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2014-04-17 03:22皮连根孙海波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生产性基地实训

皮连根,孙海波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为了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发展,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创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当前较为可行的实现工学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能实现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促进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1 生产性实训基地含义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高职院校在校内通过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和组建研究所等方式,依据工厂化、车间式进行布局,参照企业员工管理、成本控制、质量监控、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管理模式建立起来,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基地是将企业真实的设备、工具、环境、任务 “搬”到校内实训室,学生在实训指导教师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实训任务,生产出一定的产品,实训的过程与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完全一致。

通过引入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进校门,将课程教学、实训项目和科研成果到企业,践行 “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校外实习基地教学化”的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新理念,建立校企双方互信、互赢和互动的合作保障机制,实现实践教学功能和生产功能的统一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指既能面向市场加工或生产产品,又能为学生提供实训及实习的校内场所。它将实际的企业生产引入教学之中,并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形成 “产学研”的一体化。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一种教育化了的企业,它既融入了学校有计划的知识和技能传授,又渗透了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源于企业而又高于企业。作为教学场所,它是学校实施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场所;作为企业,它还需承揽设计、加工、生产、科研开发等业务。

2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征

2.1 功能的多样性

首先,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其高技能人员、先进设备、规范管理、生产环节等条件,为学生提供职业化、企业化的实训环境,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企业真实生产环境中锻炼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其次,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能像真实企业一样,具有生产产品的功能。其内容以企业生产任务为中心,将技能训练融入生产,实现训练、生产一体化,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一体化。生产性实训按照生产要求建立生产组织管理,按产品质量标准要求完成实际工作。

最后,生产性实训基地具有技术研发功能。生产性实训基地利用其技术力量、先进设备等科研优势,通过与政府、行业、企业、部门之间的合作,面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与地方经济接轨,可以开展纵向与横向的应用性和技术性课题研究以及专利发明,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性质的双重性

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是一个真实的企业,也是职业院校的一个实践教学的实训基地,具有名称的双重性;学生在基地的学习实训期间,既是学生,也是企业的一员,具有身份的双重性;教师在参与基地的教学和管理过程中,既是学校的老师,也是企业的工程师,具有身份的双重性;作为企业的产品,同样也是学生课堂教学的作品,是学生完成工作任务的载体。

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行,学生感受真实的生产环境,完成真实的生产任务,接受真实的企业管理,遵从市场化的标准评价,实现技能培训的提高和职业素养的熏陶,体现理论与实践、教与做的高度统一。

3 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必要性

3.1 有利于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技能训练、顶岗实训、轮岗实训、工学交替等多种方式,逐步强化实践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技术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个体的就业竞争力。同时,校企合作共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可以按照规范的职业标准,开展项目实训,能积累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养成职业道德,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质,从而缩短就业适应期,加快学生个人的成才成长。

3.2 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充分发挥基地的系统功能,把人才培养、技术培训和科技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教师依托基地开展应用技术研发以及转化科研成果,逐步在技术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基地的建设吸引更多的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升学校的影响力和办学水平。

3.3 有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校企合作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企业可以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充实到企业的管理和生产过程中;利用学校的专家、学者的聪明才智,共同开发新产品,创新管理方法,提高企业发展能力;利用课堂的实践教学,在同学们完成任务的同时,生产出合格产品,并在此过程中,培养了众多的后备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长远的智力支持。企业利用学校的辐射平台,加强产品宣传和企业文化宣传,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产品竞争力。同时,利用企业和学校的相互渗透,促进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

4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思考

4.1 建章立制,保障实践教学的主体需要

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主旨,不是以生产和盈利为目的,而是通过拓展实训基地功能,建立良性运行机制,实现基地的可持续发展,使实训基地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尽管生产性实训基地集生产、研发、资格认证等多种功能为一身,但是教学功能的中心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绝不能同普通的经济实体一样以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根本目标。

4.2 积极创新,提升实训基地的管理水平

与传统的实训基地相比,生产性实训基地因其功能的拓展,涉及了更多的管理部门和相关组织,学校内部的管理部门涉及教务处、资产处、认证中心、成教处和各二级教学单位,学校外部涉及合作企业、行业、劳动保障部门、接受服务的客户群等。在这种复杂的关系下,建立稳定、高效的新型管理机制,是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必须考虑的问题。只有在不断改革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水平,健全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法,使之适应生产性实训基地完成各功能的需要。

4.3 兼顾各方,满足利益主体的合理追求

生产性实训基地是企业和学校共同筹建的生产和教学场所,不仅要让企业完成相关生产任务,而且要满足学校相关实践教学需求,其中的利益相关者包含企业法人、在校学生以及学校。为此,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我们必须兼顾各方,考虑相关主题的利益,协调相关安排和计划,满足利益主体的合理追求,实现企业、学校、学生共赢。

实践证明,以工学结合的理念进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有多方面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大了学校的办学资源,用较少的投入建立起了满足教学科研需要的实训基地,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解决了学校经费不足和闲置浪费的结构性矛盾。不仅开创了实践教学的新局面,而且增大了学校的办学资源,拓展了学校的办学功能,拉近了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拓宽了改革的视野和思路,对学校改革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1〕教育部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Z].教高 [2006]16号 .

〔2〕丁金昌,童卫军.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 [J].中教研究,2008,(02).

〔3〕姜家吉,周泳全 .教学工厂企业化经营方案初探 [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

〔4〕陈玉华 .在校企合作中建设生产性校内实训基地 [J].中国高等教育,2008,(10).

猜你喜欢
生产性基地实训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我的基地我的连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煤矿工人生产性粉尘对身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