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就业能力为导向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4-17 04:45梁满朝
教育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故障诊断实训教学内容

梁满朝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当前就业市场存在“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矛盾。[1]如何改革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就业能力,直接关系到培养的学生是否可以跨越这个就业“鸿沟”,满足就业市场、用人单位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传统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设置体系忽视了市场经济对就业能力的需求,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教学方法缺乏丰富性、教学的针对性不强等,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具体而言,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教学观念与课程设置体系有待更新

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中心,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考核的内容以课本知识为主,显得单一、僵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就业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缺少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差、创新意识差,工作岗位所需要的就业能力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另外,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偏离就业能力培养目标,课程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课程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不利于课程专业的发展,也不利于大学生就业。[2]

(二)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由于汽车领域新技术更新较快,汽车故障诊断技术的更新紧随其后。比如,转向系统助力方式由原来的机械助力转向发展到后来的液压助力转向再发展到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机电助力转向等。但目前的教学内容都没能及时反映出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这门课程涉及的前沿技术。

尽管现在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板书进步了不少,但仍然摆脱不了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教授该门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先理论后实验,教学内容的前后关联性差,没能充分结合该课程的特点组织教学,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也受到影响。现有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不理想,不仅没有促进教学内容的传授,反而制约了教学内容的实施,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学考核方式单一

传统单一的教学考核手段无法很好地考查学生综合的就业能力。单一的教学考核手段体现了考核标准的片面性,不利于引导学生就业能力的发展。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专业课程。教学考核方式往往只重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的卷面考试,而忽略了对学生操作技能的考核;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考核权重分配不合理,间接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通过什么样的培养方式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是我们在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方面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转变教学观念,优化课程设置

重视就业能力培养需求分析。以就业能力培养要求贯穿汽车故障诊断技术教学的整个过程,树立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通过教师的指导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要以就业能力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新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各环节相互联系起来,使理论、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教学各环节的内容前后衔接,建立一个“循序渐进、层层递进、全面综合”的教学体系。特别是要改革实验课程,加强教学的层次性,减少验证性实验的重复性,增加设计性、综合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

(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技术更新的信息发布变得迅速,从新技术应用到新技术为大家所熟悉的周期缩短。汽车检测故障诊断技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教科书上的相关教学内容来不及更新,但是这些信息资源可以通过网络共享获得。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保留合适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以提高就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淘汰过时的教学内容,及时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通过将本学科的最新发展成果和科研成果补充进教学内容中,可以不断更新教材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需求。

(三)丰富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作为一门综合应用性强的专业课程,其特点决定了采用案例教学法及项目教学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原则选择教学案例,即选择具有针对性、时代性、真实性、典型性、启发性的案例。[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让学生观察故障发生的现象、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确认故障点、寻找排除故障的方法,以此作为教学分析的基本思路。

对于注重课程实践性的教学内容,如检测汽车故障参数,宜采用项目教学法。[4]就是将课堂搬到实验室现场和生产现场,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项目的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项目选择阶段。选择项目应贴近实际,与当前就业需求能力相近。2.任务分配阶段。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宜3~4人一组,然后给每组学生分配各自的任务,让学生查阅与任务相关的资料。3.项目实施阶段。学生小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组内和组间讨论,确定项目实施方案的步骤。4.课后反馈与评价阶段。通过教师点评、学生自评找出任务完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5.课后总结阶段。要求学生完成项目报告,提高学习的完整性。通过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增强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另外,突出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还要注意综合、灵活地运用任务驱动式教学、直观教学、诱导式教学、分组讨论教学、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构建起满足学生需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法体系。

(四)加强校企合作,重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当前,配备充足先进的校内实训基地设备,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是高校培养汽车故障诊断技术专业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最有力的保障。学校可以采取三种方式进行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第一,高校根据就业需求独立建设;第二,高校与企业合作共建;第三,吸引企业进驻高校投资兴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按照“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校企合作原则,推进真实和仿真生产相结合的实训基地建设,建立集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生产、培训等功能于一身的校内实训基地。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积极推进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与行业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建立多层次的校外实训基地,安排学生

到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在真实的环境下顶岗实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综合能力。另外,可根据企业的需求,开展校企深度合作,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实现学生、学校、教师、企业四者共赢的目标。

(五)考核方式应以提高就业能力为标准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手段,而非目的。[5]考核方式应该以增加学生就业能力为导向而设置,不仅应该考核理论与实践知识,还要注重考核学生的操作能力。教师应该增加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内容中的比重,并加强实验考核的力度。教学考核应该将卷面考试和技能鉴定结合起来,以技能鉴定为主,建立一套汽车故障诊断技术课程特定的考核标准。

三、结语

就业能力不但包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术能力,而且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自主管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学生的就业能力越强,越容易找到合适、满意的工作,用人单位对学生也会更加满意。本文分析了综合应用性较强的汽车故障诊断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以就业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转变教学观念、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式。实践证明,以就业能力为导向贯穿整个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一种卓有成效的改革方法。

[1] 肖潇.基于就业能力的医药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9):71-72.

[2] 唐晶磊,耿朱,兆龙楠.高等院校信管专业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思考与探索[J].快乐阅,2011(8):1-3.

[3] 李建军,汪溪.案例教学法在汽车故障诊断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3(1):48-50.

[4] 薛磊,孙玉强,等.在应用型本科教学中开展项目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5):49-50.

[5] 刘国兵.应用型高校汽车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4):127-128.

猜你喜欢
故障诊断实训教学内容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因果图定性分析法及其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基于LCD和排列熵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基于WPD-HHT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
高速泵的故障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