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社会的价值伦理向度*

2014-04-17 05:10曹洪东
关键词:市场经济伦理利益

曹洪东

(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基本理论教研室,江苏 无锡 214086)

随着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定位,我国市场经济社会也在逐步形成。但是,还应该看到,市场经济社会也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己天然的弱性甚至“劣根”,需要市场经济的价值伦理予以规制和导向。

一、市场经济社会的作用及其局限

市场经济社会的核心是利益,所以,首先要进行对利益的反思。今天,我们不同利益各方的利益,它是怎么来的、是怎样运用的、又走向何处?站在伦理的天平上进行考量,就会发现,这个利益是分不同性质和类别的,有正当利益、边缘(擦边球)利益、不正当(不道德)利益、不法利益。在法治和制度不够完善或基本完善而不能有效执行的环境氛围下,市场经济社会是不可能真正形成的。在今天,权力这只“有形的大脚”经常在干预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由此也产生了不正当的竞争或不公平的竞争,垄断或特权利益由此产生。竞争作为合理、正常的法则本来也无可厚非,竞争合理性源于机会均等、信息公开、制度合理、程序透明的诉求。竞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但劣性、恶性的竞争,会透支社会的资源,增加社会摩擦成本,甚至破坏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当前的许多竞争状态,已经存在一些劣性竞争现象,值得重视。

市场经济要求等价交换、公平交易,并要求通过严刑峻法和制度环境予以规制保障,然而,我们今天的相当一部分经济交易行为,已是脱离了伦理的底线甚至法制的约束。市场经济交换关系的核心是追求利益最大化,但不劳而获是与市场经济法则格格不入的。在没有道德伦理底线的状况下,市场经济只能是一种破坏性的游戏。所以,在大量的博弈和冲突交锋中,最后衍生出一种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规则,那就是法治,在这里才会产生共生共长的合理游戏,因为这是一种游戏规则共识。法治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保障,也是市场经济社会利益共享的基础。问题是,当今中国的法治现状能否满足市场经济社会的需求?恐怕还需要有一个阵痛期。因为我们的市场经济不是嫁接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之根”基础上的,而是通过体制变化和制度改革的“卡夫丁峡谷”式的转换,来完成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变迁。真正的转变,应该是一种蜕变,是某种意义上的伤筋动骨甚至脱胎换骨。由于东方与西方在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我们不可能去完全模仿西方的那种市场经济,只能是走中国特色之路。这条“中国特色之路”能否在环境、制度、心理、文化等方面,真正达到与市场经济社会的契合?从现有态势来看,契合的过程正在通过新一轮改革红利来实现,关键是要有信心和决心、信念和决断。

由于市场经济的利益(或利润)最大化的本性,其社会责任与人道、人本、人性方面,就有可能受到侵蚀,为了利益有可能不择手段。应该说,“利益人”可以不顾一切地去赚钱,但不能为了赚钱而不顾一切。前者是一个“天道酬勤”的范畴,后者是一个“背离天道”的范畴。权贵利益、垄断利益、特权利益,已成为市场经济的毒瘤,要消除这一毒瘤需要执政者的政治智慧和勇气。改革红利分享的最终趋向应是劳动大众,因为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应该而且绝对应该是这些财富与成果的分享者。当然,分享红利的红利改革,肯定是一种搏杀,因为利益的交锋,从来都是残酷的,甚至是残忍的。马克思对利益曾经有过描述,那就是,人们奋斗的一切,都跟利益有关。当然,马克思这里所说的利益,是一种人类存在的现实基础和本性。只要符合自然和规律的本性,那这种利益就是合理的。而背离自然和规律的本性,就是不合理的,就是应当被剥夺的。

二、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现实:经济、政治、文化困境

从当前市场经济社会伦理状况来说,其正能量的方面还是优先的、主导的,但制约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伦理因素还不少。我们今天的社会,道德困境承载了过度的社会成本。

从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伦理现实来看,经济的伦理指向应该是机会均等、制度正义、公平竞争,但若干现实的伦理困境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中、小微企业在所需要的资金、技术、税收、金融信贷、行政许可、行政审批服务等方面,本应和大企业一样予以同等的待遇和发展条件,但社会大环境是“嫌贫爱富”,嗷嗷待哺的中小企业很难在政府的投资项目中分享一羹。从产业的布局来看,政府过分注重招商引资,以GDP的多寡作为政绩考核的依据,其结果是恶性竞争、污染源转移、产业结构雷同、产能严重过剩。从产业政策上来看,有些地方过度看重“虚拟经济”(所谓人才高地),但实际上并没有形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发展人才、用好人才的机制,结果导致人走楼空,出现政府白白投资浪费的现象。为什么不给企业直接招聘优秀人才并给予企业补贴的政策?这是很多地方政府没有想到的,因为这里涉及到一个政府服务的伦理向度问题。从公共服务的伦理向度来看,甚至出现了“做大蛋糕是政府的责任、分好蛋糕是政府的良心”的怪论,经济发展是靠市场和企业来推动的,是靠劳动、资本、科技、管理等来推动的,政府的功能定位应该是在公共政策、生态环境、制度环境、行政效率等方面实现保障,分好蛋糕不能只定位为“政府的良心”,因为良心是自律的、非强制的,是伦理的范畴,恰恰相反,分好蛋糕才是政府真正的责任。从经济的中观环境来看,市场秩序混乱,不讲规则、不讲诚信现象比较严重;从经济的小环境来看,食品药品隐患、假冒伪劣、环境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这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之痛。从道德失落所承载的伦理成本来看,电子探头、交通隔离护栏、防盗门、防盗窗、出租车司机防护栏等等,我们花费了很多的物质财力,为惩治犯罪、遏制不法,我们花费了很高的“维稳”费用,这些皆因人们的道德不自觉而产生。

从市场经济社会的政治伦理现实来看,一方面,反腐倡廉力度一浪高过一浪,另一方面,腐败案件却又频频发生。官员财产申报困境重重、部分政府部门的信息公开难上加难等问题,以及权力制约、权力制衡、权力监督的不够完善。这些都关系着公众对政治执行力和政治认同度的考量。为什么有些企业家觉着腐败可恨,但有时也觉着腐败“可爱”,这是因为腐败能给企业带来不该有的“激增效益”。市场经济伦理应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然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我们还缺乏一以贯之的稳定的经典的表述。从原来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开放时代精神+八荣八耻荣辱观”,到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表述的“二十四字”(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核心价值观,应该说是一种较大的进步。然而价值应更侧重精神伦理层面,核心价值中其更深层的伦理层面应当是公平正义、自由平等,其他一切价值都可以由此得到说明和诠释。从当下的伦理指向来看,以分配为内容的利益的重新配置问题越发凸显,分配问题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核心内容。如果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之前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涉及的是思想解放,是解决认识层面上的真假问题的话,那么,在今天,我们要再来一次思想解放,那就是要解决利益层面上的善恶问题。利益的关键是要通过深化改革,坚定人民群众的主人意识以及人民主权思想,让人民群众创造利益的同时也能合理分享利益,要坚决铲除、剥夺不合理以及非法利益。

从市场经济社会的文化教育伦理现实来看,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换进展缓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教育产业的利益链。高校扩张的高收费、职称评定标准的单一性以及成果作假、论文抄袭等现象的出现,使得文凭和职称贬值。部分官员热衷高学历,实则沽名钓誉。大学摊大饼似地盲目扩张和攀比,忽略了人的教育和人才的培育以及大师的培养。大学的盲目招生扩张,不仅是由于利益的驱动,让学校成为考试的竞技场,而且由于专业设置和能力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出现了大量学生毕业即失业的现象。大学教育过度注重学历教育,忽略职业教育,特别是忽略创业教育和技能应用教育。外语教育成为透支学生精力、财力、时间的工具,若干年的外语教育,只是为了一个四、六级考试,只是为了通过学位考试,当然,外语教育与考试产业链的背后也隐藏着大量的利益链。小学教育甚至幼儿园教育,学校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记忆以及立竿见影的学习成绩和在校内、班内“排名竞争力”的教育,而忽略对孩子的信仰教育、感恩教育、孝道教育、国学文化教育。

三、市场经济社会的伦理价值向度

(一)市场经济社会的经济伦理价值向度

长期以来,我们奉行经济“中心”说、“硬道理”说、还有“第一要务”说,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奉行“先富”论,并期盼通过“先富”之路径达到“共富”之目的,今天看来,经济社会依然失衡,共同富裕依然是一个有待实现的课题。是发展经济错了吗?没有。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的文化之根失位、制度建设错位、伦理指向不到位上。文化之根失位是指对传统文化精粹的忽略甚至否定和丢弃;制度建设错位是指部分制度建设对人性与民本、公平与正义、平等与公益的误读、误解;伦理指向不到位是指伦理诉求中大量渗透着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甚至是享乐主义的浮躁心态。经济“中心”说、“硬道理”说,是一个社会贫弱经济亟待改善的代名词。一旦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重视与社会、文化、民生、生态的协调发展。现在由于利益驱动和盲目攀比城市化程度,许多地方群体性事件增多,这些事件大部分与征地、拆迁引发的矛盾有关。人民利益的长远性要有,现实的眼前利益也不容忽略。中国的百姓是勤劳、敦厚、淳朴的,只有制度公平合理,再予以引导、感化和教育,老百姓会真心拥护改革与发展的。我们的许多问题,要从自身制度设计、工作思路与方法上寻找答案。

(二)市场经济社会的政治伦理价值向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实质究竟是什么,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一个精辟的、言简意赅的表述。核心价值的本体应该是一个包容性、综合性很大的价值理念,它是一个正能量的凝聚体,由此可引申、萌发、衍生出二级价值和三级价值。在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中,这个凝聚体的价值其实只有八个字,那就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是社会主义的始基的天然的本体的价值。在这个基础上,生产力、文化、人民利益、科学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等价值要素才能得以正确构建,或者这些要素构建本身,都要体现这些含义。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中马克思主义失语的现象应当纠正,我们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一以贯之。我们党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艰苦奋斗为荣”,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过去没有丢,今后也不能丢。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政府侧重于经济发展和宏观决策,提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方针,应考虑如何协调“艰苦奋斗为荣”与“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关系。对此需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里的认识的关键,就是要符合动态的伦理: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平地、及时地、有引导性地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合理需求。在我们共产党执政条件下,如何保持和发扬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到“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是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封建时代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今天我们能否有“先天下之贫而贫,后天下之富而富”的情怀,让人民群众尽快富起来,是今天我们的民族充满凝聚力、充满向心力与充满社会发展活力的关键。

(三)市场经济社会的文化伦理价值向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并走向未来的精神基因,我国历史悠久,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值得挖掘、整理、思考、传承并发扬光大,并进而成为我们民族振兴的思想动力。马克思主义文化是科学,是我们党起源、成长、发展的旗帜,也是国民精神的重要基石。要实现文化多元、文化宽容、文化理解、文化包容和文化合作,其中,马克思主义文化既要置身其中,又要超然于外,要具有指导性、超越性和整合性功能。要正确理解并包容儒释道文化,其思想精粹,可融入马克思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不是替代儒释道文化,相反,要从儒释道文化中汲取养料,马克思主义不是漠然对待,而是要包容尊重甚至要吸纳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因为毕竟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是吸取了人类的若干文明和文化,若没有人类灿烂的文明与文化,就没有今天的马克思主义。所以,要重视对国学的研究和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对于社会主义伦理价值的建构,我们要以道养性、以德养心、依法治国、依章治党。要重视现代科技的“第一生产力”教育、马克思主义“第一文化力”教育、传统文化精粹的“第一精神力”的教育。要重视科技时代的伦理和文化教育、人文精神教育,这是我们面对科技发展的应有态度。

要重视“多商值”教育。人的多种“商值”(智商、情商、胆商、慧商、悟商)中,智商主要侧重于学习力、记忆力、思考力、判断力;情商主要指爱心、善心、合作、包容、正义、人性、人道、价值共识等方面;胆商主要指身体力行的决断力、意志力、执行力、实践力;慧商主要是升级版的智商,如果智商侧重于知识,那么慧商则是侧重于文化,知识是力量,而智慧才是能量;悟商是升级版的情商,悟的层级跟信仰、感恩以及对规律的认识和觉悟有关。素质教育就是上述“五商”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教育与儒释道国学精粹、现代科技文明相结合,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当今的未成年人教育缺乏快乐教育、自然教育、素质教育,当今的成年人也缺乏信仰教育、感恩教育、善心教育、孝道教育、公益教育。未成年人的基础教育和成人公民教育的改革和完善,是我们中华民族未来崛起的关键因素。

(四)市场经济社会的生态伦理价值向度

生态伦理是一种基于敬畏意识与感恩情结的价值判断。人来自于自然,又复归于自然。在信息能量的交合、转换、生成、流变中,有一个永恒的不变,那就是正能量。党的十八大提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其实,我们还应该做到敬畏自然。敬畏自然是根本,只有敬畏自然,才能更好地内生崇敬、尊重自然之心,才能身体力行呵护与保护自然,实现天道与人道的天人合一。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造成生态伦理恶化。生态环境恶化的结局和灾难性的后果,会遭受负能量(与正能量相对)的抵偿性报复。正如恩格斯所言,随着我们对大自然的“征服”和“胜利”,在随后的年月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生态的破坏,其实跟我们人心态的恶化有关。在经济社会转型中,人的浮躁心态、贪婪之心明显增多,怎样遏制不合理的、过度的欲望,倡导健康的、合理的、有节制的消费方式与生活方式,已成为我们今天道德伦理必须关注的命题。只有我们爱护每一颗花草、珍惜每一滴水、感恩每一块土地、呵护每一片蓝天,我们的正能量才会生发、升华,爱心与善心的人性之根才会成为道德信仰的沃土和摇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刘晓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2):1-5.

猜你喜欢
市场经济伦理利益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财政税收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市场经济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关于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