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讨论机制 让学习饱含激情

2014-04-17 01:36
教育观察 2014年23期
关键词:量角器钝角锐角

卢 敏

(江苏省扬中市实验小学,江苏扬中,212200)

一、在困惑处引发讨论

由于数学体系的庞杂、数学概念的深奥,很多时候教师需要组织有效的学习研讨,让学生积极投身于数学逻辑思维活动之中,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积极地吸纳数学知识、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学会学习数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参与了整个研究探索活动。学生只有积极地思考参与,才会觉得学习是有趣的,他们的思考也才是有深度的,理解才是逐步深化的,发言也才是愈加科学的,最终才会实现学习质的飞跃。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总会遇到解决不了的“困惑”,这时教师不能直接给出结论,而是要引发学生思考,并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困惑”。这种探究式讨论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得出结论后能够增加成就感,使其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极大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教师首先安排学生写出1~20所有数的因数,然后组织学生研究,让学生根据找因数的结果对这20个数进行分类。教师可以利用教材中的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当学生进行分类且无法统一意见时,他们会对此展开积极的讨论。教师可以让持不同意见的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和根据,使讨论更加全面和深入。学生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步统一认识:20个自然数可分为三类,只有一个因数的数,只有两个因数的数,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独特的着力点和巧妙的引导,使“质数与合数的认识”这一知识点在讨论中越辩越明,令学生终身受益。

二、在展示处引导讨论

教师要灵活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反馈,展示学生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并组织开展真实且有意义的讨论活动,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思考、学会甄别真伪。学生都有自己思考问题的方式,同一个问题由不同的学生解答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产生。学生讨论以后要有展示的过程,在展示的同时还可以继续讨论。学生这样习得的概念知识会让他更加难忘。教师组织讨论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问题探究讨论,第二阶段是课堂展示的“再讨论”。后一个阶段可以把问题引入更深刻的层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深度。

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中引导学生合理猜想。“猜一猜,圆锥的体积可能和什么图形的体积有联系?”用问题引领学生思考,学生会联想到长方体的体积或圆柱的体积,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向。接着教师引导学生猜想“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样的圆柱体积有关系?”学生通过学具比较获得更直观的感知,逐渐明白圆锥的体积与底和高有必然的联系。最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做实验,通过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探索出基本的规律,获得较为理性的概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展示自己,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实现信息共享,促进思考深入。

三、在评价处诱发讨论

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有探索,就必须有评价的支撑。引入学生自主评价机制,让学生学会自评、互评,并促使学生能够从容地剖析学习的现状和过程,通过评价讨论活动,将评价的话语权让给学生,努力让学生活跃起来。小组间的评价能够更加客观地展示学生的表现,学生可以从同龄人的眼中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比单一的师评更全面。教师要给予学生评价、发现问题的机会,提供充足的时空和评价的舞台,让学生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才华。自评和组评的时候,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可以淡化矛盾点,有利于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认识。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可以深化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丰富学习情感体验,打造和谐快乐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摈弃教师主评的做法,把评价权和话语权留给学生,让学生在学、思、议、评这一个完整的学习活动中实现真正的突破。在课堂上,教师呈现习题,然后让学生自主练习。

题目:一个长方形的周长56分米,宽12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生1:56-12=44分米,面积是44×12=528平方分米。

面对学生的练习,笔者没有直接予以评价,而是利用多媒体展示这道习题的解法。展示完毕,笔者让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到学习评价当中。学生群情激昂,评价的场面异常激烈,教学讨论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生2:56分米是长方形的周长,它包含两个长和两个宽,所以有12×2=24分米,56-24=32分米,32÷2=16分米,面积是16×12=192平方分米。

推荐理由:曹文轩先生的全新力作,特邀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新锐青年艺术家创作封面与插图,讲述了一个关于坚持信念、坚守希望的故事。男孩与萤火虫间不可思议的缘分令人惊叹,男孩用尽一生坚守诺言保护萤火虫的行为也令人动容。与此同时,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思想也随之传入人心。

生3:他的回答太啰唆。56÷2=28分米,28-12=16分米,面积是16×12=192平方分米。

……

学生的直接参与,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智慧,有效地唤醒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在拓展处激活讨论

数学概念的归纳总结来源于生活,我们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服务于生活。关注课堂突发事件,从中拓展课堂内容,组织学生开展必要的讨论,可以使学生学会灵活地处理问题。

例如,教学“角的度量”时,学生用直尺、量角器等画角、量角。

生1(突然):老师,我的量角器弄断了,我还有角没有量好,我该怎么办啊?

师:噢!你的量角器断成什么样子呢?

生1:断成了两部分。(举起坏掉的量角器让大家看)

师:这样的量角器还能量角吗?请大家一起动脑筋想一想。

生2:那块小的肯定是不行的,因为它已经没有中心点了,我们就没有办法让角的顶点重合了,而大部分的那块可以量比较小的角。

生3:大半块能量出锐角或者比直角稍微大一点点的钝角。

师:如果我们就使用它去测量钝角,你有什么奇思妙想吗?

生4:可以先在钝角中画出一个直角,再量出锐角部分,最后把锐角和直角加起来就是钝角的度数。

生5:先把钝角补成平角,直接量出补的锐角,再用平角度数减去锐角度数就得出钝角的度数。

抓住教学中的突发事件,通过适度地点拨和引导,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引入讨论机制,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利于打造优质高效的数学课堂。当然,教师对讨论的全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是保证讨论成功、充分发挥讨论的优越性、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 范廷荣.浅谈趣味教学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1(1).

[2] 王月香.浅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转化”思想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3(11).

[3] 陈立东,路二銮.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导学,2014(2).

猜你喜欢
量角器钝角锐角
残缺的量角器
合金钢钢轨组合式钝角辙叉
量角器,工具“二合一”的最佳典范
——《角的度量》教学
锐角寻亲记
在“拼”中解决问题
我的另类量角器
量角器
锐角三角形有几个锐角
一群人的狂欢
分法不同结果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