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亚子在故乡黎里

2014-06-10 03:32李海珉
档案与建设 2014年6期
关键词:陆氏南社先哲

李海珉

(苏州市吴江区黎里镇木排浜5号,江苏苏州,215212)

爱国诗人柳亚子(1887-1958)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北厍大胜村,自12岁跟随父母迁居黎里镇周寿恩堂(现辟为柳亚子纪念馆)居住,至1927年因反对蒋介石遭到通缉被迫东渡日本,他在黎里镇生活了整整29年。在这里,他创办并实际领导了近代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并创办了《新黎里》报。留在家乡档案馆里的泛黄的资料,纪录了柳亚子早年的抱负与作为。

创建南社

1903年过后,柳亚子经常奔走于黎里和上海,先是进爱国学社读书,后来受健行公学礼聘成为国文教员,他与江苏省金山县的高天梅和松江县的陈陶遗三人合租了一套房子,称为“夏寓”。高天梅是同盟会江苏分会的负责人,1906年初夏的一天,高天梅引领柳亚子在吴淞口的海轮上秘密谒见了孙中山先生,之后柳亚子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为了配合同盟会的革命行动,柳亚子酝酿成立一个文学团体,与同盟会互为犄角,一文一武共襄革命成功。

经过两年的准备,1909年11月13日,在苏州虎丘正式成立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文学团体──南社。柳亚子、陈去病和高天梅是南社的三个主要发起人,他们对南社成立的宗旨都有一段解释。柳亚子说:“它的宗旨是反抗满清,它的名字叫南社,就是反对北庭的旗帜了。”陈去病说:“南者,对北而言,寓不向满清之意。”高天梅则说:“南之云者,以此社提倡于东南之谓。”看来,三位南社的发起者,柳和陈的解释最为相近,也最能揭示南社的本质。

辛亥革命前后,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斗争都紧紧围绕着一个主题,就是保清保皇保封建还是反清反皇进行民主革命。南社作为那个时代的产物,必然打上时代的阶级的烙印。它树起民主革命的旗帜,把推翻封建皇朝建立民主共和政体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南社与同盟会相呼应,同心协力同仇敌忾,推翻了满清皇朝的统治之后,大多数的成员还进行了反袁讨袁的斗争。

南社从1909年虎丘第一次雅集到1922年,一共举行了18 次雅集,人数由17 人发展到1182 人。在清末民初,读书人很少,而且参加南社必须具备一技之长,比如文章诗词写得好,或者善于书法、绘画、篆刻等,因此,当时的南社可以说囊括了大半个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再说南社还有许多分社,广东有粤社,苏北有淮南社,湖南有湘社,东北有辽社,浙江有越社,鲁迅先生也曾参加过南社的分社越社。如果把各分社也算上,那么总人数将超过三千人。

黎里柳亚子的家,俨然成为南社的大本营,南社成员络绎不绝地来来往往,他们针砭时弊,褒贬人物,共商国事。柳亚子出钱出力,积极编辑《南社丛刻》。

1923年,柳亚子又创建了新南社,柳亚子在《新南社成立布告》中说:“新南社的精神是鼓吹三民主义,提倡民众文学,而归结到社会主义的实行。”继新南社之后,1935年又成立了南社纪念会。

从南社的前身1907年“神交社”开始,到1935年南社纪念会结束,南社存在了28年,柳亚子领导南社28年,不断前进不断战斗。南社共出版《南社丛刻》22集23册,其中第3 至7 集,第9 至20 集都由柳亚子一人编订印行。因此,柳亚子被誉为南社的主帅和盟主。有人说“没有柳亚子就没有南社”,假如仔细研究一下南社的历史,就会承认此话并不过头。

创办《新黎里》报

1923年,柳亚子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会同黎里区教育会、县立第四高等小学等九个团体,团结了64位倾向进步的知识分子,成立了《新黎里》报社。柳亚子自任总编辑,毛啸岑任副总编辑。经过两个多月筹备,于4月1日正式发刊。《新黎里》报四开四版,每月1日、16日发行。初期每刊600份,中期达1000 份,最多达1120 份。发行范围颇广,国内遍布所有行省,国外发到南洋和美国。创刊伊始,《新黎里》气势凌厉,连续推出旅大问题、婚姻问题、劳动纪念等特刊。在担任繁重的总编工作之余,柳亚子撰写了一篇篇泼辣锐进、通俗易懂的白话文,提倡新文化,宣传社会主义的劳工问题。《新黎里》报以它崭新的面貌登上舞台,被家乡父老誉为“地方福音”、“时代明灯”。然而,这盏高高挑起在金镜湖畔的时代明灯,很快就触怒了横行桑梓的黑暗势力。邻镇芦墟有富绅陆氏父子三人,妄图置柳亚子于死地,扼杀《新黎里》在襁褓之中。

这场较量的导火线是分湖先哲祠。1923年4月9日,《新黎里》正常出刊后,柳亚子与二三好友前往芦墟,意欲恭谒杨公祠。杨公即杨廷枢,字维斗,明末反清义士。可是祠门紧锁无法入内,这已经是第三次吃闭门羹了,柳亚子一行只好在杨公祠外徘徊,忽然柳亚子发现祠侧别建了一座“先哲祠”。原来早在1917年6月20日,杨廷枢殉国270 周年忌辰,柳亚子曾偕吴江县令李暾庐前往杨公祠致祭,席间,柳亚子与芦墟陆欧安、沈长公等提议,在南栅切问书院旧址改建“分湖先哲祠”,祀奉分湖流域陆大猷、陆行直、袁黄、叶绍袁、洪祖烈、李枝芳、陆耀、郭频伽等八位先哲,春秋致祭,供人钦仰。该年年底,分湖先哲祠落成,柳亚子参加首次祀典。而眼前的“先哲祠”,没有正门可入,墙上嵌一石额“先哲祠”,丢掉了“分湖”二字;落款“后学陆荣光捐建”,时间署为“民国壬戌清和”。陆氏是芦墟巨富,陆荣光偕其两个儿子陆树棠、陆陛云,拥有良田千亩,且开设米行,平时依仗财势横行乡里。上年,陆氏父子从地方贿选中捞到巨款,从中取出一份,建此伪寺,擅自将原分湖先哲寺中八位先哲的木主神位移到这里。柳亚子见了非常反感。事后得知,杨公祠的钥匙本在寺僧手中,也是陆氏父子借口寺僧启闭无常而收了回去。次日,柳亚子致信陆氏长子陆树棠,提出重辟新门和恢复分湖先哲祠旧额两项要求:“如足下不以为然,仆当纠集同人,迎先哲神位,重归切问书院,诸先哲在天之灵实式凭之,定不以为仆好事也。何去何从,希即复为幸。”然而,陆氏态度蛮横,复信指责柳亚子“以区区细故,而以咬文嚼字之见掀风作浪,故意非难”,“使酒骂座,大逞狂奴故态,在弟视之,只可付之一笑,实无置辩之价值”。接下来,柳亚子又以2500言长书淋漓恣肆予以驳斥,陆氏仍强词夺理,极尽辩解反诬之能事。柳亚子迅即在《新黎里》推出“分湖先哲祠正名纪事”附刊两期,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让父老乡亲评判。结果,陆氏行径激起吴江和邻县地方人士的公愤。

与此同时,《新黎里》报劳动纪念特刊出版。陆氏父子经过仔细策划,由陆陛云发函密告江苏省省长韩国钧,诬告柳亚子为“过激党”,经常“奔走滇越,潜蓄异谋”,“鼓吹其劳农劳工主张,专以煽惑农工各界,希图推翻资本阶级,实行共产主义”。并以柳亚子《〈乐国吟〉后序》自署“李宁私淑弟子”和《新黎里·劳动纪念特刊》为证。

李宁,后通译作列宁。在古代,对自己所敬仰而无法直接聆听其教诲的前辈,只能从他的著作中吸取营养,就自称“私淑弟子”。到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澎湃于全中国,柳亚子虽然身居家乡但一直关心着国内外的形势变化,他敏锐地感觉到列宁的思想学说将是中国的希望。1922年,柳亚子编成了诗集《乐国吟》,在所撰的《〈乐国吟〉后序》末尾:“中华民国十一年岁不尽七日,将刊成,李宁私淑弟子柳弃疾自叙”,接着就请南社社友费公直镌刻了“李宁私淑弟子”印章。不仅如此,柳亚子还在《新黎里》报上发表了系列性的《拜孙悼李楼随笔》,号召人民大众在哀悼李宁(列宁)的同时追随孙中山先生进行三民主义革命。

6月初,吴江县署奉省长公署之命,勒令《新黎里》报停刊,指令县警察所对柳亚子和《新黎里》报从速调查。陆氏的阴谋得逞,叫嚣“折柳吹毛”,扬言要杀七个半头,头三名就是柳亚子、毛啸岑和沈长公。

面对压城的黑云,柳亚子镇定自若,他一面与沈长公等据理力争,一面吩咐毛啸岑遍游吴江18乡镇,向各界人士说明事实真相,请地方各界人士联名具保让《新黎里》复刊。吴江县警察所命警佐李涤负责调查《新黎里》报一案。李涤,字汝航,喜欢吟诗作画结交文人墨客,也是南社社友,一向敬仰柳亚子为人。李涤深入调查,主持正义,返回县警所后如实汇报。同时,吴江18 乡镇各界为柳亚子抗诬、请求继续发行《新黎里》报的函件犹如雪片似地飞进吴江县署,飞到江苏省长公署。

显然,情况对柳亚子与《新黎里》大为有利。陆氏父子再次密谋,派陆陛云赶赴北京,7月16日密告北洋政府内务部,呈上文本云:“现在该报虽经停刊,而柳亚子等私党多人,野心未已,意图死灰复燃。……查内地民智向不开通,一经被其蛊惑,难保不蠢蠢欲动。万一发生罢工、要挟等风潮,实于地方治安大有妨碍。”

8月13日内务部行文江苏省长公署时,《新黎里》报已于8月1日获准复刊,作了一些策略性的调整,总编辑名义上改由毛啸岑担任,柳亚子发表文章改用“重瞳”“YT”等化名。因此,8月20日,江苏省长公署向内务部呈报了查处情况云:“迭据该县各公团、各绅民先后来呈:柳亚子闭户读书,万无过激思想,系被陆陛云挟嫌朦控”,“嗣据该县知事刘式巽查明呈复前来,当以柳亚子等发行《新黎里》报纸,既据一再饬查,确为公正言论机关,并由各公团等证明,以后决不至有轨外言论发生,所请准于继续发行之处,姑准照办。”“至分湖先哲祠争执一案,并应督饬从速理结,勿任宕延,致生枝节。”

《新黎里》复刊后,实际的主持者仍然是柳亚子,顽强的战斗精神丝毫未减。正如柳亚子在《对于本报复活周年纪念底感想》中所说:“封得住的是报馆,封不住的是我们的嘴巴。吾们一息尚存,定要和恶魔奋斗,所以复活不复活,倒也不成问题。所可怕者,复活以后,因摧残而有戒心,因瞻徇而留情面,畏首畏尾,身其余几,到那个时候,复活者只是残余的躯壳,不复活者却是贵重的灵魂,这才是我们底奇耻大辱哩!”

事后,分湖先哲祠奉县署之令迁还切问书院,同年9月20日,吴江县知事刘式巽前往致祭。

1924年,柳亚子加入了改组以后的中国国民党,并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由于党务工作繁忙,特别是1926年2月柳亚子赴上海主持江苏省的党务工作,《新黎里》报宣布停刊。

《新黎里》报存在了三年,发行了82 期,影响巨大。由于《新黎里》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吴江及邻县闻风而动,“新”字号的报纸像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地涌现出来。1923年5月,《新震泽》创刊;7月,《新盛泽》诞生;11月,《新莘塔》和《新吴江》相继问世;10月,已经停刊的吴县《新周庄》复刊,同月又有《新严墓》开始发行。这些“新”字号的报纸都奋力地宣传新思潮、宣传新文化,为革命推波助澜。1923年10月,由柳亚子发起,《新黎里》和《新盛泽》《新周庄》三家报社在苏州召开会议,联合结成“三新公司”。1926年元旦,吴江11 家“新”字号的报纸在平望镇召开联欢会,公推柳亚子为主席,决议组织通讯社和报界联合会。柳亚子创办的《新黎里》报,不愧为“时代明灯”、“地方福音”。

猜你喜欢
陆氏南社先哲
“高处”与“低处”
茶山镇南社古村一隅
日本汉方医学对陆渊雷学术思想的影响研究
春日偕诗友登文华阁
漫画家许先哲:梦想不远,“镖人”为证
浅析《陆氏三世医验》痰证论治*
慷慨论交廿七年——论南社领袖陈去病与苏曼殊的交往
东莞茶山镇南社村
上海书隐楼史略
郑逸梅吐槽《南社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