鋪渠擴渠周街掘缺乏規劃留後患

2014-06-23 18:47陈明金
澳门月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設計規劃部門

陈明金

5月,珠三角以及港澳地區多有暴雨,城市水浸問題成為熱門話題。澳門長期遭受水患困擾,本月內,氣象局多次在短時間內,錄得超過100毫米的雨量記錄,但情況有些出乎意料,去年5月經歷了三次嚴重水浸的內港、新橋、氹仔中心區和官也街等地方,基本上並無發生類似去年的水浸。同樣面對暴雨,時隔一年,差別所反映出的是:過去一年,工務局不斷鋪設新下水道,民署不斷對下水道進行擴容,雖然暫時紓緩了眼前的一些問題,但是,澳門的下水道工程已經到了“前鋪後掘、遍地開花”的地步;而另一方面,由此也可以說明,澳門好多下水道,首先就可能存在規劃、設計上的問題,先天不足,留下後患。

近年來,本人經常留意工務局和民署分別進行的下水道工程,經過聆聽專業人士意見、實地觀察、以及瞭解這兩個部門的工作情況得知:工務局早於2012年8月22日就發出了“氹仔東亞運大馬路及東亞運街”鋪設下水道的招標公告,最長施工期180 天。專業人士表示,去年5月多場暴雨時,這個工程的下水道仍然未接通,氹仔中心區的雨水未能經過柯維納馬路、東亞運街、東亞運大馬路的下水道排出海,導致嚴重水浸。至於輕軌工程、以及個別社會人士所講的民署“通渠不力”,並不是主要原因。

正如賈利安局長日前在回覆本人書面質詢中所提及的,在本月的暴雨前,政府紓緩水浸的短期工作,例如,賈伯樂提督街、氹仔體育路的下水道工程、柯維納大馬路至東亞運大馬路的下水道擴容工程均已完工,改善了區內的排水能力。專業人士表示,本月多場暴雨未發生嚴重水浸,與多項下水道工程已完工有直接關係,至於內港,主要是因為無發生海水倒灌。

至於民署的工作,去年5月氹仔官也街水浸之後,商戶損失慘重,居民普遍批評,政府耗費公帑在奧林匹克體育中心附近興建雨水泵房,使得物無所用。事後,民署很快發出“氹仔奧林匹克大馬路雨水渠擴容工程”招標公告,去年12月動工。民署網站本月19日發出的消息指,為提升氹仔黑橋街及地堡街一帶的排洪能力,民署在奧林匹克大馬路進行的雨水渠擴容工程已完工,所建造的一條長110米、直徑1.65米的雨水排水渠,連接到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現有的收集雨水設施,相信可緩解區內出現水浸的情況。

另外,今年4月,民署已展開氹仔拉哥斯街、大連街的下水道工程,建造較大直徑的排水渠及集水井;由工務局的招標公告可知,該局還將展開路環小型賽車場西側路段鋪設下水道、新城填海區B區臨時明渠建造等工程。

有水患,當然要治。上述大部份下水道工程都在氹仔,但所涉及的馬路多不在舊城區,由工程情況來看,多條馬路、街道的下水道,一是,不足應付排水;二是,未連接到收集雨水的設施,互不暢通。在澳門,“慣例”似乎是,工務局等主要負責下水道的規劃、設計、鋪設,之後就可以“耍手”;民署主要負責“執手尾”,要做下水道的擴容、疏通、維護。長期以來,澳門下水道工程密集,但往往卻是前鋪後掘,不斷反復施工,耗費公帑。作為工務局等部門,當初究竟是如何規劃、設計、鋪設的?由哪個部門、甚麼人、憑甚麼依據規劃、設計?是否有足夠的前瞻性,由哪些上級專業人士審核把關?翻查過往的招標記錄,大多數下水道工程,長期由少數幾家公司“反復”中標,工程質量是否有足夠監管?至於民署,又如何科學擴容、疏通、維護?

澳門地少人多,高度密集,要創造維護良好的社會生活環境,居民不僅需要地上的建設藍圖,也需要地下的安全規劃建設。但是,對於地下規劃建設,居民看不到,政府不講,居民蒙在鼓裡,例如,每次水浸,居民只能逆來順受。因此,本人建議,政府首先應該增加透明度,向居民說明全澳下水道的設計、規劃情況,以便居民知情和監督;上級部門官員應明確對工務局、民署等部門的要求,例如,工程是按“多少年一遇”而規劃、設計、建造或擴容,主管官員應該接受績效評審並公開結果,例如,反復前鋪後掘,勞民傷財,必須追究責任;工務局規劃、設計、鋪設下水道,民署“執手尾”,應該整合協調,理順兩者的權責和分工;內港治水計劃,不能拖過一屆又一屆政府,民署先設計方案,工務局半路“殺出”,哪個部門做,都應該及早動工,為民消除後患;新城填海造地應該以“百年一遇”規劃、設計、建造地下管網,力爭避免再“前鋪後掘、遍地開花”的惡性循環。

猜你喜欢
設計規劃部門
張維迎 城市應為人而建
立體訓練
張高麗「十三五」規劃 要加快經濟轉型
燃點
定南縣長談全民招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