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2014-04-17 11:40关晓燕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7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设置英语教学

关晓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升级,尤其在与世界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的背景下,社会对各类外语人才的需求持续加大,这给英语系乃至整个英语教育的学科建设带来强大动力。目前复合型、应用型英语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面对这一新的形势,英语教育需更加注重质量的提升,结构的优化和人才综合素质上的升级。各大高校必须尽快改革传统模式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英语复合型人才。

一、当前英语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各行业和领域不断加深对外开放力度,产生对各类外语人才的巨大需求,这些人才首先要具备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语言功底,其次还要对其他相关专业的知识有所涉猎,这就是复合型实用型英语人才的基本要求。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将英语专业课程划分为三个类别,即英语专业知识、英语专业技能以及相关专业知识。这里的相关专业知识便是新时期社会对英语人才的最迫切要求,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然而我国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新情况亟待解决。

1.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滞后。以往高校英语教学主要是作为一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随着我国经济的突飞猛进,英语专业人才将直接参与经济建设,英语素质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岗位胜任能力。我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与其他国家在科学、贸易、文化、教育、经济、科技等领域交流日益密切,英语专业的学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与此不相适应的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还很难满足这种外部和内部的新变化。

2.课程专业设置不符合实际需要。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目前的教学内容基本上是按照英语语言课文的课程体系来设置的,很容易造成教学和实践的脱节。当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语言型人才,仅具备英语知识很难与国外同行就某一专业领域具体问题进行有效交流。但是高校英语课程设置却致力于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

3.师资状况和学生质量的问题。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增大,造成生源的不足和教育资源的相对紧张。调查研究显示,在过去的十年间,英语系教师数量增加的幅度远不及学生的增加幅度,导致了生均教师数量的下滑。教师工作量的增加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

二、更新英语人才培养教学目标

针对现实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设计应当成为英语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以社会对人才的根本需求为出发点,真正培养出既符合国家标准又满足现实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逐步完善高校英语专业的设置,通过合理化的教学课程设置提升不同层面的专业人才的综合素质,突出科学性和合理性。国家和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应当成为课程设置的重要参考。

时代的变化和经济环境的变化是英语专业教学潜心研究和紧紧跟随的一个重大课题,英语教学应当与时俱进,统筹现有教学资源和课堂时间,加大提升教学条件,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出既有丰富的语言知识又具备扎实的相关学科专业的知识,同时还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英语人才。

三、改革英语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1.优化英语专业与课程的设置。传统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的英语基本知识为核心,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基本知识、原理等是语言学习的敲门砖。改革专业设置的具体措施是,在巩固英语知识学习的同时,突出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通过设置各种课程使其具备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如法律、外交以及翻译等。

与此相对应的是,在新的教学大纲指导下,深化必修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丰富与英语相关的选修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在选修课中设置诸如法律英语、英语导游知识等有利于学生提高英语专业素质的课程。英语能力应成为课程设置的主要方向,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应当在特殊的英语环境下反复锻炼,同时扩充和深化学生的知识面。

2.重视实践课对英语教学的价值。实践性教学对英语教学来说意义重大,在教学环节应当进行口语实习和口语强化训练,对训练结果制定新的评价标准,而标准的建立又要引入经济社会中某些英语岗位对人才实践能力的要求。在毕业实习、专业实习环节应及时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对他们遇到的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并将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列入教学科研的项目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在今后的实践教学中及时纠正。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具备扎实的英语语言功底,能够在实践中熟练地对英文情境和英文材料进行听说读写。

3.在高校英语专业中适当增加相关专业。高校掌握着比较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了培养复合型的英语专业人才,应当在英语专业中开设一些相关的专业,使学生除具备一定的英语知识以外,还具备其他专业的知识背景。如当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国际市场之间在制造业、资源型行业、文化产业之间的贸易往来非常密切,与此同时国际贸易也已经成为某些高校的专业课程,形成了一套比较系统的理论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国际贸易这门课程就可以在英语专业中设置,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国际贸易作为选修课,对国际贸易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能够运用所学的英语知识和国际贸易知识胜任企业中的相关岗位。诸如此类的结合还有很多,再如在英语专业中植入新闻学,可以培养出大量的既懂外语又懂新闻的记者、编辑等。这种学科间的交叉和融合使英语专业人才的知识背景丰富,自身价值也因知识含量的增加而大大提高。

4.创新英语专业评价手段。针对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实践和学习能力,应当探索专业性更强的评价手段。检测和考核范围应当具体而全面,包括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所谓全面就是不应只针对期末考试成绩评价学生优劣,还应结合学生平时学习表现(包括在实习和实践中的表现)综合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这种分段式评价考核的模式已普遍应用到我国高校中,这对于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强化学生重视程度都有积极的作用。

复合型人才成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在对外经济中的英语人才,更成为当前的稀缺性人才。因此,对传统的培养模式必须做审时度势的调整。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注重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和渗透。高校应当整合自身各学科的资源优势,增强英语系与其他院系之间的学科交叉,进一步巩固全校各专业的英语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探索新的模式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总之,复合型英语人才是当前英语教育的一个重大目标,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自身规律,也是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对英语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高校应当在课程设置、专业设置方面不断探索新的模式,统筹现有资源,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培养模式不断地为社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设置英语教学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地铁出入段线转换轨设置
高职高专公共英语教学中EGP+ESP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