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旋糖酐致26例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2014-04-28 07:38谢勇雷陈雷招宝
中国合理用药探索 2014年5期
关键词:右旋糖酐过敏史本品

谢勇雷陈雷招宝

(1丰城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西 丰城 331100;2丰城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右旋糖酐致26例患者死亡原因分析

谢勇1雷陈1雷招宝2

(1丰城市中医院药剂科,江西 丰城 331100;2丰城市人民医院科教科)

目的:分析右旋糖酐致死亡的原因,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维普资讯网,以“右旋糖酐”、“死亡”、“致死”、“休克”、“过敏反应”、“严重”等为检索词检索截至2013年9月右旋糖酐致死亡的病例报告,分析其致患者死亡的原因。结果:共检索到右旋糖酐致死病例报告25篇(26例),其中19例患者死于过敏性休克。右旋糖酐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与其他药物混合静脉滴注,特别是与复方丹参注射液的混合静脉滴注;与高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先后静脉滴注是致死亡的次要原因,医务人员对患者过敏史和对患者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漠视也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结论:谨慎选择用药人群、严格控制用药适应证、单独静脉滴注、加强用药后30 min内的不良反应监测等是避免右旋糖酐致死亡的根本办法。

右旋糖酐;死亡;药品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右旋糖酐是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的血浆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血栓性疾病、预防术后血栓形成等[1]。法国49所公立和私立医院1991年6月-1992年10月统计本品致类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9%,在19 593例患者中的发生率为0.27%,其中 20%为严重不良反应[2]。由于本品临床应用广泛,其药品不良反应(ADR)报道屡见不鲜。分析本品致患者死亡的原因,供临床安全用药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检索中国知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年-2013年9月)、万方医学网(1998年-2013年9月)和维普资讯网(1989年 -2013年9月),以“右旋糖酐”、“死亡”、“致死”、“休克”、“过敏反应”、“严重”等作为检索词进行搭配组合检索,下载病例报告原文。

2 统计与分析方法

纳入标准: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食物与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与剂量、联合用药、死亡结论等资料较完整的病例报告。剔除综述文献和重复病例报告。

统计纳入病例报告中患者的性别、年龄、原患疾病、食物与药物过敏史、给药途径与剂量、联合用药品种、用药与死亡地点、出现ADR与死亡时间、死亡诊断、死亡前临床表现与体征等,对死亡原因进行分析。

3 结果

3.1 年龄与性别分布

共检索到本品致死亡病例26例。死亡患者男性占比较高(18例,69.2%),18岁以上的成年人占比较高(25例,96.2%),60岁以上者占比较高(12例,46.2%),见表1。

表1 患者年龄与性别分布

3.2 原患疾病与过敏史

肺部感染3例,冠心病 3例,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或供血不足、外伤性出血各2例,下腔静脉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闭塞症、慢性肾炎、尿毒症、前列腺增生伴急性尿潴留、脓肿手术、清宫术、上消化道出血、慢性胃炎、干细胞癌转移、硬皮病、甲亢、嗜铬细胞癌、左侧肢体活动不灵各1例。

未报告药物与食物过敏史19例,无药物及食物过敏史5例,药物过敏史2例(磺胺类药物过敏1例,氧氟沙星和能量合剂过敏1例)。

3.3 给药途径与滴速

26例均为静脉滴注(以下简称静滴)给药。滴速:40滴 /min 3例,60滴 /min 1例,滴速不明22例。

3.4 联合用药

单独应用者 9例,混合静滴 10例,先后静滴7例。本品与高致过敏性休克药物联合使用的情况见表2。

表2 与高治过敏性休克药物联合使用情况

3.5 用药与死亡地点、ADR发生与死亡时间

26例用药与死亡地点均在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ADR与死亡发生时间见表3。

表3 ADR发生与死亡时间分布

3.6 临床症状、体征与死亡原因

患者死前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表现多样化,但以过敏性休克的临床表现为主。

死亡结论:过敏性休克 19例,诱发心脏病 2例,未给出死亡结论5例。报告中描述较多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有:口唇(面)发绀19例,胸闷13例,呼吸困难13例,血压下降(或测不出,或<80/50 mmHg)12例,呼吸急促6例,意识丧失(障碍)5例,心慌4例,面色苍白4例,口吐白沫3例,四肢抽搐3例。

3例进行了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查,发现多器官及组织黏膜出血点,肺、肝、肾、脾、脑等重要脏器充血、淤血、水肿,支气管和支气管内黏液性分泌物堵塞,肺、胃、脾、肾等有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4 讨论

4.1 死亡原因分析

4.1.1 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本品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者 6例[3-8],1例在静滴复方丹参注射液4 d后改用本品静滴5 min、抢救15 min后死亡[9]。鉴于此,有人提出本品与复方丹参注射液不宜(混合)配伍使用[10]。

4.1.2 与高致过敏性休克药物的联合使用是致死亡的重要原因除了复方丹参注射液以外,本品还与氨基酸、能量合剂、川芎嗪、脑蛋白水解物、头孢唑林钠、克林霉素、灯盏花素等药物合用[11-15]。 上述药品均为高致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有的甚至有致过敏性休克死亡的报告[16-23]。

4.1.3 医务人员漠视患者发生的ADR和药物过敏史1例 5岁患儿在第 1天使用本品后出现高热,体温高达39.5℃,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但在第2天医生又输注本品,导致体温升高至40℃,继之出现烦躁、呕吐、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呼吸心跳停止,抢救无效死亡[24]。1例 57岁的男性患者在使用头孢唑林钠和能量合剂后出现过敏性休克,4 h后由于患者血压下降而使用本品扩容,致使患者血压进一步下降(为 0),过敏性休克反应加重,最终导致患者死亡[11]。1例 35岁女性患者住院期间使用氧氟沙星和能量合剂曾经出现过敏性休克,8 d后又使用本品加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使过敏性休克再现,抢救8 h后呼吸心跳停止死亡[4]。

上述3例患者都有药物过敏史,医务人员仍未谨慎使用本品。还有的患者对磺胺类药物过敏,使用本品后迅速发生过敏性休克,抢救30 min后死亡[25]。

4.1.4 抢救措施欠妥有的医务人员在本品致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以后,未将肾上腺素作为首选抢救药物,肾上腺素应用不及时,药量不足等,也是导致抢救不当,甚至导致患者死亡的原因[26]。

4.1.5 用药人群与适应证的选择上存在问题本品适应证有严格规定[1],将本品用于前列腺增生、清宫术、慢性胃炎、肝细胞癌转移、硬皮病、甲亢、嗜铬细胞癌、左侧肢体活动不灵等值得商榷。尤其是在高血压、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本品应极其慎重[15]。

4.1.6 药品质量存在问题本品也可能存在原料不纯,混杂多糖或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可作为抗原引起过敏反应[27],有报告6例严重过敏反应均由同一个生产厂家的产品所致[28],考虑与产品质量有关。

4.2 安全用药建议

为保证患者安全使用右旋糖酐,下列建议可供参考:①严格按右旋糖酐使用说明书用药,禁止非适应证用药;慎重选择用药人群,对该药及同类制剂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患者慎用。②应单独静滴,不可与其他药物混合静滴,尤其是不可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③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要询问患者用药史和药物过敏史,同时更应注重ADR史的询问,对药物过敏史的患者应慎重用药。④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要加强对患者用药后30 min以内的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发现情况及时报告,冷静应对。⑤医院应加强医务人员药源性过敏性休克抢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掌握抢救药品尤其是肾上腺素和抢救器械的使用。⑥一旦患者发生右旋糖酐所致的过敏性休克应就地抢救。

[1]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544-545.

[2] Aronson JK.MEYLER药物副作用——国际药物不良反应和相互作用百科全书[M].15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1082-1088.

[3] 刘燕.联合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与复方丹参致过敏性休克并死亡1例[J].医学信息,2013,26(16):523.

[4] 陈金月,黄雪霞.右旋糖酐、复方丹参注射液混合静滴致过敏性休克死亡[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04,6(5):332-333.

[5] 区东林.低分子右旋糖酐过敏诱致死亡 1例[J].首都医药,1997,4(5):22.

[6] 王红,钟斌.低分子右旋糖酐加复方丹参静脉滴注致休克死亡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1997,17(9):429.

[7] 田广玉.低分子右旋糖醉静点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滨州医学院学报,1996,19(2):137.

[8] 郑瑛运,王永珍.右旋糖酐-20葡萄糖注射液致过敏死亡一例[J].吉林医学信息,1994,6(11):31-32.

[9] 肖素芹.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致死亡1例[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2):44.

[10] 徐春丽,孙怡,丁丽萍,等.复方丹参与低分子右旋糖酐混合静脉滴注致严重 ADR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2008,14(6):361-363,365.

[11] 陈志宏,陈冰.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0,25(6):472-473.

[12] 徐帆,钱峰.低分子右旋糖酐致过敏性休克死亡[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5):315.

[13] 鲁晓燕,孙兴龙.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7,27(11):1585.

[14] 陈志宇.低分子右旋糖醉致过敏性休克死亡一例[J].医药导报,1997,16(3):138.

[15] 张纾,林强,林小燕,等.疑似低分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诱发急性左心衰竭致死亡1例[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6):381-382.

[16] 郭菁菁,沈志华,李明祥,等.灯盏花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药师,2012,15(12):1775-1776.

[17] 严春燕.复方氨基酸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死亡[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0,12(1):60.

[18] 冯德发.能量合剂致过敏性休克1例[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0,17(2):105.

[19] 胡洪,戴逢伟,雷光远,等.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致过敏性休克文献分析[J].世界临床药物,2011,32(4):230-233.

[20] 叶光华,喻林升,胡海燕.静滴注射用头孢唑林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一例[J].天津医药,2009,37(8):645,后插2页.

[21] 李力强,官大威,李如波,等.静脉滴注克林霉素致过敏性休克死亡1例[J].法医学杂志,2010,26(6):473.

[22] 刘晓东,孙浩,刘立民,等.奥拉西坦致过敏性休克[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1,13(1):50.

[23] 张景海.右旋糖酐40注射液与盐酸川芎嗪注射液联合静滴致过敏性休克1例[J].齐鲁药事,2009,28(3):188-189.

[24] 郭斌,靳方运,郭卡.低分子右旋糖醉严重过敏死亡一例[J].中国骨伤,1996,9(4):56.

[25] 庄素珍.右旋糖酐引起过敏性休克死亡2例[J].华中医学杂志,1983,7(1):13.

[26] 张风琴,常林,马长锁,等.一例药物过敏性休克死亡的医疗问题鉴定分析[J].法律与医学杂志,1998,5(2):56-57.

[27] 黄丽贞,雷光远,雷招宝.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21(10):520-522.

[28] 黄光,王笑中.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严重过敏反应6例报告[J].海军医学,1992,10(3):286-288.

◆医药快讯◆

FDA批准治疗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药物Elosufase α上市

美国FDA于2014年2月 14日批准拜马林(Biomarin)制药公司的Elosufase α(商品名:Vimizim)注射液上市,用于治疗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又称Morquio氏综合征)。

ⅣA型黏多糖贮积症特征为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缺乏或活性显著下降,该酶的缺乏可致黏多糖分解代谢底物KS和C6S在全身细胞的溶酶体处贮积,导致广泛的细胞、组织及器官功能异常。本药可提供外源性N-乙酰半乳糖胺-6-硫酸酯酶,促进溶酶体吸收,增加黏多糖底物KS和C6S分解代谢。

本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证明,试验时长24周。试验的首要终末指标为与基线相比第24周时6分钟步行距离的改变,其他终末指标包括与基线相比第24周时3分钟爬楼梯速度变化和尿KS水平变化。试验结果显示,与接受安慰剂患者相比,每周接受本药治疗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为22.5米,但爬楼梯速率无显著差别;隔周接受本药治疗的患者,6分钟步行距离和爬楼梯速度与接受安慰剂患者相似。接受本药治疗的患者,尿KS水平减低高于接受安慰剂患者。

本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呕吐、头痛、恶心、腹痛、寒战、疲劳。

(来源:http://www.fda.gov)

Cause of Death Analysis of 26 Cases Induced by Dextran

Xie Yong1,Lei Chen1,Lei Zhaobao2(1 Pharmacy Department of Fengcheng City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xi Fengcheng 331100,China;2 Department of Science and Education of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engcheng City)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ause of death induced by dextra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safety of clinical medication.Methods:Through the retrieval of CNKI,WANFANG MED ONLINE and VIP Information Network and by key word searching to search the death case report caused by dextran up to September of 2013 and analyzed the cause of death of the patients.Results:About 26 death cases induced by dextran were reported in 25 articles,of which 19 patients died of anaphylactic shock.The main death cause of patients induced by dextran was the mixed intravenous drip of dextran with other medicines,especially with compound danshen injection.The secondary cause of death was the use of drugs which may induce anaphylactic shock in high risk before or after the intravenous drip of dextran.One of the other reasons was the disregard of patients’history of allergies and adverse drug reactions by medical personnel.Conclusion:The fundamental approaches to avoid the death caused by dextran should be the careful selection of medication group of people,strict control of the drug indications,intravenous drip of single medicine and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of adverse reaction of dextran within 30 min after the drug administration.

Dextran;Death;Adverse Drug Reaction;Cause Analysis

10.3969/j.issn.1672-5433.2014.05.002

2013-10-26)

谢勇,男,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雷招宝,男,主任药师。研究方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科研管理。通讯作者E-mail:fcslzb@163.com

猜你喜欢
右旋糖酐过敏史本品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叮!这有一份“颈椎使用说明书”,请查收
右旋糖酐铁注射液对仔猪增重影响试验
仙鹤草:止血 止咳 补气力
沉默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右旋糖酐的分子量检测手段及应用
产品说明书里的无用忠告
右旋糖酐酶酶学性质研究
右旋糖酐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