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对提高柔韧素质的研究综述

2014-04-17 03:02蔡广浩熊凡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动力性柔韧性静力

蔡广浩,熊凡

(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2.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 332000)

静力拉伸和动力拉伸对提高柔韧素质的研究综述

蔡广浩1,熊凡2

(1.江西财经职业学院;2.九江职业大学,江西九江 332000)

柔韧素质作为体能的要素之一,在运动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柔韧素质训练方法有动力拉伸、静力拉伸以及PNF(本体感受法)三种训练方法。练习的形式则分为主动性拉伸和被动性拉伸。目前专门针对柔韧素质的训练中,练习者对各种练习的了解程度还不足;在对静力训练和动力训练练习效果的评价上,所做的研究还不够。

静力拉伸;动力拉伸;柔韧素质

一、柔韧方法效果的研究

资料显示,柔韧训练方法的效果研究比较少,主要集中在对于方法的具体操作方面。自80年代至今,关于柔韧素质的研究取得了部分成果,Grosser和Herbert(1982)认为采用静力性拉伸的效果要优于动力性拉伸,他们认为拉伸范围应从开始的30秒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逐渐增加到60秒。Andenon(1980)认为在轻度拉伸10—30秒后再进行强度较大拉伸10—30秒(总时间为20—30秒),这样的练习效果较好。我国学者过家兴(1980)认为被动性拉伸练习对于发挥主动柔韧性来说,其效果要比主动性练习小一些,尤其对被动的静力拉伸来说效果更小。

在Grosser和Herbert的研究中,虽然可以得出静力拉伸效果优于动力拉伸效果的结论,但是他们的理论依据集中在拉伸时间上,而不是集中在两种练习的结果的差异性上,也就是说当时的结论仍不完全,在现代的实验研究中,普遍认为静力性拉伸时间应控制在5-10秒,没有必要超过50秒;Andenon的理论更偏重于练习的形式与方法手段,而不是将重心集中于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拉伸在提高柔韧素质效果的差异上;过家兴的研究将静力性和动力性两种拉伸效果进行了主动性和被动性的划分,而没有将动、静两种拉伸方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研究。

二、静力拉伸和动力性拉伸的优缺点研究

任何形式的伸展练习要在准备活动之后进行。没有活动开的肌肉容易受伤,准备活动能够使血液循环加快,氧进入肌肉,提高体温,而体温的提高也使肌肉纤维的弹性能力得到了改善。

尽管一般规定准备活动时间为3—5分钟,但有时在动力性伸展练习之前,还是需要10—20分钟来做准备活动。包括中等强度的跑步练习,靠墙、靠栏杆的摆腿练习以及各种借助栏架的腿部和髋部练习。这不仅为伸展做好必要的热身,还能增强机体的柔韧性。训练课后进行伸展练习给运动员的柔韧性提供了潜在的准备。并且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能体会到它的好处。

动力性拉伸的优点:一些教练仍然支持动力性拉伸,因为他们认为在体育运动中有很多动作是动力性的。动力拉伸的支持者认为这是专业性的拉伸方式,只要控制得体,运动员是不会受伤的,它将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有效方法。特别是当运动员已经达到非常专业化的程度时,采用动力性拉伸是非常必须的。但必须承认,在进行动力性拉伸练习前,肌肉进行彻底的热身是非常重要的。

静力性拉伸无法在柔韧素质训练中占主导地位的原因很难说清楚,只是缘于一些教练认为动力性拉伸更加适合一些运动项目。最近体育学家的研究强有力地支持了静力性拉伸,首先他们认为静力拉伸的效果很好;其次静力拉伸相对动力拉伸,练习后所导致的肌肉疼痛和受伤较少;在适宜的时间进行拉伸练习,慢速的拉伸可以使肌肉产生反射。普罗斯特认为,剧烈运动前进行最大程度的静态拉伸活动会导致运动成绩的下降,增加运动损伤的可能性,但这并不是说,通过定期的拉伸训练,提高关节的灵活性,不能提高运动成绩,关键在于何时进行静态性拉伸活动。静态拉伸活动应单独进行,在剧烈运动前即刻的准备活动只能采用中等程度的拉伸活动,5次轻微的动力性拉伸活动足以为身体运动做好准备。在台湾林正常博士(1962)的研究中,他也对静力拉伸的优点做了阐述。比较了动力和静力拉伸后得出两种拉伸方式都会在提高柔韧素质上产生显著作用,他同时发现在提高灵活性上,两种拉伸方式没有显著差异,但是他提出静力性拉伸相对动力性拉伸,有以下三个优点:(1)静力性拉伸很少超出组织的拉伸范围;(2)静力性拉伸需要的能量较少;(3)动力性拉伸会造成肌肉疼痛,静力性拉伸不会发生类似反应,同时适当程度的静力性拉伸有缓解疼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人们的意识中虽然体现出了静力性拉伸优于动力性拉伸的想法,但是相关方面的研究仍显不足,所以在理论上的支持仍需实验数据的支撑。从搜集的资料上来看,大部分研究都集中在练习手段的开发上,专门针对动力和静力练习效果的研究较少。并且由于人们对于柔韧素质训练普遍认识程度不够,对训练方法的区分和操作不熟悉,很容易在训练和健身过程中造成运动损伤,影响运动成绩和训练热情。

〔1〕过家兴.运动训练学[M].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6:185.

〔2〕李永智.体操教学中静力性柔韧性练习停顿时间的实验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09).

〔3〕张志胜.静力拉伸法发展柔韧性的最佳拉伸时间[J].体育学刊,1997,(02).

〔4〕K曼尼.通过伸展练习改善柔韧性的前景.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01):53—54.

〔5〕林正常.柔软度.运动生理周讯电子报(第148期).

A General Research Review on Promoting Elasticity by Static and Power Stretch

Cai Guanghao1,Xiong Fan2
(1.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2.Jiujiang Vocational College,332000)

Flexibility,as one vital element of body quality,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body training.Flexibility training includes dynamic stretch,static stretch and PNF.Training forms contain active and passive stretch.Currently,trainees don’t have enough related knowledge;researches are not sufficient on assessment of training effects for static and dynamic stretch training.

static stretch;dynamic stretch;flexibility

G804.61

A

1009-9522(2014)01-0055-02

2013-11-15

蔡广浩(1986-),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助教,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体育教育。

猜你喜欢
动力性柔韧性静力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二)
如何从零基础开始柔韧性训练(一)
乘用车DCT车型的动力性提升分析与实施
基于有限元仿真电机轴的静力及疲劳分析
超薄玻璃柔韧性表征和断裂因素分析
带孔悬臂梁静力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基于ABAQUS的叉车转向桥静力分析
具有家庭干预的HTV/AIDS模型动力性研究
论柔韧对少年蹦床运动员的影响
基于Matlab程序的汽车动力性经济性计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