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研究

2014-06-17 00:34窦卫霖王洁
对外传播 2014年3期
关键词:传播学话语政治

窦卫霖+王洁

近年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官方话语具有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理念、形成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概念界定

“所谓官方话语,是指国家领导人、官方文献或官方发言人发表的正式观点, 是一种包含具体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语言的具体使用。……官方话语具有政治话语和机构话语的双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机构的话语。”①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文化和跨语言。而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是通过人际和组织传播及大众媒介向所有外国人传播代表国家喉舌的国家领导人、发言人及政府机构发出的话语。

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结构可用图表归纳表示如下(如图1)。

二、我国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的现状

相比国外研究,我国官方话语对外传播多集中于外交学、国际政治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等领域,语言学研究学者介入很少。综合分析期刊文献、硕博论文以及专著,笔者发现,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相关研究:

第一,结合传播学理论的研究。传播学理论在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研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传播学理论对官方话语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思路:1.传播学领域的官方话语变迁研究,主要是梳理官方话语与传播的关系,以及官方话语的功能衍变。2.官方话语的传播模式研究和新媒体时代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这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后。3.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分析热点事件的官方报道,如“非典事件”、“汶川地震”、“3·14事件”、“甬温高铁事件”等等。或是,将其与外媒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中外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应对可能预见的一些报道冲突。这些研究较为偏重应用性、战略性、对策性,其中不少文章是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可见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对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研究、国际涉华舆情研究、中国媒体的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软实力与国际传播研究等等。②

第二,结合国际关系及外交学学科等的研究。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起着表达政治观点,在国际社会创建有利发展环境的作用。这些都与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等有很大关系,因此,结合上述学科的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也是一大热点。该方面的研究往往涉及国家形象构建、意识形态研究以及政治观点传播等等。

第三,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语言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包含有话语分析研究和官方话语文体特征研究。话语策略研究,如模糊性策略、闪避策略以及隐喻的运用等受到学者重视,其中语用模糊是学者们研究最多的话题。对于官方话语,模糊性既是一种语言特征,又是一种交际策略。语气隐喻是另一研究较多的话语分析话题。语气隐喻研究有助于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从而应用于政治实践。针对政治人物话语的文体特征研究也是一大热点,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温家宝、习近平等到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都有一些个案研究和中外比较研究。还有翻译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交语言的翻译以及对外报道的翻译策略等。这些都是通过研究官方话语的语言特点以更好地在国际事务中付诸实践。

总之,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相关研究大多是跨学科交叉研究时边缘性涉及官方话语。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论文多是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跨学科对官方话语进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在研究主体方面,对国家领导人话语的研究较多,以政府发言人为主体的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和对政府机构的公关宣传和组织标志系统的研究较少。研究素材多为演讲资料,而诸如领导人会谈和访谈、政府报告、政府声明、以及政府网站内容的研究较少。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效果研究对于官方话语对外传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针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层次的研究更少。有关官方话语的理论研究也较薄弱,只有极少的研究通过对政治语言的定义、研究历史和方法综述,从而研究媒介社会中政治语言的传播特点,并归纳和总结媒介社会中政治与语言的互动关系,并对媒介政治语言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三、重视提高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能力

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还有待学者们对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要从关系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的高度重视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能力的提高。endprint

近年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官方话语具有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理念、形成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概念界定

“所谓官方话语,是指国家领导人、官方文献或官方发言人发表的正式观点, 是一种包含具体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语言的具体使用。……官方话语具有政治话语和机构话语的双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机构的话语。”①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文化和跨语言。而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是通过人际和组织传播及大众媒介向所有外国人传播代表国家喉舌的国家领导人、发言人及政府机构发出的话语。

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结构可用图表归纳表示如下(如图1)。

二、我国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的现状

相比国外研究,我国官方话语对外传播多集中于外交学、国际政治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等领域,语言学研究学者介入很少。综合分析期刊文献、硕博论文以及专著,笔者发现,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相关研究:

第一,结合传播学理论的研究。传播学理论在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研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传播学理论对官方话语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思路:1.传播学领域的官方话语变迁研究,主要是梳理官方话语与传播的关系,以及官方话语的功能衍变。2.官方话语的传播模式研究和新媒体时代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这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后。3.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分析热点事件的官方报道,如“非典事件”、“汶川地震”、“3·14事件”、“甬温高铁事件”等等。或是,将其与外媒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中外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应对可能预见的一些报道冲突。这些研究较为偏重应用性、战略性、对策性,其中不少文章是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可见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对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研究、国际涉华舆情研究、中国媒体的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软实力与国际传播研究等等。②

第二,结合国际关系及外交学学科等的研究。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起着表达政治观点,在国际社会创建有利发展环境的作用。这些都与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等有很大关系,因此,结合上述学科的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也是一大热点。该方面的研究往往涉及国家形象构建、意识形态研究以及政治观点传播等等。

第三,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语言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包含有话语分析研究和官方话语文体特征研究。话语策略研究,如模糊性策略、闪避策略以及隐喻的运用等受到学者重视,其中语用模糊是学者们研究最多的话题。对于官方话语,模糊性既是一种语言特征,又是一种交际策略。语气隐喻是另一研究较多的话语分析话题。语气隐喻研究有助于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从而应用于政治实践。针对政治人物话语的文体特征研究也是一大热点,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温家宝、习近平等到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都有一些个案研究和中外比较研究。还有翻译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交语言的翻译以及对外报道的翻译策略等。这些都是通过研究官方话语的语言特点以更好地在国际事务中付诸实践。

总之,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相关研究大多是跨学科交叉研究时边缘性涉及官方话语。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论文多是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跨学科对官方话语进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在研究主体方面,对国家领导人话语的研究较多,以政府发言人为主体的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和对政府机构的公关宣传和组织标志系统的研究较少。研究素材多为演讲资料,而诸如领导人会谈和访谈、政府报告、政府声明、以及政府网站内容的研究较少。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效果研究对于官方话语对外传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针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层次的研究更少。有关官方话语的理论研究也较薄弱,只有极少的研究通过对政治语言的定义、研究历史和方法综述,从而研究媒介社会中政治语言的传播特点,并归纳和总结媒介社会中政治与语言的互动关系,并对媒介政治语言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三、重视提高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能力

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还有待学者们对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要从关系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的高度重视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能力的提高。endprint

近年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研究成为热点话题之一。官方话语具有表达政治观点、宣传政治理念、形成舆论导向、建构民众心理的重要作用。提高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效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一、概念界定

“所谓官方话语,是指国家领导人、官方文献或官方发言人发表的正式观点, 是一种包含具体目的的、受制于一定政治文化的语言的具体使用。……官方话语具有政治话语和机构话语的双重性,是政治人物或官方机构的话语。”①

在全球化背景下,对外传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跨文化和跨语言。而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是通过人际和组织传播及大众媒介向所有外国人传播代表国家喉舌的国家领导人、发言人及政府机构发出的话语。

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结构可用图表归纳表示如下(如图1)。

二、我国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的现状

相比国外研究,我国官方话语对外传播多集中于外交学、国际政治学以及新闻传播学等领域,语言学研究学者介入很少。综合分析期刊文献、硕博论文以及专著,笔者发现,研究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展开相关研究:

第一,结合传播学理论的研究。传播学理论在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研究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结合传播学理论对官方话语进行研究主要有以下几条思路:1.传播学领域的官方话语变迁研究,主要是梳理官方话语与传播的关系,以及官方话语的功能衍变。2.官方话语的传播模式研究和新媒体时代官方话语的对外传播,这主要集中在2010年之后。3.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案例分析,主要是分析热点事件的官方报道,如“非典事件”、“汶川地震”、“3·14事件”、“甬温高铁事件”等等。或是,将其与外媒的报道进行比较分析,从而得出中外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不同之处,以及如何应对可能预见的一些报道冲突。这些研究较为偏重应用性、战略性、对策性,其中不少文章是国家级课题的研究成果,可见国家近年来非常重视对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形象研究、国际涉华舆情研究、中国媒体的国际化战略研究、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软实力与国际传播研究等等。②

第二,结合国际关系及外交学学科等的研究。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起着表达政治观点,在国际社会创建有利发展环境的作用。这些都与国际关系学、外交学等有很大关系,因此,结合上述学科的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也是一大热点。该方面的研究往往涉及国家形象构建、意识形态研究以及政治观点传播等等。

第三,语言学角度的研究。语言学角度的研究主要包含有话语分析研究和官方话语文体特征研究。话语策略研究,如模糊性策略、闪避策略以及隐喻的运用等受到学者重视,其中语用模糊是学者们研究最多的话题。对于官方话语,模糊性既是一种语言特征,又是一种交际策略。语气隐喻是另一研究较多的话语分析话题。语气隐喻研究有助于分析人际关系和会话意义,从而应用于政治实践。针对政治人物话语的文体特征研究也是一大热点,从中国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温家宝、习近平等到美国总统布什、奥巴马,都有一些个案研究和中外比较研究。还有翻译学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外交语言的翻译以及对外报道的翻译策略等。这些都是通过研究官方话语的语言特点以更好地在国际事务中付诸实践。

总之,以官方话语对外传播为主题的研究论文数量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相关研究大多是跨学科交叉研究时边缘性涉及官方话语。从研究方法来看,大部分论文多是在案例分析法的基础上,跨学科对官方话语进行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较少。在研究主体方面,对国家领导人话语的研究较多,以政府发言人为主体的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研究和对政府机构的公关宣传和组织标志系统的研究较少。研究素材多为演讲资料,而诸如领导人会谈和访谈、政府报告、政府声明、以及政府网站内容的研究较少。官方话语对外传播的效果研究对于官方话语对外传播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而针对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层次的研究更少。有关官方话语的理论研究也较薄弱,只有极少的研究通过对政治语言的定义、研究历史和方法综述,从而研究媒介社会中政治语言的传播特点,并归纳和总结媒介社会中政治与语言的互动关系,并对媒介政治语言学理论框架的构建提出前瞻性的思考。

三、重视提高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能力

基于当前的研究现状,还有待学者们对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尤其是在以下三个方面要从关系国家形象和软实力建设的高度重视官方话语对外传播能力的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传播学话语政治
画与理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办公室政治
亚太区域合作的话语消退与重新激活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雷人话语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雷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