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举重运动员心理疲劳监测研究
——以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五名举重运动员为例

2014-06-01 09:24龙望春李剑锋
四川体育科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全运会睾酮生理

刘 英,龙望春,李剑锋

四川省举重运动员心理疲劳监测研究
——以备战第十二届全运会的五名举重运动员为例

刘 英,龙望春,李剑锋

研究以备战第12届全运会的5名四川省举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跟踪测试肌酸激酶、睾酮等生理指标和选择反应时、闪光融合频率等心理指标,监控举重运动员赛前训练,以备战全运会,了解心理疲劳的状态,帮助运动员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创造优异的成绩。研究对参加12届全运会的四川省举重队运动员黄忠获男子85KG级银牌;袁王建获得女子63KG级第8名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举重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监测;全运会

举重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的快速力量性项目,该项目个人竞技及对抗性强,在比赛中试举次数有限,所举起重量超过了训练极限,动作时间短,成败就在一瞬间。由于长期承受着高负荷训练和高强度比赛的压力,心理疲劳成为一个困扰许多教练员及运动员的大问题[1]。经过查阅资料发现,随着研究的深入已经有学者在进行运动员训练期间的主观感受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关系方面的研究。例如:余军标等人在游泳训练对生理指标和主观疲劳进行了相关研究。林岭、张力为曾经也针对生理生化指标与运动性心理疲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2]。但是,大多是针对游泳等运动项目,针对举重项目的研究还很少见。

研究旨在对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状态进行监测与恢复,对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建立长期综合评价体系和指导系统,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恢复与稳定起到一定的理论帮助。国内外已经有各个学科的不同学者针对应激、情绪等与心理疲劳方面相关的心理现象与生理、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情绪的变化、应激的变化会导致生理、生化指标发生改变[3]。其中各学科关于不同应激刺激及不同情绪反应下人体内生理、生化反应的研究资料很多,虽然结果没有达成一致,但是从总体来看,一些主要的急、慢性负性情绪体验的生理、生化反应可以归纳为如下几方面: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睾酮水平降低;细胞与体液免疫机能下降;血糖、血脂、血红蛋白水平变化;血乳酸、肌酸激酶、尿素氮等水平升高;神经内分泌平衡紊乱。其它一些生理机能的变化,如血压升高、心血管机能下降或病理性变化、肌电图的改变、各组织自由基产生增加、脑机能的下降或脑组织的病理性变化等[4]。在训练和比赛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在短时间内对举重运动员的疲劳状态进行恢复,使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配合完美的技战术表现,在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针对备战全运会的5名四川举重队的主力队员赛前训练中的心理疲劳问题进行了有针对性地、较深入地研究。在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主观感受两个方面,对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监测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也为其他运动项目心理疲劳的监测与恢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四川省举重队参加第12届全运会备战的5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如表1所列的具体情况。

表1 参加四川省举重运动队备战全运会集训运动员情况一览表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在四川省举重队备战全运会集训派专门的科研人员跟队进行生理生化和心理指标的监测。通过加拿大Sport Discus光盘数据库、CNKI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资料库以及其他渠道,查阅了有关举重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与监测方面的科研文献以及各种数据资料,对其进行了分析与整理。为确定举重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监测指标以及详细心理疲劳恢复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与四川省举重队教练、运动心理学和运动训练学方面专家就举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心理特点、赛前心理状况、心理疲劳系统性监测方面的内容进行咨询访谈,为举重运动员心理疲劳指标深入分析及其恢复方案制定提供参考信息。采用问卷调查生理生化实验以及心理实验对运动员的状况进行测评分析。运用逻辑分析法对所统计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对问卷调查总结的数据进行逻辑推理、分析与讨论。

1.3 实验指标

对运动员的心理和生理两方面进行问卷调查、生化实验以及仪器实验。使用Excel软件处理收集到的实证资料,根据研究的需要用SPSS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如标准差、显著性等分析数据。

测试时间:在每个训练周结束后,对所有队员进行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测试。

(1)心理指标

采用POMS心境量表对运动员心理疲劳进行问卷测试(包括3个分量表,即情绪和体力耗竭、成就感的降低和对运动的消极评价)。同时,运用成都体育学院心理实验室的闪光融合频率仪、反应时等仪器对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状况进行测评。

(2)生理指标

运用肌酸激酶CK测试、血清睾酮T检测、血红蛋白HB检测对运动员状态进行监测,并对运动员的疲劳状态及时进行分析。

2 结 果

2.1 分析生理指标与心理指标的相关性

表2 备战全运会期间四川省举重队运动员心理变化情况

图1 备战全运会期间四川省举重队运动员生理指标变化趋势图

2.1.1 睾酮与成就感降低的相关性 从表3可以看出生理生化方面睾酮值与心理学方面成就感降低之间的相关性,显著水平为0.044,相关系数为-0.341。以上结果表明,运动员心理指标成就感降低与客观指标睾酮值的变化呈相反的趋势。第2次测试相比第1次测试而言,尽管运动量减少,但运动强度和运动负荷都得到很大增强,睾酮值水平也显著提高(P<0.01)。增大的运动量会使运动员的身体出现疲劳,从心理方面来说运动员应该会对大负荷训练产生厌烦的心理[5]。但是,以本次实验的结果来看,运动员的心理变化情况与之相反,运动员心理方面成就感降低的测试数值出现降低。运动性心理疲劳程度也出现降低。

表3 运动员睾酮值与心理学成就感降低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

从测试的第3次到第4次来看,集训中的运动员进入调整期,训练负荷降低,睾酮水平显著降低,而成就感降低值增加、疲劳程度增加。在第4次到第5次测试期间,睾酮值的水平急剧上升,这是运动员身体为了适应突然增加的训练强度的生理反应过程[6]。与此同时,运动员的运动性心理疲劳值呈下降趋势。分析原因,可能是心理指标的变化与生化指标的变并不是一起同步变化的,在时效性上没有那么明显,有一定的滞后性。

2.1.2 肌酸激酶与运动负评价的相关性 从表4我们可以发现,客观生理指标肌酸激酶CK值与心理指标运动负评价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达到0.033的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366.。以上的结果表明,运动员心理指标与生化指标 CK呈相反的趋势变化。这些结果表明,运动员的心理指标对运动负评价和生理指标CK值之间,表现出相反的趋势。

表4 运动员肌酸激酶与运动负评价的相关性分析表

在整个测试的过程中,虽然运动员的运动强度不是恒定不变的,但从整体来看表现出逐渐升高的趋势,运动员的身体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会相应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引起通透性增加,从而引起血液中的 CK值升高。当运动员的身体技能处于下降状态时,运动员应该厌倦训练[7]。从实验的结果来看,心理状态的变化具有相反的效果,运动负评价试验结果表明,在准备期略有下降的趋势,心理疲劳出现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全力备战全运会的缘由引起的。

2.1.3 血红蛋白与闪光融合频率的相关性 从表5中我们可以发现,心理学指标闪光融合频率值与客观生理指标血红蛋白值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显著水平为0.001,相关系数为-0.529。

表5 运动员血红蛋白与闪光融合频率的相关性分析表

在备战中期,第2次测试与第3次测试之间,虽然整个运动负荷增大,其中运动强度降低,运动量升高上。训练负荷的增加,降低了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态,心理上产生厌倦训练的心理,从实验的结果来看闪光融合频率值降低,反映出运动员机体疲劳程度增加。训练负荷增大,机体代谢旺盛,蛋白质的分解增多,血红蛋白值的数据理应更大,但是在本实验中获得数据反而是明显下降(P>0.05),这是不符合先前的研究结果,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当时测量的仪器稳定性和测试时的严谨性等问题有关。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 论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举重运动员生理指标睾酮值与心理学成就感降低之间、运动员生理指标肌酸激酶与心理学指标运动负评价之间、客观生理指标血红蛋白值与心理学指标闪光融合频率值之间,均可在一定程度反映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水平[8]。运动员心理疲劳的变化状况不仅受到训练量和训练强度的影响,还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9]。且相对于客观生化指标的变化,不是同时发生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10]。在备战大赛阶段,了解高水平运动员的个体特点,根据举重运动员各阶段的综合表现,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干预手段,能够有效缓解举重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水平,确保其竞技能力的有效发挥[11],积极促使运动员恢复心理状态,显著增强运动员的训练效果,使其在积极稳定的状态下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最终,帮助四川省举重队运动员在第12届全运会取得了良好的运动成绩,其中:黄忠获得全运会85KG级比赛的银牌;女队员袁王建获得女子63KG级比赛的第八名。

3.2 建 议

(1)在训练中通过生理学生化指标监控运动员的心理疲劳现象,只能作为心理学指标监控的辅助方法。结合生化指标对运动员运动性心理疲劳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会更加的准确和全面。

(2)以后对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监控过程中,重视生化指标的变化,这样可以根据变化及时调整训练计划,能更好地、更快的达到训练效果[12]。

(3)监控疲劳的心理学指标和生理生化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建议有关专业的学者能继续进行关注,并能在这方面深入研究下去。

(4)对于发现有心理疲劳现象的运动员,应及时调整训练计划,采取适当的心理疲劳恢复手段,帮助运动员调整自己的状态,使其能够更加积极的面对训练和比赛。

[1]金 湖,吴家舵.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研究概况[J]. 体育科研,2006.

[2]么广会,梁建平,苏 涛.关于运动性心理疲劳研究现状与展望[J]. 文体用品与科技,2010.

[3]张力为,任未多.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张连成,张力为.技能类项目运动员心理疲劳的评价标准[J].中国体育科技,2010.

[5]季 浏.运动中心理变化的某些生化基础[J]. 体育与科学,1998,19(1).

[6]洪立军. 生理生化指标与速度滑冰运动员机能评定的探讨[J].今日科苑,2008.

[7]秦学林. 视觉闪光融合频率在击剑运动员机能评定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6,5.

[8]蔡 理.运动中疲劳与心理耗竭若干问题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05,12(3).

[9]杨建营.运动性疲劳的心理初探[J].浙江体育科学,2004.

[10]张力为.体育科学研究方法[J].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1]谢敏豪,冯炜权,杨天乐等.血睾酮与运动[J].体育科学,1999,19.

[12]刘 林,刘诚香.业余中长跑训练中血红蛋白指标的运用[J].科技视界,2012.

Sichuan Province Weightlifting Athletes’ Psychological Fatigue Monitoring Research——Five Weightlifting Athletes Preparing For the Twelve National Games as an Example

LIU Ying, LONG Wang-chun, LI Jian-feng

In this study, for the Twelfth National five Sichuan Provincial weightlifting athlet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by means of measuring creative kinas, testosterone and other physiological indexes and choice reaction time, critical flicker frequency and other psychological indicators, training monitoring weightlifting athletes to prepare for the National Games, to understand the mental state of fatigue, help the athletes to keep a good state of mind, create excellent results. In this study, won the silver medal men's 85KG class to participate in the twelve National Games of the Sichuan Provincial weightlifting team player Huang Zhong; Yuan Wang-jian won the women's 63KG class eighth had a supporting role.

Weightlifting athletes; Sport mental fatigue; Monitoring

1007―6891(2014)06―0041―03

G804.82

A

2014-06-26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610041;

The Athletic Department,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 Sichuan Chengdu, 610041, China;

猜你喜欢
全运会睾酮生理
浅谈睾酮逃逸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运动员低血睾酮与营养补充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血睾酮、皮质醇与运动负荷评定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