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

2014-07-05 11:38倪海斌吴琪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7期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

倪海斌+吴琪

[摘要] 目的 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 8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吲达帕胺缓释片1.5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每日4 mg,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疗程为8周。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65.0%、47.5%,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观察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较好地控制血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是治疗高血压较理想的降压药物之一。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缓释片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7-0052-03

Efficacy of perindopril and indapamide SR in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NI Haibin WU Qi

Beilun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Ningbo City in Zhejiang Province,Ningbo 3158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erindopril and indapamide in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Methods Eighty cases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of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indapamide, 1.5 mg/d,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perindopril 4 mg, adjusted the dose according to blood pressure, treatment for 8 weeks.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 after treatment,systolic an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0.05),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mo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the efficiency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65.0%, 47.5%,the total efficiency were 95.0%,72.5%, respectively, the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Pecitabine combined indapamide in treatment of essential hypertension can better control blood pressure,and no significant adverse events,is one of the ideal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antihypertensive drugs.

[Key words] Essential hypertension; Perindopril; Indapamide SR

原发性高血压是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我国发病率逐年升高。高血压治疗的目的是尽量将患者的血压降至正常范围或可接受水平,减少高血压所引起的靶器官损害的危险性,同时最大限度地避免降压药物引起的副作用[1]。结合患者的具体特点和药物特性,选择合理的降压药物或组合为目前临床治疗高血压的方向之一[2]。培哚普利为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之一,吲达帕胺为非噻嗪类利尿药,本研究旨在探讨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者。其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最小40岁,最大72岁;病程3个月~12年,平均(5.1±1.8)年;全部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高血压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endprint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对照组予吲达帕胺缓释片(法国施维雅公司生产)1.5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天津制药)每日4mg,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疗程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每周查测血压和心率。每日测1次血压,每次测3遍,取相近2次的均值为血压值。治疗前后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各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生物化学指标。

1.4 评价标准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制定疗效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10mmHg或未达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1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且未达正常范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7]。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比较(x±s,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ta=6.752,tb=4.347,tc=7.236,td=6.327, P<0.05

2.2两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65.0%、47.5%,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7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n(%)]

2.3 用药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观察组出现头晕、乏力2例,未予特殊处理。对照组出现咳嗽8例、头部不适2例,2例不能耐受,停药后消失,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定,通常需要终身治疗[5]。高血压的治疗目前认为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使70%~80%的患者血压达标,减少单一药物剂量,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药物取长补短,减轻或抵消某些不良反应[6]。目前临床上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7]。培哚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减慢缓激肽降解,增加前列腺素生成,从而达到有效降压的作用。同时培哚普利还具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分泌、改善心肌缺血、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的作用[8,9]。

吲达帕胺缓释片为非噻嗪类吲哚啉衍生物,通过抑制远端肾小管皮质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而发挥利尿作用,除具有轻度利尿及钙拮抗作用,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向钙离子流,促进前列腺素PGE2和PGI2合成,抑制血栓素A2,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降低血管对血管加压胺的超敏感性,降低血管收缩力及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10]。

崔国哲等[11]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吲达帕胺,5mg/d,治疗组同时联合培哚普利(2~4)mg/d,疗程1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且对照组血钾降低,血糖、总胆固醇升高,而治疗组血钾、血钠、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从而证实吲达帕胺缓释片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田明[12]将确诊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吲达帕胺2.5 mg/d或5 mg/d;治疗组联合培哚普利,4 mg/d,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提示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0% vs 72.5%,P<0.05),与王政标[13]、王栋[14]、翟哲民[15]、唐桂莲等[16]的报道也是相符的。

综上,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较好地控制血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高血压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60.

[2] 张洪波. 吲达帕胺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5(3):43.

[3] 许雨良. 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对血管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的作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6):794-79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 陈健康. 吲达帕胺治疗4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2009,17(21):838-839.

[6] 张春伟. 吲哒帕胺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2, (5):73-74.

[7] 柯水旺,曾海生,邓朝晖,等.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流变学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5):96.

[8] 田翔.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l,27(6):1064-1065.

[9] 韩双林.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09,15(4):132-133.

[10] 周荣辉,叶凤朝.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 现代医院,2012,12(11):43-44.

[11] 崔国哲. 培哚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06-107.

[12] 田明.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64-65.

[13] 王政标. 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2,18(1):62-63.

[14] 王栋. 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8l例临床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07-1308.

[15] 翟哲民. 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31-132.

[16] 唐桂莲,景周芳.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07, 23(6):807-808.

(收稿日期:2013-11-25)endprint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对照组予吲达帕胺缓释片(法国施维雅公司生产)1.5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天津制药)每日4mg,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疗程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每周查测血压和心率。每日测1次血压,每次测3遍,取相近2次的均值为血压值。治疗前后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各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生物化学指标。

1.4 评价标准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制定疗效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10mmHg或未达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1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且未达正常范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7]。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比较(x±s,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ta=6.752,tb=4.347,tc=7.236,td=6.327, P<0.05

2.2两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65.0%、47.5%,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7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n(%)]

2.3 用药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观察组出现头晕、乏力2例,未予特殊处理。对照组出现咳嗽8例、头部不适2例,2例不能耐受,停药后消失,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定,通常需要终身治疗[5]。高血压的治疗目前认为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使70%~80%的患者血压达标,减少单一药物剂量,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药物取长补短,减轻或抵消某些不良反应[6]。目前临床上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7]。培哚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减慢缓激肽降解,增加前列腺素生成,从而达到有效降压的作用。同时培哚普利还具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分泌、改善心肌缺血、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的作用[8,9]。

吲达帕胺缓释片为非噻嗪类吲哚啉衍生物,通过抑制远端肾小管皮质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而发挥利尿作用,除具有轻度利尿及钙拮抗作用,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向钙离子流,促进前列腺素PGE2和PGI2合成,抑制血栓素A2,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降低血管对血管加压胺的超敏感性,降低血管收缩力及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10]。

崔国哲等[11]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吲达帕胺,5mg/d,治疗组同时联合培哚普利(2~4)mg/d,疗程1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且对照组血钾降低,血糖、总胆固醇升高,而治疗组血钾、血钠、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从而证实吲达帕胺缓释片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田明[12]将确诊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吲达帕胺2.5 mg/d或5 mg/d;治疗组联合培哚普利,4 mg/d,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提示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0% vs 72.5%,P<0.05),与王政标[13]、王栋[14]、翟哲民[15]、唐桂莲等[16]的报道也是相符的。

综上,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较好地控制血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高血压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60.

[2] 张洪波. 吲达帕胺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5(3):43.

[3] 许雨良. 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对血管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的作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6):794-79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 陈健康. 吲达帕胺治疗4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2009,17(21):838-839.

[6] 张春伟. 吲哒帕胺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2, (5):73-74.

[7] 柯水旺,曾海生,邓朝晖,等.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流变学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5):96.

[8] 田翔.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l,27(6):1064-1065.

[9] 韩双林.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09,15(4):132-133.

[10] 周荣辉,叶凤朝.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 现代医院,2012,12(11):43-44.

[11] 崔国哲. 培哚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06-107.

[12] 田明.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64-65.

[13] 王政标. 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2,18(1):62-63.

[14] 王栋. 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8l例临床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07-1308.

[15] 翟哲民. 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31-132.

[16] 唐桂莲,景周芳.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07, 23(6):807-808.

(收稿日期:2013-11-25)endprint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1.2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治疗前停用其他降压药物。对照组予吲达帕胺缓释片(法国施维雅公司生产)1.5mg/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天津制药)每日4mg,根据血压情况调整剂量,疗程8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前后每周查测血压和心率。每日测1次血压,每次测3遍,取相近2次的均值为血压值。治疗前后用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检测各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等生物化学指标。

1.4 评价标准

依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制定的2010年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4]制定疗效标准:显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10mmHg或未达正常范围但下降>20mmHg;有效:舒张压下降至正常范围,下降≤10mmHg,或舒张压下降10~2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无效:舒张压下降<10mmHg,或收缩压下降<30mmHg且未达正常范围。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7]。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两独立样本比较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收缩压和舒张压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BP、DBP的变化情况比较(x±s,mmHg)

注:与治疗前比较,ta=6.752,tb=4.347,tc=7.236,td=6.327, P<0.05

2.2两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显效率分别为65.0%、47.5%,总有效率分别为95.0%、72.5%,两组疗效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χ2=6.378,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比较[n(%)]

2.3 用药安全性观察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其中观察组出现头晕、乏力2例,未予特殊处理。对照组出现咳嗽8例、头部不适2例,2例不能耐受,停药后消失,两组患者的肝肾功能未见明显异常。

3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目前尚未阐明,目前认为高血压是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原发性高血压诊断一旦确定,通常需要终身治疗[5]。高血压的治疗目前认为不同降压机制的药物小剂量联合应用可以取得较好的疗效。临床上两种降压药联合使用不但可使70%~80%的患者血压达标,减少单一药物剂量,而且还可以使不同的药物取长补短,减轻或抵消某些不良反应[6]。目前临床上常用降压药物可归纳分为五大类,即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7]。培哚普利是第三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具有抑制血管紧张素Ⅰ转换为血管紧张素Ⅱ,减慢缓激肽降解,增加前列腺素生成,从而达到有效降压的作用。同时培哚普利还具有降低交感神经兴奋、减少儿茶酚胺分泌、改善心肌缺血、增加肾血流量、改善肾功能的作用[8,9]。

吲达帕胺缓释片为非噻嗪类吲哚啉衍生物,通过抑制远端肾小管皮质重吸收水分和电解质而发挥利尿作用,除具有轻度利尿及钙拮抗作用,还具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内向钙离子流,促进前列腺素PGE2和PGI2合成,抑制血栓素A2,促进血管内皮细胞产生内皮源性血管舒张因子(E-DRF);降低血管对血管加压胺的超敏感性,降低血管收缩力及血管对升压物质的反应性,从而发挥降低血压的作用[10]。

崔国哲等[11]将80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予吲达帕胺,5mg/d,治疗组同时联合培哚普利(2~4)mg/d,疗程12周,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64%,且对照组血钾降低,血糖、总胆固醇升高,而治疗组血钾、血钠、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变化,从而证实吲达帕胺缓释片联合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对肝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田明[12]将确诊的9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予吲达帕胺2.5 mg/d或5 mg/d;治疗组联合培哚普利,4 mg/d,8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达87.0%,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9.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少,提示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本研究表2、3结果显示,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8周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95.0% vs 72.5%,P<0.05),与王政标[13]、王栋[14]、翟哲民[15]、唐桂莲等[16]的报道也是相符的。

综上,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可以较好地控制血压,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是治疗高血压较理想的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 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60.

[2] 张洪波. 吲达帕胺与依那普利联合应用治疗中、重度高血压疗效观察[J]. 实用药物与临床,2005,5(3):43.

[3] 许雨良. 培哚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及对血管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的作用[J]. 浙江临床医学,2013,15(6):794-795.

[4]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39(7):579-616.

[5] 陈健康. 吲达帕胺治疗40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保健,2009,17(21):838-839.

[6] 张春伟. 吲哒帕胺联合培哚普利对老年高血压病人血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J]. 内蒙古中医药,2012, (5):73-74.

[7] 柯水旺,曾海生,邓朝晖,等.不同年龄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及血流变学分析[J].现代医院,2013,13(5):96.

[8] 田翔.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的影响[J]. 实用医学杂志,201l,27(6):1064-1065.

[9] 韩双林. 培哚普利吲达帕胺片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当代医学,2009,15(4):132-133.

[10] 周荣辉,叶凤朝.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缓释片治疗中青年高血压疗效观察[J]. 现代医院,2012,12(11):43-44.

[11] 崔国哲. 培哚普利与吲达帕胺联合治疗高血压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6):106-107.

[12] 田明.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分析[J]. 中国医药导报,2010,7(30):64-65.

[13] 王政标. 培哚普利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肾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学,2012,18(1):62-63.

[14] 王栋. 缬沙坦联合吲哒帕胺治疗老年高血压8l例临床效果观察[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07-1308.

[15] 翟哲民. 吲达帕胺治疗高血压患者60例临床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6):131-132.

[16] 唐桂莲,景周芳. 培哚普利联合吲达帕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 现代医药卫生,2007, 23(6):807-808.

(收稿日期:2013-1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原发性高血压
胱硫醚β—合成酶G919A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meta分析
原发性高血压应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治疗的临床分析
血浆LP—PLA2水平与中青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
对高血压患者给予社区护理干预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研究
脂联素、同型半胱氨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与高血压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
依托团队服务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家庭血压自我检测模式的效果评价
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的治疗效果
比索洛尔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卡维地洛联合螺内酯治疗高血压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