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2014-05-05 00:44戴晓岚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8期
关键词:心脏病满意度心理

戴晓岚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分析

戴晓岚

(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安徽 合肥 230000)

目的 分析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情况。方法 对120例心脏病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前与心理护理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心脏病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等调查内容,具体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三个层次,并对心理护理前后的总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之前的护理总满意度为84.17%,实施心理护理措施之后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4%。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脏病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心理护理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此外,有效的心理护理对于促进患者早期康复和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心理护理;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影响

心脏病是一种病程长的疾病,这种疾病发作的反复性很高,患者普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心理问题,例如恐惧、焦虑、忧郁等。与此同时,这些严重的心理问题又会使患者的精神高度紧张,情绪波动较大,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的心脏功能。患者的不稳定情绪会降低对疾病的抗病能力和耐受力,不利于疾病的康复,甚至还会导致患者死亡[1]。因此,对心脏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让其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问题,促使其学会和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努力缓解精神紧张等负面情绪,积极配合医师治疗,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我院就心理护理对心脏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0年6月收治的120例心脏病患者。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61.25±2.42)岁,病程1~15年,高中及以下程度96例,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24例。

1.2 方法

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心理分析,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方案,对心理护理前后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详细的调查,然后进行对比。

1.2.1 心理分析

经分析,心脏病患者通常存在着恐惧心理、焦虑心理、过激心理以及孤独心理等,现具体介绍如下:①恐惧心理:因心脏病突发而入院时,在紧张情绪的影响下患者往往会存在着一定的恐惧心理。患者觉得恐惧的诱因主要有就医环境、急救设施以及医护人员的紧张情绪等。②焦虑心理:患者往往会对疾病的现状及其发展情况感到担忧,这时就会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患者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和自身经历等因素都会对紧张焦虑的程度起到一定的决定作用。③过激心理:由于外界的刺激,患者在就诊时往往会产生过激反应,主要表现为不配合抢救等过激行为。④孤独心理:患者住院后,周围的环境很陌生,再加上医院的氛围和规章制度的影响,患者会觉得很孤独,这时候他们特别希望家人或朋友能陪在自己身边,以获得心理安慰。

1.2.2 心理护理的具体措施

为患者营造一个安静、整洁、舒适、安全的就诊环境,这是做好护理工作的基础。布置环境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情绪和心理,努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同时尽可能减少周围的噪声,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

1.2.3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通常情况下最先接触心脏病患者的往往是护士,护士在工作中应举止大方,仪表端庄,态度和蔼,还应主动、热情的接待患者,建立互信和谐的护患关系,形成良好的护理氛围。

1.2.4 争取到患者的信任

在对心脏病患者进行护理时,语言的交流非常重要。护士要适时的给予支持、鼓励和安慰,回答患者的问题时语气要轻柔,语调要适当。向患者讲明紧张、焦虑等情绪对病情的不利影响,让患者对自己目前的病情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还需要讲明有关注意事项,争取到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护理人员要及时对患者进行精神上的安慰,提高患者耐受疾病的能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提高患者的应激能力,使患者的身心处于最佳状态[2]。

1.2.5 让患者获得安全感

医护人员要有高尚的医德和为患者服务的精神,这是心脏病患者获得安全感的重要基础。在工作中,医护人员要从患者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的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使患者身心放松,获得安全感[3]。

1.2.6 制定心理护理方案

由于心脏病患者的年龄、病情、性格、经济条件、文化程度和社会背景各不相同,因而患者的类型和心理特点也不一样。在开展护理工作时一定要有针对性,做到因人制宜。护理人员应反复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病情,随时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变化情况,全方位、多角度的给予患者以安慰和关怀。事实证明,针对性强的心理护理方式对心脏病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4]。

1.3 观察

观察实施心理护理前、后120例心脏病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然后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对120例心脏病患者在实施心理护理前、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对心脏病患者护理的满意程度等调查内容,具体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三个层次,并对心理护理前后的总满意度进行比较,具体见表1。

3 结 论

心脏病的病程较长,是一种复杂的常见疾病,患者的发病过程、症状及病程等方面的情况也各不一样。一方面,医师要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进行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另一方面,护理人员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护理素质和知识水平[5],在工作中要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因人制宜的进行护理。实践证明,对心脏病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6]。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可以获得良好的护理效果,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质量。

表1 急诊患者满意度调查[n(%)]

[1] 柳晨.对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1,9(31): 399-400.

[2] 周玲.心脏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9): 196-197.

[3] 申云.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07-208.

[4] 王菊文,姜磊.高血压病性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下):759-760.

[5] 陈吉惠,蒋麒麟,邹开庆,等.高血压病性心脏病患者的适应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263):208-209.

[6] 杨帆.ICU先天性心脏病患儿的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09, 7(10):122-123.

R473.5

B

1671-8194(2014)18-0299-02

猜你喜欢
心脏病满意度心理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重视先天性心脏病再次开胸手术
心理小测试
浅谈如何提升脱贫攻坚满意度
心理感受
明天村里调查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