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足球选项课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

2014-05-24 01:21杨志俊
卫生职业教育 2014年13期
关键词:足球运动专项足球

杨志俊

(兰州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运动损伤是指运动过程中发生的各种与运动项目以及专项技术特点有关的损伤。随着运动比赛项目的发展,运动创伤学备受重视,其任务主要是研究受伤原因、受伤机理、恢复时间及伤后训练安排等,为改善训练条件、训练方法、提高运动成绩和增进健康等提供科学依据。在不同运动项目中,各种损伤都可能发生,但运动创伤学的研究重点是运动损伤,即与运动技术和训练有关的损伤。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兰州市8所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的28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阅读研究运动损伤的相关书籍,了解相关内容、概念、目标、特点、发展历程等;通过查阅大量专业资料以及心理学、教育学、评价学等方面的书籍,分析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损伤情况。这些文献资料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理论依据。

1.2.2 专家访谈法 对8位体育教育专家、体育教师进行面对面的访谈。

1.2.3 问卷调查法 为调查兰州市普通高校足球选项课概况、运动损伤状况、教学模式、师资概况,我们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及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了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学生问卷发放对象为各高校已经完成一学期足球选项课学习的学生。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并对数据处理结果进行分析。

1.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归纳、类比、分析、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一些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分析探讨,论证有关结论并提出相应对策。

2 足球运动特点与运动损伤概况

2.1 足球运动特点

2.1.1 高对抗 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双方为争夺控制权,达到将球攻进对方球门、不让球进入本方球门的目的,运动员展开短兵相接的争斗,尤其是在两个罚球区附近时间、空间的争夺更是异常凶猛,扣人心弦。一场高水平的足球比赛,双方因争夺导致的冲撞倒地次数多达200次,可见对抗之激烈。

2.1.2 技术复杂 足球运动是一项技术多彩多姿、战术变幻莫测、胜负结局难以预测的非周期性运动项目,比赛中运用的技术、战术会受到对方直接的干扰、限制和抵抗。技术、战术是根据临场具体情况而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和发挥的。现代足球“高速度,强对抗”的比赛特征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承受大运动负荷的身体能力[1]。

2.1.3 体能消耗大 研究表明,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运动员活动距离多达9000~14000米,快速冲刺距离在2500米以上,完成技术动作百余次,运动员心率达180次/分以上的时间约有32分钟,氧消耗超过300升,能量消耗达1500~2000千卡,体重下降2~5公斤。

2.2 足球运动损伤概况

2.2.1 损伤部位 按国外记载,足球运动是创伤发生率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外伤程度最轻的是擦伤,重的可以有骨折、脱位及内脏破裂。根据广东省体委医务室的资料(按影响训练的情况分类),67.8%是轻伤,29.0%是中等伤,只有3.2%是重伤。约86.0%的损伤是在四肢,除一般的擦伤及挫伤外,踝关节扭伤最常见,其次是大腿前后肌肉拉伤、挫伤,再次是膝关节损伤。其中半月板撕裂,膝十字韧带撕断,髌骨骨折,髌骨软骨病等虽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治疗却较困难[2]。某些国家职业足球运动员,很多都已经切掉了半月板或髌骨。守门员因为经常扑球摔倒,所以很容易发生手腕(舟状骨骨折)及肘的创伤(鹰嘴皮下滑囊炎及血肿),因此,一般守门员都应穿线衣、带护肘和手套。

2.2.2 损伤原因 激烈比赛致伤。比赛时紧张地争夺、疾跑与铲球,易发生大腿与小腿的肌肉拉伤与断裂。突然改变体位,小腿的突然扭转、内收或外展,可引起膝、踝关节的韧带及骨的损伤。因球的间接作用致伤多见于下肢[3]。例如,用脚外侧踢球,就容易损伤距腓前韧带,这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用足内侧前脚踢球,由于膝关节屈曲,小腿突然因球的作用而外旋外展,就很容易损伤膝的内侧副韧带、半月板及前十字韧带。特别是与对方运动员“对脚”时更容易发生损伤。

3 高校足球运动损伤原因分析(见表1)

表1 高校足球运动损伤原因(n=283)

(1)运动常识欠缺。由于准备活动不足,身体机能尚未进入“工作状态”就仓促上场,此时因关节韧带和肌肉没能得到充分拉伸,在激烈的比赛对抗中,身体局部的关节和肌肉难以承受这种负荷易造成肌肉损伤及关节扭伤。

(2)体能。因体能下降原因导致的球类运动损伤占有较高比例。学生高考前都处于紧张的复习迎考状态,很多学校停掉了体育课,学生的体能明显下降。进入高校后每周一次的体育课很难让学生在体能上有很大提高[4]。

(3)技术动作。主要是技术动作不正确,专项素质能力欠缺。由于足球运动具有身体接触多、对抗性较强等特点,在学生活动和比赛中,专项素质能力欠缺、专项技术动作运用不正确、动作粗野等原因导致的损伤比例也很高。因此,教师在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必须加强基本技术动作和专项素质教学,使学生在掌握规范、正确的专项技术的同时拥有一定的专项素质能力。

(4)客观条件。包括气象条件不良、场地制约等。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产生疲劳、中暑及因体内水盐代谢而引发的抽筋和虚脱,低温条件也易造成肌肉僵硬,弹性、耐力下降,动作协调性差,导致肌肉和关节韧带损伤。开展足球运动肯定要有活动场地,许多学校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场地或场地很小,制约了足球活动的开展。在调查的8所高校中拥有一个400米足球场地的学校占80%,有两所学校拥有两个足球场,尽管如此,对于有数万名学生的高校来说,还是有些捉襟见肘。调查还发现,这8所高校都没有室内运动场地,当遇到刮风下雨等天气时,足球训练不能正常进行。可见,场地器材设施是制约学生足球运动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5)不遵守规则。由于条件限制和目前我国足球技术发展面临的困境,大部分学生不仅足球技术能力不强,对比赛规则更是知之甚少。据调查,被高抬腿踢到头部或球员之间头部碰撞是10岁以上青少年大脑受伤最常见的原因,而10岁以下儿童最可能因撞到地面或门柱而使大脑受伤。而大学生因不了解规则导致的犯规造成运动损伤的比例更高。

(6)教师失误。包括教学组织方法不当,运动强度安排不合理,思想上不重视等原因。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校园足球运动比较容易产生运动损伤。

(2)足球运动中损伤部位大多集中在四肢,其他部位相对较少。

(3)学生的足球运动专项素养不高是造成损伤的重要原因,客观条件不完善也会造成运动损伤。

4.2 建议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在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比赛中,要时刻加强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认识到预防运动损伤的意义,克服麻痹思想,认真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教师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备课内容,通过安全教育和组织纪律性教育,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关心他人、爱护集体的优良品质。

(2)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合理组织教学,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估计哪些技术动作不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损伤,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加强基本技术的教学与练习。采用从易到难、从简到繁、从分解动作到完整动作的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每个动作都有正确认识。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学生的运动量,尤其要注意运动器官的局部负担量和伤后运动量的安排,防止局部负担量较大造成的各种急、慢性损伤。

(3)提高学生专项能力。引导学生注重技术的学习与运用,依靠技术来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熟练掌握战术以及规则,使实践与理论水平全面提高。

(4)加强医务监督和场地器材检查。体育课教学过程中活动与锻炼的安排和运动医学是紧密相关的,如果练习和锻炼时违反了体育锻炼卫生原则,就有可能造成运动损伤。因此,要加强医学观察和定期或不定期的体格检查,加强医务监督工作;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和防护用具安全检查制度,对损坏的场地设备及时维修,对即将要损坏的器械,要提前告知学生不可使用,真正把安全管理落到实处;禁止穿着不合适的服装和鞋子参加运动。加强运动医学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其遵守体育锻炼卫生原则的自觉性。

[1]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2]李世昌.运动解剖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凤英,姜霞.运动损伤的病因分析及预防措施[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3):54-55.

[4]付克翠.运动性疲劳概述[J].四川体育科学,2004(2):30-33.

猜你喜欢
足球运动专项足球
高中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析激发幼儿足球运动兴趣的策略
“七选五”阅读专项训练
高校校园足球发展现状与发展模式研究
铁岭市中小学校园足球运动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专项巡视”,打虎上山再出发
单项选择专项训练(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