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陶渊明的休闲思想*

2014-04-17 05:10黄配配
关键词:颜回道家陶渊明

黄配配

(江苏师范大学 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中国古代的休闲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中国古人对休闲的方式内容也很讲究,并且赋予休闲以浓厚的文化内涵,如弹琴饮酒、赏花养鱼、收藏字画等等,均列为一种休闲生活的方式。

那么,究竟什么是休闲?首先,在《康熙字典》和《辞海》中,“休”被解释为“吉庆、欢乐”的意思,如“人倚木而休”。《诗商颂长发》中将“休”解释为吉庆、美善、福禄,如“何天之休”。其次,“闲”可引申为范围,多指道德、法度。《论语·子张》中有:“大德不愈闲。”此外,“休闲”一词还具有限制、约束之意。《易·家人》云:“闲有家。”“闲”通“娴”,具有娴静、思想纯洁与安宁之意。从词意组合看,表明了休闲所特有的文化内涵。因而,它不同于“闲暇”、“空闲”、“消闲”。这个颇具哲学意味的象喻,表达了人类生存过程中劳作与休憩的辩证关系,又喻示着物质生命活动之外的精神生命活动[1]。

一、陶渊明休闲思想的形成

关于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前人早已有所论述,但他们所论大抵限于陶渊明作品中所蕴涵的休闲思想以及其休闲思想对于现代社会的影响,很少对陶渊明休闲思想的形成进行全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将首先对陶渊明休闲思想的形成进行研究。陶渊明休闲思想的形成,既受到魏晋南北朝社会政治背景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了儒家与道家休闲哲学观念的深刻启发。

(一)陶渊明休闲思想形成的社会背景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由于长期的战争以及社会政治的黑暗,使得众多的文人士大夫选择逃避政治,归隐山林田园。离开政治以后,文人士大夫们开始游玩于山水之间,追求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加之当时老庄哲学思想的盛行,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休闲思想的逐渐成熟。这一时期所兴盛的山水诗以及田园诗,是休闲思想主要体现的两个方面。在魏晋南北朝之前,文人贵族们已经有了登山玩水的习惯,但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工作之余身心的放松,亦或是为了文学以及绘画的创作而登山临水。可是,在魏晋南北朝,文人士大夫在游玩于山水之间的同时,已经脱离了政治,即使是他们所作的山水田园诗,也是一时兴起而作,并没有带着一定的目的。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得文人士大夫们将自己的情怀寄于山水之中,游山玩水、田间耕作这种休闲方式使得他们忘却了心中的苦闷与不快。这一时期著名的山水诗人有谢灵运、谢朓、鲍照等人,他们是山水诗的开创人物。北朝的郦道元、杨衔之则是游记散文的代表人物。东晋末年的陶渊明则选择了另外一条不同的道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他,开创了田园诗,“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他的田园诗表露出了他对于美好的大自然以及田园生活的热爱。魏晋南北朝动荡的社会政治,使得文人士大夫们逃离政治,归隐山林,这是促使陶渊明休闲思想形成的社会政治背景。

(二)源于儒家休闲思想的自觉性与体验性

1 “欲仁”则“仁” 孔子曰:“我欲仁,斯仁至矣”[2]304,“为仁由己,岂由人乎哉”[2]487,孟子曰:“人皆可 以 为 尧 舜 ”[3]171,荀 子 曰:“途 之 人 可 以 为禹。”[4]385儒家圣人们的这些话语,充分说明了儒家强调人的自主性、自觉性,从本质上来讲,休闲也是一种自主自愿的活动。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即是一种自觉性的,他渴望这样一种休闲状态。“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从最开始就没有那种世俗的本性,他的本性是喜爱大好河山,从骨子里透露出对大自然的喜爱,尽管他因为官场不得意而远离政治,“不为五斗米折腰”,但他对于山水田园的喜爱的确是他的本性。“一去三十年”,对于体验过三十年归隐生活的陶渊明而言,休闲并不是一种观念,而是一种理想,在自主性的驱动下,为了实现这一理想而坚守三十年。

2 “颜回之乐”:摆脱束缚,体验日常生活 从青少年时代开始,陶渊明便过上了清贫的生活。在《归去来兮辞》序中,陶渊明自叙了他为官的经过与原因:“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陶渊明把自己之所以违背心愿历次误入仕途的原因归结为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尽管历代陶学家认为陶渊明早年出仕的根本原因是他依然抱有年轻人“猛志逸四海”的雄心,然而,谁也不能不承认,为了挣得几斗养家糊口的粟米也是陶渊明跻身乱世,违心而仕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陶渊明过着贫苦的生活,但在躬耕田园的同时,他也收获了快乐。因为从本质上来讲,他的内心深处是喜欢这样一种生活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何等悠闲的生活态度,以酒为伴,多么惬意的享受。

陶渊明的这种安贫乐道精神正如“颜回之乐”一样,超越了自身肉体的束缚,体验出心灵的快乐。“颜回之乐”出自于孔子的一段话:“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论其乐。贤哉,回也!”[2]232这是孔子赞美颜回的话,虽然过着箪食瓢饮的生活,但是颜回仍然能够从中找到乐趣,摆脱了自身肉体的束缚。要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易的,所以颜回之乐为后代儒者所称颂。同样,陶渊明这种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为后代文人所推崇与效仿。

(三)源于道家休闲哲学中的“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陶渊明其实是一个外儒而内道之人,他的休闲思想既受儒家的影响又受道家的影响,道家休闲哲学中的“自然”观及“养真”思想对其影响很大。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又说:“道之尊,德之贵,莫之命而常自然。”[5]103道家休闲观以回归自然、返璞归真为其价值取向,是一种超世的休闲观,回归自然是道家的根本宗旨,返璞归真是道家休闲哲学的根本追求。

1 道法自然,化解人生苦恼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一共有四处用到“自然”一词: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其一)

“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归去来兮辞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形影神序》)

“又问听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答曰:“渐进自然。”(《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道家哲学中的“自然”与现代社会所说的“自然”是不同的,它是一种状态,意谓非人为的,本来如此的,天然而然的:世间万物皆按其本来的面貌而存在,依其自身固有的规律而变化,无须任何外在的条件和力量[6]3。陶渊明的返归自然是回归到一种状态,并不是简单的回到自然界中。他希望自己回归到自然界之后,能够像普通的动植物那样自然而然地生存着。

2 返璞归真,远离世俗 在陶渊明的诗文中共有五处提到“真”或“养真”:

“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天岂去此哉,任真无所先。”(《连雨独饮》)

“悠悠上古,厥初生民。熬然自足,抱朴含真。智巧既萌,资待靡因。”(《劝农》)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饮酒》其五)

“真想除在襟,谁谓行迹拘。聊且凭化迁,终返班生庐。”(《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养真衡茅下,庶以善自名。”(《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

老子认为人们应该返璞归真,“归复于婴儿”[7]112,“婴儿无知,无欲,无为”,因而于内,“专气致柔”[7]39。于外不遭受异物的伤害,永远处于纯真、充实、自然、和谐的状态。“真”是陶渊明休闲思想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可以通向“自然”,但不完全等于“自然”,它带有人生价值判断的意义,既属于抽象理念的范畴,又属于道德的范畴。

二、陶渊明作品中的休闲思想

陶渊明的休闲思想在其诗歌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以下主要从他的代表作《归园田居》、《桃花源记》来分析其休闲思想的内涵。

(一)《归园田居》的休闲思想

陶渊明的诗文多描写乡村的日常生活,表现农村的美好风光、诗人在农村所过的闲适生活和闲适心情,以及其不愿与黑暗的社会现实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感。《归园田居》组诗作于陶渊明由彭泽令任上弃官归隐后的第二年,当时陶渊明42岁,离开官场之后,陶渊明过上了悠闲的生活,有着轻松愉快的生活节奏,每天都怀着一颗愉悦的心情,清静优美的田园风光、与朋友淳朴的交往、自身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真朴、静淡、旷达的风格,同时,这些诗作也体现了陶渊明的休闲思想。下面以其一、其二为例,来分析这组诗中所体现的休闲思想。

组诗《归园田居》第一首,写诗人辞官后躬耕于田园的愉快心情和生活在农村、远离世俗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休闲乐趣。陶渊明创作田园诗的目的不仅仅是客观地描绘美好的田园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休闲情怀通过诗歌展现出来,把那些生活中最能引起自己思想感情共鸣的东西表达出来,充分表现了诗人那种热爱自由、淳朴的乡村休闲生活及蔑视尔虞我诈的官场生活的情怀。

组诗第二首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生活在偏僻的乡村,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正因为没有俗事俗人打扰,所以“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诗人在这里正是描绘了一个宁静、纯美的天地,就是在这样的一片天地中,陶渊明不仅表明了自己内心所含有的休闲思想,更表明了自己渴望从安静平淡的休闲生活中获得无限乐趣。

(二)《桃花源记》的休闲思想

文章《桃花源记》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快乐及自由与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桃花源”正是作者在自己脑海中所构建出的乌托邦,乌托邦的生活远离世俗、远离纷扰的世界,作者向往这样一种休闲安宁的生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文章开头作者对“桃花源”优美的环境进行了总体的概括,质朴自然的乌托邦世界里,没有战乱,没有算计,没有勾心斗角,人们不必为了吃饱穿暖问题而困扰,也不会担心仕途不得意,因为在这里没有仕途,没有官场,人们生活平等、融洽,这正是作者所希望生活在其中的大同世界,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所谓的“桃花源”是作者在多年躬耕生活的基础上所勾勒出的,表明诗人自己向往这种生活,希望能够过上这种休闲的生活。

总之,陶渊明休闲思想的形成与其所生活的时代的社会政治环境有一定的联系,同时,他的休闲观念来源于儒家休闲哲学观念的自觉性与体验性,以及道家休闲哲学观中的“道法自然”与“返璞归真”。对陶渊明休闲思想进行研究,有助于进一步研究陶渊明休闲观念对后代文人休闲思想形成的影响,还有助于现代休闲学的发展。

[1] 马惠娣,刘耳.西方休闲学研究述评[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1(5):45-49.

[2] 文选德.论语诠释[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 朱熹.孟子集注[M].济南:齐鲁书社,1992.

[4] 荀子.荀子[M].方勇,李波,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

[5] 朱谦之.老子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6] 袁行霈.陶渊明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7] 李耳.老子[M].王弼,注.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颜回道家陶渊明
你好,陶渊明
颜回偷食
颜回之乐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漫画道家思想
《陶渊明 饮酒》
漫画道家思想
牢记道家养生“十不过”
不为五斗米折腰
道家思想に学ぶ現代的ガバナン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