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52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2014-05-05 00:44车艳娟马微李艳萍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器质性牡丹江胺碘酮

车艳娟马 微李艳萍

(1 牡丹江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5;2 牡丹江市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52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车艳娟1马 微2李艳萍1

(1 牡丹江第二人民医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5;2 牡丹江市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目的 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使用安全性。方法 对52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的患者给予静脉负荷量胺碘酮(150~300 mg),以1 mg/h静脉滴注6 h后,再以0.5 mg/min持续滴注42 h。结果 52例患者用药1 h、2 h、6 h、24 h、48 h心室率分别为(121.3±11.7)、(111.5±9.3)、(94.7±8.7)、(88.4±8.6)、(84.2±7.3),比用药前明显下降(P<0.01),心功能明显好转。结论 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的患者安全有效。

静脉应用;胺碘酮;器质性心脏病;急性房颤

器质性疾病指多种原因引起的机体某一器官或某一组织系统发生的疾病,造成该器官或组织系统永久性损害。本文通过观察52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总结52例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的治疗效果,以评价该方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52例因器质性心脏病伴快室率永久性房颤患者,其病史均持续半年以上。52例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中,男32例,女20例,平均(61.4±12.1)49~77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18例,扩张性心脏病21例,缺血性心脏病13例。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Ⅲ级28例,Ⅳ级24例。心电图明确诊断为快室率房颤,心室率为(134~179)次/分,平均(151±19.3)次/分。

1.2 治疗方法

胺碘酮给予所有患者负荷量150 mg静脉滴注6 h,再以0.5 mL/min持续滴注42 h,如果负荷量后心室率下降不明显,半小时后再次以150 mg静脉推注。一天总量不超过1200 mg,所有患者都以心电血压监护。在用药后1、2、6、24、48 h记录心电图、心室率以及血压情况。

1.3 疗效评定标准

①观察负荷量后心室率以及心功能的变化情况;②观察记录药物不良作用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52例用药后心室率都明显下降,药效反应迅速,用药1 h后心室率已有明显下降的变化,(P<0.01),随着时间延长心室率逐渐减慢,(P<0.05)。如表1。

表1 用药前后心室率变化情况[(),次/分]

表1 用药前后心室率变化情况[(),次/分]

注:与用药前比较,P<0.01

用药前 用药后1 h 2 h 6 h 24 h 48 h 1.51±19.3121.3±11.7111.5±9.394.7±8.7 88.4±8.6 84.2±7.3

52例患者随心室率控制,其心功能都得到明显的好转。

2.2 药物不良情况

其中3例患者用药后2 h出现血压比之前下降约20%的情况,经过减慢滴注速度至0.5 mg/min后,血压逐渐回升并稳定。1例患者用药后3 h出现长R-R间期,最长达2 s,经过减少药量滴注至0.5 mg/min后长时间消失。52例患者在用药5 d以后各项心功能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各项功能恢复正常。

3 讨 论

器质病变患者的器官、组织结构发生了病理性改变,受累器官功能减退或者丧失,病情严重,病程迁延,不容易治愈,严重者还会引起死亡,因此必须对此加以重视。

对于器质病变,本文举例的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因为丧失新房收缩力,过快的心室率引起输出量明显下降,造成严重的血液动力学紊乱。控制这种病状,首要措施是尽快地减慢心室率。钙离子拮抗剂与地高辛都有减慢心室率的作用,但阻滞剂和钙离子拮抗剂的负性肌力作用会导致心力衰竭加重,所以不利于选用此类药物,而地高辛口服制剂起效比较慢,很难达到较快控制心室率病治疗心力衰竭的目的。心律平也有控制心室的作用,但心律平具有很强的负性肌力作用,容易导致心律失常,因此也不适用于有器质性心脏病心功能储备受损的患者[1]。

已有研究证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使用胺碘酮不会增加基础心脏病的病死率[2]。因为静脉应用胺碘酮的效果快,能有效控制心室率[3,4]。其负性肌力的作用也不大,因此成为了患者的首选用药。而永久性房颤患者药物转复成功率比较低而且不易长时间维持,还具有较多的心外不良反应,所以都没有对患者采用口服胺碘酮治疗。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观察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证明了静脉应用胺碘酮迅速可靠。研究发现,经过治疗的患者1 h后心室率明显减慢,24 h后基本稳定,心功能明显好转,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因此,通过静脉应用胺碘酮来治疗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安全和可靠,是器质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房颤患者值得使用及推广的一种治疗方式。

[1] 罗群,王功国.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快速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0,4(13):22-23.

[2] 吴国艳.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心房颤动伴快心室反应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厂矿学,2011,18(1):167-168.

[3] Luo Q,Wang GG.Intravenous amiodarone atrial fibrillation clinical observation[J].Medical Forum,2010,4(13) :22-23.

[4] Wuguo Y.Intravenous amiodarone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rapid ventricular response clinical observation[J].Chin Factor Sci,2011,18(1) :167-168.

R541.4

B

1671-8194(2014)18-0171-01

猜你喜欢
器质性牡丹江胺碘酮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及有效率分析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观察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
观察运动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对器质性心脏病室性早搏的诊断效果及对心房扑动发生率的影响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五种途径辨别阳痿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效果观察
胺碘酮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56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