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练习让复习课堂更高效

2014-04-17 01:36崔文志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练习题课堂练习鱼缸

崔文志

(茂名市第六小学,广东茂名,525000)

一、复习课堂存在的问题

纵观现在的复习课堂,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在设计复习题目时缺乏层次,忽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不能做到统筹兼顾;问题的设计缺乏新意,经常拿着教材照本宣科“炒剩饭”,不断让学生重复做课后题,没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课堂气氛沉闷;课堂练习形式单一,教师没有对时间、练习方式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导致效率低下;教师机械地重复,学生陷入题海,大量解题,缺乏精心选择;只注意罗列知识,不注重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教师应正视这些问题的存在,对症下药,用有效的课堂练习使复习课呈现无限生机。

二、有效设计课堂练习,让复习课堂更高效

(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复习课既要处理足量的练习题,又要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时间总显得太紧。所以我们设计题目的时候,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而应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只要在这些重难点处发动学生探寻突破口,集中学生的智慧,让学生的思维在关键处变得开阔,教学效果就会明显改善。

在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笔者设计了如下一道题目:

一个无盖玻璃鱼缸,长40厘米,宽25厘米,高2分米。然后用多媒体课件分别出示:(1)做这个鱼缸至少要多少玻璃?(2)这个鱼缸占的空间有多大?(3)这个鱼缸最多可以容多少升水?

笔者先引导学生弄清问题是求物体的表面积、体积还是容积,然后和学生一起复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体积、容积计算公式,使学生对这三个概念辨别得更加清楚,最后让学生“实战训练”,深化学生对表面积、体积、容积三个核心概念的理解。这样做针对性强、效率高。

(二)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1]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和社会经历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也各不相同。因此复习课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可采取的方法为统一授课、分组练习、个别辅导。课堂练习的设计原则是立足中等生、提高优等生、扶持学困生。

在复习“探索规律”这一单元的时候,在“找一找,填规律”中,笔者将练习题分成了两组,安排不同层次的学生去完成。

第一组:

① 3,5,7,( ),11,13,( )

② 2,4,8,( ),32,64,( )

第二组:

① 1,8,27,( ),125,( )

② 2,4,7, 11,( ),22,( )

学困生解决完第一组题目即可,中等生完成第一组的题目后可以尝试去思考第二组,学优生可以直接思考第二组的题目。练习的题目以中等学生水平为基点,让学优生发挥他们的学习优势,通过他们的排难解疑,带动全班。对学困生要特别注意对他们的动机、兴趣、情感、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2]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就能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针对问题,有的放矢

复习课一定要注重成效。在复习过程所设计的课堂练习中,一是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二是要针对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复习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一道好的数学题,即使具有相当的难度,也会像一段精彩的故事或一部情节曲折的电视剧,引人入胜。

“分数、百分数的综合应用”中,学生容易混乱数量与份数,经常在这一点失分。因此在复习这一单元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组题,帮助学生在审题中辨析,在辨析中理解,在理解中内化。

(1)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总数的1/2,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2)仓库里存有150吨钢材,第一次用去总数的20%,第二次用去1/2吨,还剩下多少吨钢材?

复习课中,必须根据学生之前所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设计相对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在陷阱中“吃一堑,长一智”。

(四)注重联系,专题复习

数学的知识与知识间互相联系,前一部分知识为后一部分知识引桥铺路,后一部分知识又往往是对前一部分知识的深化与完善。根据相互联系及相互转化关系,把知识梳理归类、分块整理、重新组织,使之变为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点,或者对学生复习中普遍存在的难以理解的共同性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题”复习,释疑解难、查漏补缺。“专题”复习是在有限的复习时间发挥最大的效益,注重思路、方法和技巧的指导,深化了课本内容,能够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锤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素质。

如五年级所学的“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六年级的“圆柱、圆锥的体积”就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延伸。例如:将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木块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应削去多少木料?这道题有机地将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训练中融会贯通,开阔了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各种立体图形的解法。

(五)结合实际,学以致用

复习的目的在于巩固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强化基本技能。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使学生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数学过程。[3]因此,教师在设计练习题的时候可以结合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合理选择信息、分析问题实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时,笔者设计了以下练习:

1.光明小学去年有篮球24个,今年新买了6个,今年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几?

2.有一个公园原来的门票是80元,国庆期间打8折,每张门票能节省多少元?相当于降价了百分之几?

3.商场搞打折促销,其中服装类打5折,文具类打8折。小明买一件原价320元的衣服和原价120元的书包,实际要付多少钱?

……

三、小结

教学中,让学生用数学方法来解决生活问题,教师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基本练习,把数学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1] 〔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编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2] 〔德〕第斯多惠.德国教师培养指南[M].袁一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 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练习题课堂练习鱼缸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双减”背景下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练习效率策略研究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鱼缸里的杀手
鱼缸水
家里的小鱼缸
优化课堂练习,打造高效数学课堂
冰立方鱼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