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2014-04-17 03:22陈小秀毕传林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大学生专业教育

陈小秀,毕传林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 “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统计,2012届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仅为2.0%,其中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2.9%,本科毕业生只有1.2%。由北京青年压力管理服务中心联合新浪网教育频道共同推出的 《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显示:毕业后选择自主创业意愿的人群比例在20%左右。想创业与实际创业的人数相差十倍,为什么绝大多数想创业的人最终没有创业呢?

一、引入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就业现状呼唤创业教育

就业是民生之本。然而 《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在2012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有8.5%处于失业状态。即使已就业的大学生,其就业质量也令人堪忧:本科毕业生半年后月收入仅为3048元,高职高专毕业生只有2731元。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699万人,被称为最难就业年。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达到727万,又增加了28万,可谓更难就业年。如何将庞大的大学毕业生群体从就业岗位需求者转化为就业岗位的供给者呢?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质量?借鉴国外经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创业是就业之源,是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党和国家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同时创业教育不只是提高就业率,更是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与创业精神,使他们像企业家一样思考;展示大学生个性与才华,实现人生价值与理想。因此,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与就业质量迫使高校开展创业教育。

2.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需要创业教育

2010年,教育部 《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有助于高校加快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助于推进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早日实现,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要 “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学校是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主战场,必须为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创造更多平台,加强与外界联系,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和社会资源,营造有利于大学生创业的环境和条件。”因此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的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依托于创业教育,有效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创新教育水平,让更多的学生带着创业的意识、创业的理念、创业的感悟去就业、去创业,从而实现自我的全面发展。

3.“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创业教育

在党的十八大上,习主席提出了我们的 “中国梦”,即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为怀揣梦想和激情的新青年,当代大学生理应成为创业大潮中的一支重要队伍。敢于创业,应是新时期优秀青年的一种品质。青年代表着未来,青年创业中国强。实质上,中国梦就是创业梦,是全体中国人的创业梦、富强梦。帮助有远大志向的青年实现他们的理想,是学校、社会、企业和普通居民的共同责任,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并认真开展创业教育,政府提供政策支持并落实到位,企业提供配套平台实施创业教育,大学生和普通居民积极参与创业,才能同心共筑中国梦。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早已受到高校普遍关注。自1998年清华大学举行了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以来,不同层次、类型的高校普遍根据自身的特色开展了各具特点的创业教育,举办了不同层次创业策划竞赛,制定了鼓励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措施,通过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提高了高校毕业生的竞争能力。但实际真正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却只有2%,和英美国家20%至30%的创业率相差甚远,因此找出我国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

1.重精英,轻大众

我国的高校创业教育是从清华等知名院校开始,诞生起就打上了精英化烙印。创业教育关注的总是少数人。一方面,备战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各高校是挑选本校创业精英,组建成精英团队,进行精英化培训,最终为获奖,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而开展创业教育。绝大部分同学几乎被排除在创业教育之外。另一方面,当社会各种创业组织涌现之后,全社会表现出对创业教育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各院校纷纷设立了 “大学生孵化中心”、 “学生创业俱乐部”、“创业科技园”、“创业一条街”等创业机构,但其价值取向仍是精英化的,绝大部分同学因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只能成为“看客”,创业教育缺乏普遍性而降低了发展空间[1]。

2.重理论,轻实践

大学生创业教育来源于国外,列举的多是美国等高等学府的创业案例,属于学历化的创业教育,如在我国高校MBA开设的创业课程,旨在对创业和创业管理进行专业化研究和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侧重于理论研究。由于创业教育是新兴事物,我国开展创业教育时缺少参考资料,因此沿用了国外专业化和学历化的创业教育内容和体系,对于大学生创业技能的启蒙和创业实训实践能力培养尤显欠缺。据《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70%的大学生反映高校的实训实践环节不够。这充分说明了高校教育和创业教育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3.重专职,轻兼职

由于创业学是管理教育中学科跨越最多、最具综合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最强的学科,课程以行动为导向,经验引导的体验多于概念规则的讲授,因此,对创业教育的师资要求较高。可目前各高校为了节省教育成本,创业教育教师多数是该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辅导员等来担任,受自身知识面的影响,同时也缺乏真正的创业实践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和提升学生的创业技能。即使少量雇佣校外专家或知名企业领导人来兼职,由于他们的特殊身份,也是经常给他们开 “绿灯”,不会和专职教师一样规范管理,上课时间往往分散、上课内容比较随意,这样也难以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4.重政策,轻实施

国家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如减少工商登记注册的手续,降低注册资本等,其中最典型的就是SYB大学生创业培训政策,自2007年来,在 “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战略思想推动下,SYB培训项目逐渐规范与完善,从起初的试点院校向普通高校扩散,其形式是培训一到两周,全程免费,培训结束后发放结业证,凭结业证,可向银行申请贷款,享受税收优惠及创业成功奖励金。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却差强人意。部分学生事先根本不知道该项目的内容和目标,部分同学只是觉得免费就报名参加而已,对于真正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讲也只临时抱佛脚,进行一次 “企业家速成班”培训,无法真正提升创业素养。不管学员的表现如何,培训结束后都发放结业证,仅凭这张结业证,银行并不会毫不犹豫的贷款支持大学生创业。另外,各高校为了配合国家政策,也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来鼓励大学生创业,如提供创业场地、创业基金等,但实际情况是并没有落在实处,大学生创业缺乏合适的场所、稳定的资金来源,即使有好的创业方案也成了 “无米之炊。”

三、实施创业教育的对策

针对我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 “四重四轻”问题,可以采取如下对策来强化大学生创业氛围、增强大学生创业信心、提升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条件,最终促进大学生顺利创业。

1.专业教育引入创业教育,强化创业氛围

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创业率高于本科毕业生的现象折射出:依托专业教学实施创业教育,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提高创业的成功率,是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最优选择。

江苏大学的张莉在其硕士论文中主张 “创业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专业教育,创业教育需要建立在专业教育的基础上,否则,创业教育只能是无本之木……创业教育应该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从专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各专业课程中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并通过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符合专业发展方向的创业所需能力结构,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辅相成。”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何基荣等也结合创业教育的实践撰文主张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培养以专业为基础的创业能力[2]。因此,高职院校要根据各专业的教学内容和特点,在专业教育中自始至终融合创业教育,来提升学生的创业素养,而不仅仅局限于某重点专业,特色专业的学生来开展创业教育,这样创业教育就能去精英化,更有普适性和实用性,更能在全校形成浓厚的创业氛围。

2.构建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增强创业信心

大学生创业中 “心创业”现象,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创业信心不足所致,而提升大学生创业信心的关键因素是增强创业实践。据厦门大学抽样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创业教育内容的需求,排在第一位的是多接触社会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这说明大学生创业胜任力中最缺乏、最需要的因素是积累社会经验和人际技能,这些只能从创业实践中逐渐获得。因此,构建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实践体系尤其重要。第一阶段,融合各专业教学进行创业教育中的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的理论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第二阶段,运用 “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实践模拟平台进行虚拟创业实践,并进行在线创业综合能力测评,使学生认识自我,教师跟踪即时指导,协助解决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课后,教师布置巩固性作业,根据课堂所学和以往的成败经验,再次以团队的形式运用 “创业之星”大学生创业实践模拟平台进行实践操作,教师运用软件的教师端进行实时跟踪和飞信指导。并结合课堂表现和创业实践表现,评选公布出 “最佳创业组”,以此来激发学生创业兴趣,提高创业技能,彰显其创业的成就感。第三阶段,将学生的虚拟实践转化为现实。如通过举行创业励志报告会、开展创业设计大赛、建设创业孵化园等形式,对有创业潜力的学生、有市场前景的创意早发现、早扶持,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咨询、技术支持与经费资助,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理想与人生目标。通过开展分层次、分阶段的创业教育实践,增强大学生的创业信心。当然,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没有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协助与支持,是难以顺利开展的。

3.坚持 “引进来,走出去”,提升创业能力

一方面,我们要将创业教育优秀师资 “引进来”。应当借鉴美国许多名校的做法,从企业及政府中聘请一些既有实际管理工作经验又有一定管理理论修养的企业家、咨询师、创业投资家、政府官员等担任兼职讲师,并纳入学校教师队伍进行规范管理,与高校教师合作讲授一些创业课程。另一方面,要鼓励专业教师 “走出去”。如学校要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提高职业技能和对行业发展前景的认知,增强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也可以鼓励专业教师积极投身创业实践,创办企业,并适当带领学生参加。很多美国大学商学院的教授曾经有过创业的经历,并担任过或现在仍在担任一些企业的外部董事,这使得他们对创业领域的实践、发展趋势及创业教育社会需求的变化有良好的洞察力[3]。这样坚持 “引进来,走出去”,有利于增强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必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4.政府支持落实到位,完善创业条件

很多人认为创业成功主要依靠个人创业能力和机遇,然而失去了政府、社会、企业的支持,当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很多自己无法独立面对的问题时,他们的创业愿望多数必将夭折。因此政府在创业政策扶持与保障方面,不仅要完善相关优惠及保障措施,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政策的覆盖面,还应制定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确实解决好大学生创业中的资金、技术等问题,从而完善大学生创业条件,促进大学生顺创业,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进而实现全国人民的 “中国梦”。

〔1〕柴旭东 .论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精英化误区 [J].宁波大学学报,2009,(05):75-80.

〔2〕唐树伶,赵永红 .高职院校依托专业教育实施学生创业教育的研究 [J].教育与职业,2013, (15):102-103.

〔3〕张帆,张帏 .美国大学创业教育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才,2003,(08):7-10.

猜你喜欢
大学生专业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专业降噪很简单!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