任何事情一定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肚子里的宝贝有什么闪失。你现在能体会妈妈的不容易了吗?”

赵某没有说话,只是抱着妈妈的脖子说:“妈妈,我错了,我爱你,我再也不让你担心了。”赵某哭了,妈妈哭了,父亲也哭了,拥抱在一起,这种泪水与以前不同,此时的泪水是理解和幸福的泪水。

四、总结反思

赵某出现的心理问题,根源在于家庭教育的缺位和错位,赵某对家长缺乏理解和信任,

沟通的渠道被封闭。在对本案例辅导时,必须首先解决赵某对父母的理解之心,建立和睦的家庭关系,其次要引导家长实行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

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生存环境的影响而形成自己的教育观。由于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上一代人总是看不惯下一代人的所作所为。长此以往,家长与孩子的关系扭曲紧张,封闭了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渠道,家长再也没有机会为孩子提供正确的指导。因此,家长必须经常倾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带着偏见看待孩子的行为。

“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除了鼓励我不知道还有什么方法。”此案例中,家庭教育的危机之一就是缺乏鼓励的教育方式。家长总是从自身立场思考问题,提出要求,久而久之,孩子接受的信息都是“命令式的”,做事情成功了是应该的,失败了面对的都是“无尽的啰唆和指责”,孩子感觉自己的价值存在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家长。

[1] 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251-257.

[2] 杨宝忠.家庭教育是科学[J].家庭教育,2003(9):12

[3] 安银花.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4(1):31.

[4] 董进宇.培育优秀子女的规律[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4-15.

[5] 刘德林.留守儿童怨恨的滋生、危害及其教育干预策略[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02-105.

猜你喜欢
赵某成人鸡蛋
婚前赠与的首饰和手机离婚时需要返还吗
成人不自在
劳动者可以不事先通知用人单位,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吗
神奇的鸡蛋画
从鸡蛋开始
认识鸡和鸡蛋
Un rite de passage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非法讨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