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草根精神逆袭
——浅谈微电影传播对高校教学实践改革的启示

2014-04-17 02:45林娅楠
教育观察 2014年28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学校

林娅楠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系,河南郑州,451200)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通过电脑、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获取信息成为高校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而微电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逐渐成为大学生的宠儿。高校教学改革应鼓励大学生发展创造性思维,利用微电影传播对大学生的有利性,提供条件,正面引导,在现代化媒体上走出一条教学改革的新途径。

一、微电影传播与高校教学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一)微电影草根文化性适应高校教学实践

2012年7月,国家广电总局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管理的通知》,这是继2008年1月通过的《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管理规定》之后又一个重要的规范性文件。这一文件在鼓励生产制作优秀的网络剧、微电影等网络视听节目的同时,进一步明确了网络视听节目的管理职责。微电影作为一种创意文化,是中国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体现。同时,它也吸引了更多的人关注网络、观看电影、购买相关产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有利于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1]

微电影迅速传播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其具有草根文化的特点。草根文化是不同于主流文化的亚文化,因为根植于百姓大众的生活而具有平凡、顽强的生命力。微电影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业从业人员创作的作品,经常具有商业性质;另一类是非专业人员创作的作品,题材多样,包罗万象。很多高校都开设了传播或者传媒类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是高校微电影创作和传播的主要参与者。他们具备相关的拍摄知识和技能,而微电影草根文化的创造性切合传播或传媒类专业教学的基本原则。同时,高校教学实践改革过程中一直希望采取一些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微电影传播具有成本低、效果好的特点,特别适合在高校中进行。

(二)高校教学实践对创意思维培养的需求迫切

微电影由于制作设备简单、门槛低、参与互动性强,容易广泛传播,这也特别符合大学生追求精神自由的特点,特别能体现大学生的感性诉求。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地方,而鼓励大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相比专业电影制作的大投入、高宣传,大学生对具有草根精神的微电影更有创作的热忱,不论起点高低,都可以用手中的镜头拍摄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在这个过程中,学校可以给大学生提供适当的条件和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将被大学生津津乐道和推崇的微电影传播作为沟通学校和学生的桥梁,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微电影传播与高校教学结合的策略分析

现在很多高校都购买了非编和录播设备供传播或传媒类专业学生使用,除此之外,学生也有很多自己购买的相关制作设备和软件,学校要做的是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

(一)学生社团的建立与培养

学校应发展学生社团,鼓励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建立“以老带新”的培养方式,逐步完善技术成员配备。制作微电影,不管是新闻类、纪录片类题材,还是广告类、故事类题材,基本上都需要经过确定主题、编写剧本、拍摄和后期制作等步骤,而完成这些需要一个团队,因此,培养团队成员间的相互配合相当重要。视频的内容要题材新颖,形式活泼,制作精良,审美创新,更要具备一定的思考和人文关怀。大学生勇于探索,善于观察社会,思想活跃而充满激情,特别愿意通过微电影这个途径发掘新的生活素材来表达自己。通过学生社团的建立,可以让微电影制作和传播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

(二)实验中心对实践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学生通过在非线编实验中心学习可以熟悉利用非线性编辑手段进行视频节目制作的流程,掌握非线性编辑软件的采集、素材管理、镜头剪接、特效处理、字幕叠加、音频混合及成片输出等操作环节,即能够独立使用非线性编辑系统完成节目制作。[2]此外,还可配套建立微型录播室、摄影棚。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课堂实践练习的形式自主创作新闻节目,拍摄和制作校内访谈节目、各系小型活动、全院性大型活动等,而实验中心能为学生提供较为宽松的创作环境和表达空间。学生通过使用实验中心,既能学习相关的技术,又能表达自己的思想,还能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三)相关活动的定期开展

微电影的传播应鼓励学生参与,比如把网络电视台作为微电影的展示平台和宣传基地,还可以与校报、广播配合,扩大宣传,也可以将新闻节目的采访、拍摄、编辑、制作相互融合,鼓励学生用微电影的形式记录学校的千变万化。学校将来还计划在内部增加大型的液晶屏幕,实现对学院活动的直播。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大赛。通过赛事、展演、研讨、调研、观摩、评论,引导和扶持大学生参与微电影的创作和传播。

三、微电影传播对高校教学改革的促进作用

(一)记录校园活动

每年各个高校都会举办各种类型的活动,无法每次都聘请专业人员记录下来。这些丰富而珍贵的瞬间没有办法被有效的编辑和记载,就意味着学校失去了很多丰富多彩的记录资料,也就很难在日益激烈的宣传工作中向广大学生和家长展示自身的优势。而让大学生通过微电影来记录这些活动,可以有效保存相关资料。大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创意思维进行的记录可能要比专业人员的记录更真实、更活泼、更直观,也更能感染网民。

(二)培育校园文化

聘请专家学者到高校做交流报告是高校文化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学生可以通过微电影的拍摄和传播,拉近与报告者的距离。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前期的策划、前台的主持和演出、后期的拍摄和编辑。通过邀请本院领导、教授、外界名流、优秀校友等人参加,每期一个主题,能将高校资源充分整合,让专家学者与学生零距离接触,丰富高校师生的精神生活。

(三)宣传学校特色

微电影的有效传播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能够宣传学校的特色。每年高校都用各种宣传手段吸引学生和公众的关注,有些宣传手段不仅费时费力,效果还不好。微电影以网络为依托的传播形式具有省时省力的优点,而且每年各种媒体都有专门针对大学生而举办的微电影大赛,学校可以以此为契机宣传自己的特色。学校应鼓励学生进行微电影的制作和传播,选择高水平的作品参加各项赛事,一方面将学校的特色展示出来,另一方面可以加强学校和社会的良性互动,把大量应用型人才推向社会,为高校提升自身形象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平台。

[1] 吴凑春,程肇基,朱小阳.微电影:电影产业新动力[J].新闻界,2014(4).

[2] 陈学明.高校多媒体专业非线性编辑教学平台的构建[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3] 张跣.微电影重新定义电影版图 发展亟待政策引导[EB/OL].(2012-11-23).http://www.xici.net/d179263707.htm.

[4] 鲁丽彬:探索微电影制作对高职大学生能力的培养[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7).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学校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