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还林,绿了山川富了百姓

2014-05-29 04:51陶兴春
云南林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陡坡全省农户

□ 陶兴春

云南省退耕还林工程自2000年试点、2002年全面启动。截止201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国家下达的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1766.6万亩,其中:退耕地还林533.1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032万亩,封山育林201.5万亩,完成投资120亿元。

凤庆县安石村通过退耕还林,把以前广种薄收的地块全部种上了核桃和茶叶,2011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37元,是2002年退耕前的789元的9.3倍;新平县城桂山街道办事处依托退耕还林,十年来栽植竹子4270亩,户均退耕3亩,鲜食的竹笋和粗壮的成竹为退耕农户拓宽了增收渠道,还成为了县城面山上一道美丽的风景……

15年来,云南省按照国家要求并结合我省实际,坚持科学合理布局,创新经营模式,注重产业发展,强化工程管理,切实巩固和发展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建设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工程实施以来,全省增加林地面积1565.1万亩,其中在25度以上和15-25度坡耕地分别实施退耕还林332.5万亩和132.9万亩,分别占退耕地还林任务的62.4%和24.9%,退耕地还林确权发证率达到97%。据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站监测,25度以上陡坡耕地营造乔木树种的地块,其径流量下降82%,径流泥沙含量下降98%。通过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全省陡坡耕作面积明显减少,工程区水土流失量大幅下降,林地面积大幅增加,生态环境逐渐好转,为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农民收入显著提高。通过兑现国家政策补助,130多万退耕农户户均直接从退耕还林补助中累计获得收入9462元,500多万退耕农民人均累计获得收入2274元,退耕还林政策补助已经成为山区退耕农户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退耕农户的贫困状况。同时,工程实施后,有效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的转移,促进了退耕农户生产经营由原来以种植、养殖为主向多元化格局的转变,拓宽了致富增收渠道。根据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对1500户退耕农户的监测结果,2008年退耕农户人均工资性收入、外出务工收入及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6.1%、40.3%、156%、39.3%。

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按照“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培植特色林业产业基地,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共赢。全省各地利用退耕还林补助周期长、投资标准高、涉及农户多的特点,引导和带动广大农户大力培植特色产业基地,努力扩大种植面积,推动当地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加快发展,退耕农户增收致富的门路明显拓宽、后劲显著增强。2013年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后续产业发展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全省共培植产业基地1684.04万亩,其中云南松、思茅松、桉树、竹子等用材林基地779.95万亩,核桃、油茶等木本油料林基地717.68万亩,八角、茶叶、桃李等其他特色经济林基地112.74万亩,培植林业龙头企业129个,总产值51.46亿元。

经营模式逐步成熟。各地在工程实施中,鼓励公司、企业、集体、个体、大户等社会各方积极参与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吸引民间资本投入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推行公司和大户租赁、承包荒山造林,提高造林成效,推动产业发展和规模化经营,走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路子。玉溪市元江县甘庄街道办事处果落垤村林果专业合作社167户社员自愿入股,加入林果专业合作社股份制经营治理陡坡地,按照每股100元的标准,入股资金共计113万元,生态治理投资达6000元/亩(含地租、坡改梯、架设水管、蓄水池、抽水站、种苗及种植费用),对面积达到200亩的陡坡地进行规范化治理、精细化经营,在扣除生产成本及提起专业合作社公积金后,所得利润按社员股份进行平均分配。临沧市依托退耕还林等工程建设了765万亩核桃基地和46万亩水果基地,在此基础上建成了年处理上千吨核桃干果的凤庆巨达公司、水果加工企业永德玉丹公司等一批林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有效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产业附加值,带动了当地林业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

宣传工作持续深入。为了全面反映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取得的成效,展示工程建设成果、典型经验和先进事迹,我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推进森林云南建设”为主题的宣传活动,掀起了宣传退耕还林的新高潮。在《中国绿色时报》、《云南日报》和《云南林业》等刊物开辟专栏、专版展示全省各地退耕还林建设取得的成就。各地也加强了宣传力度,红河州林业局和红河日报联合开展了“退耕还林十周年”有奖征文活动,怒江州林业局录制了《绿沃峡谷---退耕还林工程十周年回顾》专题片,全省上下形成了重视生态保护,关注工程建设、参与项目实施的新局面。同时,通过举办全省退耕还林工程年度检查验收、管理实绩、调度统计、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编制等相关内容的培训班,切实提高了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水平。

成功实践表明:生态改善、林农林企受益、社会获益是推进退耕还林的目标和动力;严密组织、强化领导是推进退耕还林的根本保障;统筹兼顾、搞好结合是推进退耕还林的关键之举;拓宽渠道、多元投入是推进退耕还林的重要环节;企业带动、市场运作是推进退耕还林的重要途径;注重民生、落实政策是推进退耕还林的必然选择;创新机制、拓展模式是推进退耕还林的发展动力。

省委、省政府决定从2012年起至2020年,对全省1000万亩25度以上陡坡地、特殊生态脆弱地区的坡耕地实施修复、进行生态治理。其中,积极争取国家退耕还林任务200万亩,省自筹资金24亿元实施800万亩。一时间,全省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砥砺奋进,从滇东北乌蒙山区的政策宣传和群众发动、滇中地区的连片规划和科学布局,到滇南边疆地区的产业结合快速推进、滇西北的生态脆弱特殊地区的重点治理,生态治理如火如荼、蓬勃展开。截至201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160万亩陡坡地生态治理任务,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2014年,国家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的号角已经吹响,这就要求我们要正确判断退耕还林面临的新形势,准确把握做好新形势下退耕还林工作的新要求,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强化措施,加强管理,切实提高工程建设质量,把退耕还林工作继续推向前进。

猜你喜欢
陡坡全省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纯电动汽车陡坡缓降控制系统功能研究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基于FLAC3D的陡坡路基不均匀沉降控制措施分析
上半年全省工业实现“双过半”目标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基于能量法的陡坡段桥梁基桩屈曲稳定性分析
前三季度山东县域经济生产总值占全省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