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2014-05-05 00:44张轶丹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阳上亢化瘀偏头痛

张轶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的疗效观察

张轶丹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 观察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法治疗偏头痛属肝阳上亢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平肝潜阳,化瘀通络中药汤剂口服;对照组口服西比灵治疗。疗程为28 d。评价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侯改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以及复发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且以治疗组的下降为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9%,复发率为5.7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19%,复发率为1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法治疗肝阳上亢挟瘀型偏头痛疗效显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且未见不良反应。

偏头痛;中医药疗法;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法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发作性疾病,临床以反复发作的剧烈头痛为特征,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等特点。肝阳上亢为其最常见的证型。本研究采用平肝潜阳,化瘀通络法治疗肝阳上亢型偏头痛患者84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84例为2011年2月至2013年7月在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门诊或疗区确诊为偏头痛的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采用随机、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其中治疗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20~75岁,平均(40.4士9.5)岁;对照组男16例,女26例,年龄25~74岁,平均(41.2± 7.9)岁。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在性别、年龄、疼痛部位、疼痛性质、病程、病情严重程度等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病例选择标准

①符合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颁布的偏头痛诊断标准[1];②中医证型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中肝阳上亢证候诊断标准;③头痛在3个月以上且1个月发作次数≥2次;④本次疼痛未用过镇痛药者;⑤受试者知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病例排除标准

①感染性、中毒性、颅内占位、脑血管畸形及五官科疾病等引起的头痛;②合并心、肝、肾、血液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入组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精神病药或抗抑郁药者。

1.3 方法

1.3.1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平肝潜阳,化瘀通络中药,方药组成:天麻、川芎、当归、栀子、牛膝、白芍、桑寄生各15 g,钩藤、石决明、夜交藤、珍珠母各30 g,桃仁、红花、地龙各10 g。上方水煎取汁300 mL,早晚2次口服。对照组 给予西比灵(主要成分为盐酸氟桂利嗪,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30003,规格:5毫克/片)5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28 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服任何其他中药,1个疗程后评定。

1.3.2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治疗头痛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显效:头痛强度减轻2级,伴随症状减轻,或发作次数或头痛持续时间减少2/3以上;有效:头痛强度减轻1级,或发作间隔时间延长或头痛时间缩短不足2/3;无效:头痛强度减轻不足1级,或头痛时间缩短不足1/3,或疼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不足30%。

计算公式:[(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 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如表1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痊愈率、显效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有效率虽低于对照组,但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侯疗效比较,见表2。如表2所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Ridit分析,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中医证侯疗效比较

2.3 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比较,见表3。如表3所示,两组治疗前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头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比较[(),分]

表3 两组头痛持续时间、头痛发作次数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时间 持续时间(h)发作次数(次)治疗组 42 治疗前 13.65±4.01 5.58±1.57 42 治疗后 5.03±2.36 2.68±1.22*△对照组 42 治疗前 14.22±4.67 5.75±2.23 42 治疗后 6.12±2.58 3.70±2.72*

3 讨 论

偏头痛属于祖国医学“头风”、“偏头风”、“脑风”的范畴,偏头痛的病因虽多,但与肝阳偏亢,肝经风火上扰关系最为密切。肝郁化火,耗损肝阴,肝阴不足,肝阳升发太过,气机发泄有余,导致络脉血液运行加速,冲斥络道,络血窘迫而痛。久病多瘀,脑脉不畅,不通则痛,故头痛缠绵难愈。因此,肝阳上亢,瘀阻脉络是偏头痛发作的主要病机特点,治宜平肝潜阳,化瘀通络。

治疗组方药具有平肝潜阳,化瘀通络之功效,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石决明咸寒质重,功能平肝潜阳,并能除热明目,与天麻、钩藤合用加强平肝熄风之力;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为治疗头痛之要药,又为头痛之引经药;牛膝引血下行,并能活血利水;白芍养血柔肝,缓急止痛;桑寄生补益肝肾以治本;珍珠母平肝潜阳,镇心安神;栀子清肝降火,以折其阳亢;夜交藤神宁心安神;地龙息风通络;当归补血活血止痛,与桃仁、红花配伍祛瘀活血止痛,诸药合用,共奏滋阴养血,平肝息风,化瘀通络,活血止痛之功。

经临床研究证明,本法可改善偏头痛的中医证候、减轻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进一步研究。

[1] 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694-69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1995:152.

R747.2

B

1671-8194(2014)18-0281-02

猜你喜欢
阳上亢化瘀偏头痛
针刺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对高血压头痛(肝阳上亢证)的治疗效果观察
补虚解毒化瘀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随机对照试验
肝火旺和肝阳上亢,你会区分吗
基于药效学实验的化瘀骨合片提取工艺筛选
HPLC法同时测定化瘀祛斑胶囊中4种成分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外治方法探讨
天麻钩藤饮加减合复方羊角颗粒治疗肝阳上亢型头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镇脑宁神胶囊治疗血瘀质型偏头痛80例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