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4-06-05 15:32邓爱花熊玉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透药电导胸水

刘 阳 邓爱花 熊玉红

(江西省胸科医院内二科,江西 南昌 33006)

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刘 阳 邓爱花 熊玉红

(江西省胸科医院内二科,江西 南昌 33006)

目的探讨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方法将我院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0例,A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胸腔内注药治疗,C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评估三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胸水抽出总量、胸水消失时间、胸膜肥厚程度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结核性胸膜炎;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

结核性胸膜炎是指结核菌侵入超敏反应的机体胸膜中而产生的胸膜炎症[1]。临床较为常见,且多发,其起病急、临床症状严重。若治疗不及时,可造成胸膜粘连、包裹、胸膜增厚、胸廓塌陷、脓胸,甚至肺功能减弱、肺膨胀不全等风险[2],给患者带来严重影响。临床治疗以抗结核为主,近年来胸腔局部治疗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院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4月收治6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采用不同方法治疗,旨在探讨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结核性胸膜炎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18~60岁,平均(34.8±4.4)岁。病程1周~1个月,平均(4.6± 1.8)周。临床表现为发热37例,咳嗽伴患侧胸痛31例,气急27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针刺胸膜活检、X线胸片或超声波检查确诊。排除孕妇,有结核病史、脏器严重器质性疾病、出血性疾病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各20例,三组的基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均能按规定与疗程接受治疗。

1.2 方法:A组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给予3HRZE/9HR,3个月剂量: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 g、乙胺丁醇0.75 g、吡嗪酰胺1.5 g;后9个月剂量:异烟肼0.3 g、利福平0.45 g。定期抽胸水,2次/周,≤1000毫升/次,至胸水抽尽为止。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胸腔穿刺留置管术,并进行胸腔注药,其中异烟肼0.2 g、地塞米松3 mg,胸水抽尽后留置管继续给药1周。C组在A组基础上采用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仪器为YZB/京0486-2006型超声电导仪(北京诺亚同舟技术有限公司),通过胸腔B超确定胸腔积液与胸膜肥厚,在定位处贴上专用的凝胶贴片(每个贴片含异烟肼0.05 g、硫酸阿米卡星0.1 g),然后将治疗头连接、绷带固定,在电压220 V、有效超声输出功率1.5 W下进行治疗20 min,2次/天,15 d为1个疗程。三组患者治疗1个月内,行胸腔B超、X线检查,1次/周;1个月后检查时间改为1次/15天;3个月后检查时间改为1次/15天,同时做好胸水、胸膜肥厚的记录。

1.3 疗效判定标准:3个月时根据胸腔B超、线片进行疗效判断,痊愈:胸水完全吸收,无胸膜粘连肥厚;显效:胸水吸收>1/2,轻度胸膜肥厚(<0.5 cm);有效:胸水吸收<1/2,中度胸膜肥厚(0.5~1.0 cm);无效:胸水吸收时间>2个月,重度胸膜肥厚(>1.0 cm)或形成包裹性积液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数据以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由表1可见,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差异统计学意义(χ2=6.334,P<0.05)。B组、C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25,P>0.05)。

表1 三组患者疗效比较(n,%)

2.2 胸水抽出总量、胸水消失时间及治疗后胸膜肥厚情况:C组胸水抽出总量、胸水消失时间明显优于A组、B组,且C组胸膜肥厚程度最轻,与A组、B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三组患者胸水引流总量、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厚度比较

表2 三组患者胸水引流总量、胸水消失时间及胸膜厚度比较

2.3 不良反应:A组发生不良反应3例,其中丙氨酸转氨酶升高1例,血尿酸升高2例;B组发生不良反应14例,其中一过性高热1例,注药后疼痛4例,注药后疼痛且一过性高热8例,血胸1例;C组发生不良反应2例,其中轻度局部皮肤烧灼1例,血尿酸升高1例。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0.00%)明显高于A组(15.00%)、C组(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473,P<0.05),A组、C组间无统计学意义意义(χ2=1.004,P>0.05)。

3 讨 论

我国结核性胸膜炎发病率较高,是国内最常见的胸膜炎。相关资料显示,结核性胸膜炎发生占胸膜炎的54.8%[3]。早期结核性胸膜炎临床常采用抗结核药物配合反复胸腔穿刺抽液及胸腔内注入或不注药治疗方式。对晚期患者、胸膜肥厚显著、脓胸来说,口服药物很难渗透入肥厚胸膜至病变部位发挥作用,胸腔穿刺给药难度又较大,且反复穿刺加大了胸腔内感染、气胸、血胸的风险,故在临床上处理起来很棘手。超声电导仪经皮给药技术是近年国外出现的一种新型药物渗透的方法,是一种“无创靶向给药”新方法[4]。它是通过电致孔、超声空化及现代离子导入技术实现程序化靶向给药,促进药物经皮渗入体内,使细胞膜、组织膜脂质结构的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加大皮肤与组织的通透性,为药物进入体内提供动能,提升药物的透皮速率。提高药物在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从而产生局部治疗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B组、C组总有效率相当,分别为95.00%、90.00%,明显高于A组,说明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与胸腔内注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均可提高疗效。但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说明超声电导仪经皮给药不会加重抗结核治疗的不良反应,又能避免手术治疗后的并发症,大大减少患者的痛苦。积极抽出胸液是避免粘连、包裹的关键,防止细菌与其代谢产物、炎症渗出物对机体的损害,减少内热源的释放,纤维蛋白沉积,减少不良影响。C组胸水抽出总量、胸水消失时间、胸膜肥厚程度均优于其他两组(P<0.05),是由于超声电导仪经皮给药可促进纤维蛋白分解,防止或减轻胸膜肥厚,使毛细血管与淋巴管通常,提高胸膜再吸收能力。

综上所述,超声电导仪经皮局部透药治疗结核性胸膜炎,具有无痛、无创、简捷、方便,高效等优点,减少抗结核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尤其对于胸膜肥厚及脓胸的患者,该技术有可能使其避免接受手术治疗,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减轻社会经济负担。

[1] 郭新枝,杜兰霞,张学兰,等.超声电导药物透入在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中的作用[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2):118-120.

[2] 王亚梅,杨莉,虞秀锋.超声电导仪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43例[J].陕西医学杂志,2013,4(10):100-101.

[3] 冯士生,梁建琴,王金河,等.超声电导仪辅助治疗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2,17(7):112-113.

[4] 刘景阳,梁建琴,王金河.等超声电导仪靶向药物治疗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5):62.

R561.1

B

1671-8194(2014)34-0236-02

猜你喜欢
透药电导胸水
侧链位阻效应对芴基分子电导的影响研究
超声脉冲电导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热奄包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探讨结核性胸水及癌性胸水的临床鉴别诊断
局限期小细胞肺癌合并胸水临床特点及预后因素分析
基于IEC标准的电阻表(阻抗表)和电导表的技术要求研究
胸水CEA、CD40、CYFR21-1对良、恶性胸水的鉴别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