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2014-05-06 05:47王斌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上塘道社康中心广东深圳518109
海南医学 2014年13期
关键词:霉酚酸尿蛋白计数

王斌(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上塘道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9)

·临床经验·

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治疗IgA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王斌(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上塘道社康中心,广东 深圳 518109)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霉酚酸酯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洛汀新、雷公藤多甙片以及控制血压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霉酚酸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和血肌酐(SCr)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SC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A肾病治疗中使用霉酚酸酯能改善肾脏功能,有利于疾病康复。

IgA肾病;霉酚酸酯;疗效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又称Berger病,是临床常见的肾小球疾病,主要是因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颗粒样沉积与肾小球系膜区同时伴系膜细胞增生而引起的一系列生理病理改变[1]。IgA肾病的临床表现不一,从无症状血尿到肾功能不全,病情易迁延,发展为慢性肾炎,因而对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对防止疾病恶化有重要意义。目前IgA肾病主要采用中成药、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治疗,本文旨在探讨具有独特的免疫抑制作用和较高安全性的霉酚酸酯对IgA肾病的治疗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住院部的IgA肾病患者100例,其中男性58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24.3±3.9)岁。纳入标准:(1)肾活检诊断为IgA肾病;(2)Lee分级为Ⅰ~Ⅴ级且伴有间质炎细胞浸润面积>25%;(3)存在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蛋白尿。排除标准:(1)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过敏性紫癜、乙肝病毒相关性肾炎等继发性IgA肾病;(2)排除心血管、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等其他疾病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的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病情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治疗方法(1)对照组:予洛汀新(盐酸贝那普利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10 mg口服,1次/d;雷公藤多甙片(江苏美通制药有限公司)口服,用量为1~1.5 mg·kg-1·d-1,分3次饭后服,一般首次应给足量,控制症状后减量;高血压加用钙拮抗剂,并辅助对症支持和饮食治疗。(2)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霉酚酸酯(MMF,武汉大华伟业医药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口服,成人1.5 g/d,治疗6个月后0.75~1.0 g/d,12个月后减至0.5~0.75 g/d。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谷丙转氨酶升高超过正常值3倍以上,或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2.0×109/L,或并发出现严重的腹泻,则要立即减少霉酚酸酯用量或终止实验。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例,±s)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例,±s)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评价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和血肌酐(SCr)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0.2 g/d,无活动性尿沉渣,尿常规及肾功能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没有缓解,血尿或蛋白尿不断发作,尿蛋白下降幅度小于基础值的一半或尿RBC升高>4×107,血肌酐指标不断上升,大于基础值的20%;部分缓解:介于完全缓解和无效之间。总有效率为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病例占总病例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检验样本的正态性分布,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和血肌酐比较治疗前两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及S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疗效比对照组好,见表3。

2.3 不良反应比较治疗期间所有患者的肾功能均保持稳定,无患者因不良反应中途放弃。观察组有2例发生不良反应,分别为消化道反应和上呼吸道感染;对照组有3例不良反应,分别为消化道反应1例,谷丙转氨酶升高1例及腹泻1例。经过对症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并未再出现异常,顺利完成治疗过程。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和SCr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和SCr比较(±s)

注:a每组内的各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IgA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为止还未能完全阐明,一般认为主要与基因的多态性、细胞因子的水平、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补体系统的参与等一系列效应有关[3]。本病如果治疗不当会导致疾病恶化,肾功能进展直至肾功能衰竭。虽然目前IgA肾病的治疗方法较多,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来氟米特、霉酚酸酯、环孢素A、苯丁酸氮芥等),但对于IgA肾病的治疗方案和治疗结论都不太一致,甚至出现相反的报道,不过我们还是能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上取得一定的共识,认为二者能够有效控制蛋白尿、血尿并延缓疾病的进展,对肾脏无严重副作用[4]。

霉酚酸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近年才开始应用于治疗IgA肾病的一种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其在体内可以被代谢转变为霉酚酸,从而抑制次黄嘌呤单磷酸脱氢酶,选择性的阻断T和B淋巴细胞的鸟嘌呤核苷酸从头合成的经典途径,达到抑制T、B淋巴细胞增殖的目的,能有效抵抗机体的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而其他细胞则可以通过补救途径合成鸟嘌呤核苷酸,因而霉酚酸酯对非淋巴细胞没有抑制作用,从而减轻机体的副作用。随着人们对霉酚酸酯的不断认识和发展,其目前已较广泛的应用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性肾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在反复发作的肾病综合征患儿中使用也取得了疗效证明[5]。Tang等[6]的研究结果也证实霉酚酸酯可以有效缓解IgA肾病的持续性蛋白尿。MMF治疗效果与泼尼松比较,能更有效的减少蛋白尿和降低血脂,且其副作用较少,机体耐受性也更好[7-8]。有研究显示霉酚酸酯有效率高于较环磷酰胺[9-10],并且副作用小于环磷酰胺组,未出现外周血包细胞下降及肝肾毒性作用,并且治疗过程可降低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霉酚酸酯治疗IgA肾病的安全性也有报道[11],通过对MMF的Meta分析,证实了其治疗IgA肾病的肾保护作用及用药安全性。但是大多数研究的临床样本少,且都以本单位的病例作为样本,对于报道结果的可行性仍存在进一步证实。本研究中使用霉酚酸酯治疗IgA肾病的总有效率为92%,高于对照组的78%,结果证实霉酚酸酯能有效提高疾病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的蛋白尿、血尿、血肌酐水平得到改善,与对照组不使用霉酚酸酯的病例比较,各项指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证实了霉酚酸酯的疗效。

综上所述,霉酚酸酯对IgA肾病的治疗效果得到肯定,给该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方向和参考,对临床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利于总结出一套公认的、行之有效、能惠及更多疾病患者的治疗措施。

[1]王海燕.肾脏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993.

[2]中华医学会肾病分会.IgA肾病的诊断、辩证分型和疗效评定[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5):9-10.

[3]陈霓,余英豪.IgA肾病研究新进展[J].临床肾脏病杂志,2010, 10(10):478-480.

[4]陈明达,王翔.免疫抑制剂治疗IgA肾病的研究新进展[J].免疫学杂志,2010,26(2):179-181.

[5]Ulinski T,Aoun B.Pediatric idiopathic nephritic syndrome:treatment strategies in steroid dependent and steroid resistant forms[J]. Curr Med Chem,2010,17:847-853.

[6]Tang S,Leung C,Chan Y,et al.Mycophenolate mofetil alleviates persistent proteinuria in IgA nephropathy[J].Kidney Int,2005,68 (2):802-812.

[7]Chen X,Chen P,Cai G,et al.A randomized control trial of mycophenolatemofeil treatment in severe IgA nephropathy[J].Natl Med J China,2002,82(12):796-801.

[8]张延,武伟,詹锋,等.尿白介素-6水平与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相关性研究[J].海南医学,2011,22(17):1-2.

[9]刘晓谓,许国双,王汉民,等.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IgA肾病的疗效比较[J].西南国防医药,2007,,1(3):289-291.

[10]苏清涛.霉酚酸酯与环磷酰胺治疗重症IgA肾病的临床对照[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9):101-103.

[11]杨琦,丁红,王宗谦,等.霉酚酸酯治疗IgA肾病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11):1354-1360.

R692

B

1003—6350(2014)13—1968—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3.0762

2014-01-22)

王斌。E-mail:QAZWERT001@126.com

猜你喜欢
霉酚酸尿蛋白计数
一种病房用24小时尿蛋白培养收集器的说明
3种方法检测霉酚酸血药浓度的一致性与差异性比较
古人计数
递归计数的六种方式
建立有限采样法估算天疱疮口服霉酚酸酯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模型
古代的计数方法
霉酚酸血药浓度监测在肾移植受者中的应用进展
这样“计数”不恼人
尿蛋白(+),警惕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