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记忆规律对动作技术学习 影响
——以再现法为研究范式

2014-06-01 09:24景琛妍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次数记忆动作

史 兵,王 琳,景琛妍

动作记忆规律对动作技术学习 影响
——以再现法为研究范式

史 兵,王 琳,景琛妍

研究尝试从基础理论层面着手,以动作记忆为切入点,通过再现法来探究动作操作的记忆进程以及动作操作的记忆特点,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再现法;动作记忆;动作记忆数量;动作记忆质量

近年来,关于体育教学内容的设置成为体育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热点。2011年4月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1]。要求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教育和艺术教育活动,让每个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能够掌握2项体育运动技能和1项艺术特长。同时《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的课程目标中提出: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和运用运动技能,提高运动技能的水平,增强运动技能的运用能力[2]。因此如何在改变教学内容设置的同时更好的达到教学目的,这一问题被提出。

研究尝试从基础理论着手,以动作记忆为切入点,通过再现法来探究动作的记忆进程以及记忆特点,为运动技能的学习提供心理方面的理论支持,进一步为体育教学内容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1 再现法定义解析

再现法是研究自然条件下,运动记忆随时间变化的实验方法。具体操作是在被试首次学习动作后测量其记忆量,作为动作记忆量的基线。随后在规定时间内要求被试者在没有复习的条件下呈现记忆中的动作,记录该次的动作记忆量,并且在动作结束后不给予学生任何反馈。

这一方法在国内动作记忆实验研究中较少使用,主要以动作遗忘实验研究为主。主要因为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会,达到识记,只有了解学生遗忘量,才能根据学生忘记的时间安排教学。但是,学生对动作的遗忘量并不等于对动作的记忆量。因为动作记忆的构成除了数量之外还有质量,学生自身的肌肉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是有记忆的。所以研究自然条件下运动记忆的发展过程并非是没有意义的。了解运动记忆的变化过程,寻找这一过程中关键的时间节点,为体育教育的介入时机提供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实验被试者

实验选取了57名大一非体育专业新生,女生29名,男生28名。实验剔除无效样本15个,有效人数为女生23名,男生19名。

2.2 实验材料

依据许尚侠、邵竞华等学者在对无意义动作的定义方法及原则,结合被试实际情况,实验材料为自编的动作组合。包括9个自编动作,每3个动作组成2个八拍,共6个八拍。按照简单、一般、困难三个难度等级顺序排列。

2.3 实验程序

实验分为首次动作记忆和记忆测试两阶段。

首次动作记忆:在实验开始时对动作记忆的学习阶段,要求被试尽可能的学习教师示范的动作,直至教师喊停,此时对学生所学习的动作记忆进行测试。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提供任何复习及反馈。每次测试时当被试无法再回忆动作,即宣告测试结束,对学生所学习的动作记忆进行测试。被试共进行11次测试,为期28天(第1次测试记为第0天),前7天每天进行测试,然后第9天、第13天、第20天、第27天。

2.4 实验评价

包括数量评价和质量评价。数量评价指被试能做出的动作数。质量评价包括:流畅性、连贯性、配合性、准确性,一级5分,二级4分,三级3分,四级2分,五级1分。

3 实验结果

3.1 动作的记忆数量结果

图1 记忆数量与测试次数的关系曲线

从图1看出,动作记忆数量以第1次的测试成绩最好,然后急速下降,至第3次为一个拐点,从第3次到第5次小幅度上升,第5次到第7次缓慢下降,至第7次为另一个拐点,第8次有小幅度上升,之后急速下降,至第10次趋于稳定不变。

3.2 动作的记忆质量结果

图2 流畅性与测试次数关系曲线

图3 连贯性与测试次数关系曲线

图4 配合度与测试次数关系曲线

图5 准确性与测试次数关系曲线

动作的记忆流畅性总体呈下降趋势,在第4-5次、7-8次间有小幅度上升。连贯性曲线,下降与上升交替出现,反复波动,总体是逐渐下降。配合度曲线总体趋势在不断下降,除了在第7-8次间有小幅度上升。准确度曲线,在第7-8次、9-10次间有小幅度上升,总体呈下降趋势。

3.3 动作记忆的影响结果

表1 难度和测试次数在动作记忆数量上的方差分析

表1可以看出:测试次数对动作记忆数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1),难度对动作记忆数量有影响(P<0.001),随着难度的增加,记忆数量不断减少。难度与测试次数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P>0.01)。

表2 难度和测试次数在流畅性、连贯性、配合度、准确性上的方差分析

表2可以看出,测试次数对配合度、准确性有影响(P <0.001),对流畅性和连贯性没有影响(P>0.01)。难度在流畅性、连贯性、配合度和准确性四个方面具有影响(P<0.001)。难度与测试次数在四个方面均不存在交互作用。

4 实验结果分析

4.1 受记忆结构影响,动作记忆数量和质量成下降趋势

从记忆数量、记忆质量与测试次数的关系曲线可以看出,随着测验次数的增加,二者整体成下降的趋势。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记忆结构。

Atkinson和Shiffrin等提出记忆储存的三种形式:感觉贮存、短时贮存、长时贮存[3]。感觉贮存首先接受来自环境中的信息,只局限于一种感觉道,如视觉或听觉等。感觉贮存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很短暂,其中一部分得到注意进入短时贮存。短时贮存的容量有限,保持时间也有限。部分经短时贮存处理的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贮存之中,长时贮存的容量相对无限而且保持时间长,与对信息进行的复述次数和所贮存记忆痕迹的强度有直接关系。

再现法要求在规定时间内被试不能复习也没有反馈,所以造成被试对所学动作进入长时记忆的数量是有限的。

4.2 受运动记忆特点影响,学习的动作记忆保持量较高

从图1和表1可以看出:尽管记忆数量在下降,但总体来说动作记忆的保持量较高,遗忘进程缓慢且测试次数对动作数量的完成情况没有显著性影响。

谢国栋认为动作记忆的信息加工特点:(1)动作技能主要以程序性知识为主,伴有一些陈述性知识;(2)体育动作一般具有空间、方位等空间结构,这类物理信息不同于言语的系列性结构,因此其内化后的心理信息具有不同的编码和编码方式;(3)动作技能中所包含的某些因素与认知技能无关[4]。由动作记忆的特点可知,动作记忆主要依赖小脑和脑低级中枢、外周神经,以及肌肉甚至肌肉群进行加工,从加工策略来看,动作记忆主要是将陈述性记忆转化为程序性记忆,属于自动加工,因此复述等策略意义不大。尽管没有复习和反馈,学生对于动作记忆的保持量仍然较高,遗忘进程缓慢。

4.3 受内隐学习和动作记忆特点同时影响,动作记忆质量曲线出现拐点

从动作记忆质量曲线图看出:动作质量的4个指标曲线总体呈下降趋势,但在第7-8次测试中,出现了拐点。

因为再现法没有反馈与复习,笔者用内隐学习解释。Anderson认为学习的一般进程是:早期有一个外显学习阶段,然后是内隐学习阶段,在自动化技能的发展过程中,意识性表征会被逐渐转化成无意识表征,使一开始所进行得外显学习逐渐演变成了内隐学习[5]。被试在第一天动作记忆达到标准后,大脑中就初步形成了对动作的记忆,尽管之后的测试中没有复习,但每一次的测试是对动作的练习,使记忆进一步得到了强化,加之动作记忆本身保持量较高,这样会增强动作的无意识表征,使得一开始所进行得外显学习逐渐演变成内隐学习。

另一方面,通过第1次和最后1次测试的视频对比,明显看出最后能够识记的动作在质量方面的进步。可以说,虽然动作的遗忘使得记忆质量平均数变低,但在最后能够记忆的动作上,存在着记忆质量的提高。由此,可以推出:即使在没有反馈和正确动作参照的情况下,练习也使得保持动作的记忆从感知系统与运动系统的低层次协调关系向高层次协调关系发展,最终达到相对完善和趋于自动化的程度,故随着测验次数的增加,出现了拐点。

4.4 受记忆构建因素影响,测验次数对配合度和准确性有影响

巴特利特的记忆建构理论认为动作记忆是一个活跃的过程,是不断被建构的,个体根据认知和过去的运动经验对动作操作信息进行概括、归类等加工,保留能够纳入原有图示的动作,而对部分不能纳入图示的动作进行变形或舍弃,从而出现遗忘和错误的动作[6]。另外,多次练习使得动作组合的特点在被试大脑中固定化,形成了思维定势,因此遇到不能回忆或记忆模糊的动作,被试都会倾向于按照动作组合的特点对模糊记忆动作进行加工,使得这些动作看起来更符合动作组合的特点。

4.5 受短时记忆容量的影响,难度影响动作记忆的数量及流畅性、连贯性

美国心理学家Miller提出保持在短时记忆的刺激项目大约为7个,短时记忆广度为7±2个组块。短时记忆广度与识记材料的性质存在内在联系。与简单的动作相比,难度的动作材料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去记忆,对于短时记忆,在相同时间内,大脑对于简单动作的记忆量会较快、较多。

5 结 论

受记忆结构影响,动作记忆数量和质量整体成下降的趋势;受运动记忆特点影响,学生学习的动作记忆保持量较高;受内隐学习和动作记忆特点影响,动作记忆质量曲线出现拐点;受记忆构建因素影响,测验的次数对配合度和准确性有影响;受短时记忆容量影响,难度影响动作记忆的数量及流畅性、连贯性。

6 建 议

6.1 体育教学中要依据记忆结构,重视及时反馈和复习

通过再现法看出学生对于动作的记忆时间是有限的,从学习动作起7天之内遗忘速度较快,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内隐记忆,逐渐保持。特别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动作,开始学习时加工程度较低,或者是由于神经通路没有建立,大脑对肌肉的控制是不完全的。这就需要反馈和纠错来对不断深入,通过练习建立神经间的通道。如果此时没有反馈和纠错的刺激,那么大脑中的表象没有新刺激,随着一次次的练习,不断对动作进行符合个体认知和运动经验的加工,从而使得最后记忆中留下的动作发生变形。

6.2 体育教学应重视记忆构建,注重内容相关性

在实验过程中,对动作准确性的分析表明:对于记忆不明确,被试会根据整套动作的运动特点对其进行变形或者简化。比如说如果学习内容中有较多需要手脚协同配合的动作,当出现记忆不明确的动作时,被试就会倾向做出手脚配合的动作。另外,体育教学还应该注意建立学习动作与原有认知图式或运动经验的联系,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将新学习内容纳入原有认知图式的动作经验中,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6.3 运动技能教学中应结合项目内容和特点,对关键时间或次数节点进行量化研究

通过对拐点现象的分析,得出记忆过程中存在关键时间和节点。内隐记忆的形成,说明了达到一定的练习次数,会发生质变,形成比较长久的记忆。在学会的初期,动作记忆还不牢固,整体动作与细节动作记忆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此时必须给予及时的复习和大量练习次数的巩固,以便动作记忆形成内隐表征,达到质的飞跃。因此,对关键节点的研究,是从量化角度审视动作操作的遗忘进程,有助于精确和科学地掌握该项目的运动记忆发展规律,从而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安排教学。

6.4 体育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

虽然实验结果表明,难度影响学生的动作记忆数量和质量,但是在实验过程中却发现有的学生对于难度大的动作能够记忆,对于难度低的动作反而遗忘,通过交谈,发现这类学生将更多注意放在较难学习内容上,对于简单学习内容反而较少关注,结果使得困难动作得到加工从而形成记忆,简单动作却被遗忘。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因材施教。

[1]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实施“体育、艺术2+1项目”的通知》(教体艺厅[2011]4号).

[2]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8.

[3]Atkin, R.C.,& Shiffrin, R.M. Human memory: A proposed system and its control process. In K.W. Spence &J.T. Spence (Eds). The ph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1968 Vol.2.

[4]谢国栋.动作记忆研究的几个问题[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3,(4):15~18.

[5]Anderson, J.R. ACT: A simple theory of complex cogni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1996.

[6]巴特莱特.记忆:一个实验的与社会的心理学研究[M].黎炜译.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7]邵竞华.动作记忆和知识性记忆的差异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1996,(3):12~14.

[8]邵国华,蒙 格.动作技能遗忘研究综述[J].科教文汇,2006,(03):44~45.

[9]许尚侠.动作操作遗忘进程的探讨[J]. 心理科学通讯,1986,(01):11~15.

[10]Wikipedia.艾宾浩斯[EB/OL]. http://en. wikipedia.org/wiki/ Hermann_Ebbinghaus.

[11]姚松平.继承与弘扬马特维也夫教授的运动训练学术思想[J].体育科学,2006,(11):3~4.

[12]朱 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16.

[13]陈玲丽,吴家舵.动作记忆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37~39.

[14]胡桂英.运动技能内隐学习的特征、机制和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

[15]艾森克.认知心理学(第五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16]赵 俊.动作记忆研究综述[J].甘肃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68~70

[17]付光黔.体育动作遗忘进程的实验研究[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4):60~61.

[18]朱 滢.实验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316.

[20]陈玲丽,吴家舵.动作记忆研究综述[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2,(4):37~39.

[21]耿海燕,朱 滢.关于无意识知觉的研究[J].心理学动态,1998,(01):14~19.

The Influence of Movement Memory Rule to Movement Technical Learning——To Reproduction Method as the Research Paradigm

SHI Bing, WANG Lin, JING Cheng-ya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start from basic theoretical level, take memory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use the reproduction method to explore the action of the memory process and action operation memory characteristic, in order to support psychology theory for sports skill learning, the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further the teaching content reform.

Reproduction method; Movement memory; Movement memory quantity; Movement memory quality

1007―6891(2014)06―0036―05

G804.82

A

2014-08-01

陕西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题资助(体育与健康模块教学内容选择实验研究,JCJY201016);陕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课题资助(体育教育专业建设,运动训练专业改革);陕西公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体育教育专业综合改革,13BZ15)。

陕西师范大学,陕西 西安,710119。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Shaanxi Xi’an, 710119, China.

猜你喜欢
次数记忆动作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动作描写要具体
依据“次数”求概率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