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014-04-17 03:22刘春林陈宝忠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工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刘春林,陈宝忠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九江 332007)

一、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教育部 《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以区域产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明晰人才培养目标,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职会计专业教育中,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以培养高技能型人才为目标,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专业特色和教学实际,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但是,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在具体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上还有一定的不足。

1.专业服务产业意识不强

高职教育培养的目标是高技能型人才,强调专业服务产业,尤其要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相适应。如果不把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与本地区经济发展相结合,要想真正做到服务产业是很困难的,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服务产业意识不强,与企业的合作也只停留在表面,比如与企业签订一些校企合作协议,派遣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等,但企业在参与学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业和课程教学改革等方面还远不够。

2.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

高职会计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多强调理论课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在理论课程设置上基本上是借鉴本科,理论课在总课程中所占比例过大,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教学;第二,人才培养中没有突出要面向中小企业;第三,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提升;第四,盲目设置专业。我国高职会计教育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很大,没有很好体现会计的特色。

3.开展工学结合的途径缺乏新意

工学结合是高职教学改革的大方向,但目前很多院校在对工学结合的认识上有很大的差异,有的学校认为开展工学结合就是搞实践教学,所以建设大量的实训室和校内外实训基地,甚至把教室都改为会计实训室,加大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应该说,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本身是没有错误的,但如果一味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不注重实践课程体系的规划,不注重创新工学结合途径就有问题了,毕竟从会计专业角度来说,对企业业务处理的能力要求较高,人才培养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4.企业在工学结合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离不开企业的参与,但企业的目的是为了盈利,因此在校企合作上,首先要考虑是否能赚取利润,而不愿意去承担社会责任。尤其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实践成本高、人身安全存在隐患等,企业更是有所顾虑,而国家又没有太多的鼓励企业接受学生实习的政策,所以企业参与的愿望并不强。因此高职院校如果不深入调查市场需求,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相差较大,那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想让企业顺利接受是很困难的。

5.“双师型”师资比例严重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掌握了较系统的理论知识,但是很少接触会计实务。据统计,我国高职院校会计专业 “双师型”教师平均比例不到40%,而相当一部分 “双师型”教师还是在大学毕业后通过相关的职业资格考试而获得的,他们并没有企业一线的工作经历。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靠理论型的教师去承担实践教学任务,很难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二、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有效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

1.要重视会计专业调查

高职院校要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专业调查。如以邮寄调查函、走访等形式向中介机构和企业财务人员进行调查;以电话采访、走访等形式向历届毕业生进行调查;以走访形式向政府部门进行调查;以发放调查表的形式向在校学生进行调查等,通过调查发现要求会计人员要有很强的纳税申报能力;通过调查发现在企业中已普遍应用电算化会计,同时在企业中已慢慢展开企业信息化等,这样在通过调查后可以明确会计岗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并依此修订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2.合理设置课程体系

高职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以会计职业岗位所需知识、能力和素质为目标,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重新规划和设计课程体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调研、与企业合作、聘请会计行家等形式,与会计行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会计、财经法规的变化要求及会计岗位的岗位职责,参照会计从业资格标准,建立起培养实践能力的课程体系。根据对各类企业的调研可知,一般大中型企业都会设置会计岗位、出纳岗位、往来核算岗位、财产物资岗位、资金核算岗位、财务成果岗位、纳税申报岗位及稽核岗位等;小型企业因其业务量不多,一般会做适当的删减,如设置出纳、会计、总账及明细核算等工作岗位。总之,要结合企业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注重课程体系设置的应用性。

3.构建合理的双师结构队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教师既要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会计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具备如何将会计实践知识传授给学生的能力,但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都没有实践工作经验。学校要帮助教师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个方法:一是从企业中聘请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以满足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需要;二是要提高现任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从现实情况来看,很多学校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都在积极实施以下工作:首先,实施“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建设工作”。培养会计专业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把这支队伍建设好,提高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的会计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从而将他们培养成学校的教学能手。其次,实施 “能工巧匠引进和聘用工作”。从企业中引进具有研究生学历、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具备会计师职称又有教学兴趣的人员充实到教师队伍中,通过几年的时间将他们培养成这个专业的骨干教师。另外也可以从企业聘请会计人员,充实到校内实训中心的建设中,参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

4.实施模块化教学

按照会计岗位职责要求,开展模块化教学和实践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的方向。根据会计岗位的职责和处理业务确定课程内容,然后将课程内容分解成教学模块。这样,把每个教学模块作为独立的学习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完整的,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这些教学模块既可按照会计岗位设计,又可按照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模块教学的实施,可以把一些难理解的会计基础知识分解成单项会计技能训练,再把每一项会计专业技能训练有序地排列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流程,这样能让学生较容易掌握会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中,重点是进行校企合作。为了更好地进行校企合作,保障校企合作的顺利推行,改进或创新与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管理机制是非常必要的。第一,应建立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有效开展校企合作。明确双方的职责和角色,各负其责。因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追求的往往是校企合作带来利润或广告效应,以及为企业带来的技术和人力帮助;而学校看中主要的是技能人才的培养,其次才是可能带来的效益。第二,应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校企合作可能带来的收益和利润,要事先确定好分配方法,这样才能保证双方不会因为利润分配不均产生矛盾,影响校企合作的有效运行。第三,应建立与工学结合相适应的考评机制,客观评价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成效及学生在校企合作中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只有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解放思想,面向就业岗位,面向市场,认真研究学科规律,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1〕牛瑞新 .高职会计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2009,(10):32-34.

〔2〕伍少金 .对高职高专会计课程教学的思考 [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2):218-220.

〔3〕薛文艳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02):77-80.

〔4〕王芬 .高职会计专业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88-90.

猜你喜欢
工学会计专业课程体系
盐工学人
盐工学人
——沈 妉
盐工学人
——李 琦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工学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对会计专业教学的思考
基于云计算构建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