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活质量及其超越

2014-04-17 03:02畅相韦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理学现实心理健康

畅相韦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心理生活质量及其超越

畅相韦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南阳 473000)

心理生活是每一个人都要面对的生活,新心性心理学把心理学研究对象确立为心理生活,开创了我国本土化研究的一个新局面。心理生活是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是人所理解、觉悟、阐释、构筑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不但要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要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并不断超越自我,达到心理生活的自我超越。

心理生活;心理质量;超越

1 心理生活的来源

我国心理学属于西方科学心理学,其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认为心理学就是考察和揭示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这种研究对象的确立导致了客体与主体或客观与主观的分离,曾一度给心理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障碍。六十年代西方世界出现的现实问题和心理学的苍白无力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

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心理学家开始了自己的思考,中国的本土文化提供了对心理完全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本土的心性学说,也叫新心性心理学,新心性心理学把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确立为心理生活[1]。实际上,历史中,心理生活一直就是人们关注的中心。心理科学诞生后,为使它成为真正科学,许多心理学家努力使心理学向自然科学模式靠拢,从而导致心理学把心理现象确定为研究对象,放弃了心理意义和生命的价值。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过于崇拜西方心理学,对其照抄照搬。然而,当我们从中国本土文化角度出发,将会了解到西方心理学完全不容的研究对象,也就是心理生活。因此,心理生活应该成为现代科学心理学发展的核心内容。

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生活,也就有了人的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人所创造、体验的,是人所拥有的[2]。因为心理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处于核心地位,每一个人都离不开它,所以心理生活就应该成为心理科学关注的中心,而心理生活的研究也应成为今后心理科学发展的主流方向。

2 心理生活的内涵

心理生活是个体生活最为重要的性质和构成,是人所理解的生活,所觉悟的生活,所阐释的生活,所构筑的生活[3]。它是由生活者自主体验和把握的,或者说是由生活者自主创造和生成的,人不是自己心理的被动的承载者或呈现者,而是主动的创造者和生成者[4]。所以,心理生活是人类生活的核心,创造主宰着人类生活。任何人的生命都是心理生活建造而成的,这是人与其它动物最重要的差别。可以说,一个人的心理生活质量怎么样,这个人的现实生活就会有什么品质。所以说,生活即体验,就是心理生活创造的生活。

了解和认识心理生活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八方面入手:一是人的本性与心理生活,要延续生命,人要保持和发展自己的心理生活,人既可以被动承受生活,又可以主动创造。首先是人的生存;其次是人的关系,人不是孤立存在的,人除了是个体,还汇聚为群体;再次是心理世界。二是自我与心理生活,个体心理是一个全面的整体,也是一个自主的整体。通常在心理学研究中,将这个心理整体称之为自我。首先是人格与自我,其次是主我与客我,再次是小我与大我。三是认知与心理生活。人有感官,人通过感官获取相关信息,通过头脑理解、把握世界和自己,首先是认知的性质,其次是对象的认知,再次是生存的认知。四是意向与心理生活,意向是心理的一个重要品质,却是主流心理学家不愿涉足的领域,因为科学心理学缺乏有效地方法进行研究,尽管如此,意向性仍是个体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心理生活的一体性,其次是心理生活的主导性,再次是缺少了信仰的生活。五是观念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生活是对意义的追求,而意义最基本的心理单元就是观念,人通过观念来区分、组织意义,来体察、把握、传递意义。首先是观念的源泉,其次是观念的存在。六是体验与心理生活,指的是感受、觉解、思想、体察等,首先关于心理的体验,最后关于体验的扩展,体验具有即时或当下的特点。七是超越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成长是无止境的,但是,人的价值追求并不是随波逐流的。八是创造与心理生活,人的心理有双重的创造性功能:第一,对外部世界的改造和创造;第二,对自身心理行为的改造和创造,人并不是被动地适应外部世界,也不是被动地承受自己的心理行为。

关于心理生活新心性心理学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研究者与研究对象的统一,二是生活者是通过心理本性的自觉来创造心理生活。心理生活的性质是觉解,方式为体悟,探索在体证,质量是基本。这说明心理生活就是自觉的活动,意识的觉知,自我的构筑。

3 心理生活的质量

生活质量有高低之分,这包括物质生活,也包括心理生活。现实生活中,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提高。普通人生活中,不仅要吃饱穿暖,而且要吃好,吃的健康,穿的有品位、有特点。心理生活的质量也同样非常重要。现如今,高质量的心理生活已是时代的呼唤和要求。

心理生活质量的高低,不仅是指有无内心的冲突、矛盾的认识和痛苦的体验等,而且是指有无心理的扩展、心理的成长和境界的提升。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重要的问题不但是要提高物质生活的水平,而且是要着重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5]。提到心理生活的质量,就会想到心理健康及其标准问题,何为心理健康,有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确实,就个体心理来讲,的确很难确定一个永久不变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心理健康标准。但是,衡量个体是否心理健康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年龄标准。如果以成年人的心理特征作为标准的话,儿童的心理就是不成熟的和不健康的。因此,不同的年龄群体,心理健康标准也是不一样的。二是文化标准。不同的文化,同样的行为可能被赋予不同的解释。一种文化中被认定为健康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就是不健康的。三是年代标准,随着时代的发展,心理健康的标准也是在不断改进。因此,一种心理行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会有不同的评判标准。1949年心理卫生大会也指出: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的心境发展成最佳状态[6]。关于心理健康世界心理卫生协会给出以下标准:1.身体、智能与情绪的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过着有效率的生活[7]。心理生活是人的生活,人的生活是要讲求质量的。在我国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已经开始寻求物质生活的质量。但是,更重要的问题是要不断地提高心理生活的质量,或者说,物质生活的质量应该与心理生活的质量相匹配。

4 心理生活的超越

超越即是创造,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超越立足现实而又高于现实,是一种良性发展状态。立足现实意味着不脱离客观实在,在一定前提下进行创造。超越现实是指从现实性空间向可能性空间转变,在这个可能性空间中创造出新的现实的存在。新的现实与原有的现实存在着差别,这种差别就在于新的现实包含了原有的现实而又超出了原有的现实,是原有现实的扬弃,从而为超越的主体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和现实性[8]。

心理的发展是无限的,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人是有价值追求的,同样,心理是有价值取向的。然而,价值的追求既不能随波逐流,也不能随遇而安,而是指向终极目标。经验的追求是有形的,而形上的追求是无形的,形上的追求是对价值的追求,对意义的追求。这使人既有形下的生活,又有形上的精神。自我成长是一个不断超越的过程。人的自我是一种当下的体验,但又不局限于此的体验,是一个寻求自我超越的历程[8]。这种自我的超越也是心灵充实和不断扩展的历程,是人生不断前进,提升人生新的境界的过程。

〔1〕葛鲁嘉.心理学视野中人的心理生活的建构与拓展[J].社会科学战线——心理学研究,2008,(01).

〔2〕〔3〕葛鲁嘉.心理生活论纲——关于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另类考察[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5,(02).

〔4〕葛鲁嘉.对心理生活的经典探索的考察[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01).

〔5〕葛鲁嘉.当代社会人的心理生活的质量与提升[J].长白学刊,2007,(06).

〔6〕〔7〕马健青.心理卫生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0.

〔8〕秦培春,田鹏,苏莹.浅析大学生自我超越的心理机制[J].教育前沿——网络财富,2008,(10).

Psychological Life Quality and it’s Transcendence

Chang Xiangwei
(Henan Polytechnic Institute,Nanyang,Henan,473000)

Everyone has to face psychological life,new mind psychology targets on psychology research object,which created a new situation in our localization studies.Psychological lif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life. It is the life that people understand,aware,interpret and pursue.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our society,it is important not only to raise the the level of material life,but also to focus o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ental life,and constantly better ourselves and achieve the mental life of self-transcendence.

psychological life;mental quality;beyond

B84

A

1009-9522(2014)01-0082-02

2013-12-14

畅相韦(1984-),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学现实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我对诗与现实的见解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