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规则抗体血液的处理及应用探讨

2014-07-05 14:54冯刚丽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17期
关键词:处理血液应用

冯刚丽

[摘要] 无偿献血工作中,随着免疫血液学技术的发展和长期输血实践的积累,检测技术不断创新,采集的血液中不规则抗体筛查率不断提高。不规则抗体血液不经处理,患者输注后会出现一系列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危及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将此类血液报废,既浪费血液资源又加重了血液的供需矛盾。对此类血液进行科学管理及合理的处理后应用于临床,不但缓解了血液的紧张供应又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

[关键词] 不规则抗体; 血液; 处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331.1;457.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17-0082-04

The process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lood containing irregular antibodies

FENG Gangli

Blood Distribution Department of Xiantao Blood Bank in Hubei Province, Xiantao 433000,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mmunohematology technology and the experience accumulation of blood transfusion as well as the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detection technology, the screening test rate of irregular antibodies in the collected blood has been improving. Patients transfused with the blood containing irregular antibodies could suffer a series of fatal blood transfusion reactions which often endanger recipients health and life. Dumping such blood containing irregular antibodies is a waste of blood resource. It also increases th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blood supply and demand. With a scientific management and appropriate processing, blood containing irregular antibodies can not only ease the blood supply shortage but also ensure the transfusion safety to clinical practice.

[Key words] Irregular antibodies; Blood; Processing; Application

不规则抗体又称意外抗体,是指血清中抗-A、抗-B以外的其他血型抗体。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人群流动性加大和医疗技术的提高及大型手术的开展,输血工作出现新的问题,即用血量增加,大量输血和反复输血的病例增多,人群血型差异加大,不规则抗体的重要性凸显出来。直接输注此类血液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输血反应,为此,笔者就不规则抗体血液的科学处理及应用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1 不规则抗体筛查的重要性

由于血液系统的不规则抗体可能导致输血反应,轻者引起畏寒、发热,重者红细胞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甚至危及受血者的生命。此外对孕妇而言,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影响新生儿器官的发育,并抑制他们的智力发育,严重危及新生儿生命。卫生部明文规定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要接受多次输血者必须做抗体筛选试验。因此,抗体筛查是必要的,其重要性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2]。

1.1无偿献血采集的血液进行抗体筛查

无偿献血采集的血液进行抗体筛查可以有效管理不规则抗体血液的捐助,避免由于献血者血液中不规则抗体引起患者红细胞破坏而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减少不必要的血液浪费,降低血液成本。

1.2 实行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

实行患者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可以有足够的时间选择不包含针对不规则抗体的相应抗原的血液,从而防止含有抗原的血液输注含有相应的抗体的患者体内,并引起溶血输血反应,以确保输血安全。

1.3孕妇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

尽早发现不规则抗体,可以在孕期进行新生儿溶血病的预防和治疗,减少不规则抗体给胎儿或新生儿带来的伤害,减轻新生儿溶血病的程度,提高胎儿或新生儿的身体素质[3-9]。

2 不规则抗体血液的处理方法

2.1采用高浓度甘油慢冻法处理

在血液采集2~6 d内,经离心分离出血浆、白细胞及血小板,向剩余浓缩红细胞内加入57.1%甘油溶液,1U浓缩红细胞加入甘油160 mL,1.5U浓缩红细胞加入甘油240mL,2U浓缩红细胞加入甘油320mL。使甘油最终浓度为40%。在加甘油的同时要不断振荡,速度应先慢后快,15~20min加毕。在室温平衡30min后,放入-80℃低温冰箱保存,并做好标识。美国FDA允许此法保存期为10年[10]。

2.2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洗涤

采用封闭式或开放式洗涤法将不规则抗体血液制备成红细胞回收率≥70%,血浆蛋白清除率≥98%,白细胞清除率≥80%。外观无凝块、溶血、气泡,上清液澄清透明的洗涤红细胞(WRC)。endprint

2.2.1封闭式三联盐水袋洗涤法 三联盐水袋为3个容积为350~400 mL、单袋用塑料管道相连的密闭无菌无热源系统。每袋内装有200 mL注射用生理盐水,主袋连接穿刺针头1个。三个袋子之间用塑料夹子夹住,彼此不相连。①保存期内的不规则抗体血液用作洗涤红细胞的原料。②将三联盐水袋主袋上的针头插入红细胞袋的进针座内,把主袋内200 mL盐水加入红细胞袋内,充分混匀后,倒流入三联袋主袋内。③四个袋子分别装于离心套桶中配平后,对称放入贺利离心机内,在转速3600转/min、温度4℃条件下,离心8 min。④离心后将装有血液的血袋悬挂于支架上,将上清和白膜分入空袋内,热合切断与废液相连的塑料管,弃去废液袋。⑤重复②~④步骤,依次洗涤红细胞3次。⑥洗涤红细胞制品在三联袋的末袋内,将与末袋相连的塑料管内充满红细胞,分段热合留样本,用以临床鉴定血型和交叉配型。

2.2.2集采血与洗涤于一体的洗涤方法 洗涤后增加红细胞保存时间,减少在洗涤过程中对血液的污染。首先将血液置于母袋中CPD液中分离,将上层血浆移至空袋,将导管密封,血浆备用;再将第三袋中Map液移至母袋中混匀,进行第一次洗涤;将第四袋一部分Map液移至母袋中混匀,进行第二次洗涤;重复操作,进行第三次洗涤;将第四袋中剩余的Map液全部移至母袋中,密封,断掉第三、四袋,将母袋中红细胞与Map液混匀即可,此集采血与洗涤于一体,使用方便、安全,可在(4±2)℃保存30d[11]。

2.2.3开放式洗涤法 用普通医用生理盐水,在百级超净台内连接洗涤:①将有效期内检测合格不规则抗体血液放入洁净工作台,并悬挂于分浆架上。②在超净台上用无菌操作将0.9%生理盐水加入被洗涤的红细胞袋内(1U红细胞灌注100 mL,2U红细胞灌注200 mL),边灌注边轻轻混匀。灌注完后,热合配平。③放入贺利氏离心机,以转速3600转/min、温度4℃离心8min。④在超净台上将上清液及白膜分入废液袋中。⑤如此重复②~④步骤常规反复洗涤3次,最后一次分出上清液和白膜后,将0.9%氯化钠注射液灌注其中(1U灌注 50mL,1.5U灌注75mL, 2U灌注100 mL),轻摇血袋使其混匀后,热合并分段留样。

2.2.4机器洗涤法 按规定的方法在洗涤仪器上安装配套的耗材,安装完毕后,将有效期内检测合格不规则抗体血液通过无菌接管机与安装好的耗材热封管连接,连接成功后启动仪器进行自动洗涤。机器洗涤红细胞回收率91%,白细胞清除率99.71%,血浆蛋白清除率99.61%,洗涤效果优于手工洗涤的红细胞回收率81%,白细胞清除率80.85%,血浆蛋白清除率99.16%。同时也避免在洗涤过程中血液污染,保证制备过程的无菌,但成本较手工高。目前国内应用较少[11]。

3 不规则抗体血液的应用

建立Rh(D)不规则抗体献血者电子档案,将其捐献的血液制备成冰冻红细胞保存,供交叉配血实验成功的相同血型患者输注。避免血液中的不规则抗体引起病人红细胞的破坏导致溶血性输血反应。输血治疗的患者检测出不规则抗体,可预先自身储备血液,用于这类患者的择期手术。根据输血治疗的患者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在不规则抗体献血者电子档案中选择不含有针对某抗体响应抗原的血源,从而防止因输注含有某抗体相应抗原的血液而引起的溶血性输血反应,保证输血安全。

Rh(D)以外的不规则抗体血液以及缺乏同型血时,进行不同型红细胞相容性输注,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后供交叉配血实验主侧相合的患者使用。将检测合格的不规则抗体血浆送到血液制品公司。制备成抗体血清,用于稀有血型的检测。

4 仙桃市血站2011~2013年不规则抗体献血者献血人次统计

仙桃市血站2011年总计献血5 464人次,其中不规则抗体献血28人次,所占百分比为0.5%;2012年总计献血5 036人次,其中不规则抗体献血,23人次,所占百分比为0.4%;2013年总计献血6 299人次,其中不规则抗体献血48人次,所占百分比为0.8%。

5 讨论

正常情况下,人体血液中不存在不规则抗体,但可通过输血、母婴血型不合的妊娠或血液制品的免疫刺激等产生不规则抗体。虽然不规则抗体在国内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仅为0.3%~2%,但如果输注不经处理的不规则抗体血液患者就有致命的危险[12-15]。其中Rh血型系统的不规则抗体比较常见。我国汉族人群Rh血型系统以D抗原阳性最为多见,这是因为与我国将D抗原的检测作为血液及输血前的常规检查有关。将检测出Rh(D)阴性的血液制备成冰冻红细胞,实行有效的冷链储存,科学管理,使得大多数Rh(D)阴性受血者可以得到同型Rh(D)阴性红细胞的有效输注,降低Rh(D)阴性受血者的输血风险。如果Rh(D)阴性受血者缺乏同型血时,制备成洗涤红细胞后可进行不同型红细胞相容性输注,如AB型RhD阴性患者在缺乏同型血时,可选择A型、B型或O型RhD阴性的洗涤红细胞输住,但交叉配血实验主侧要相合。

临床上对于抗-D以外的其他不规则抗体通常是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困难时,再做进一步不规则抗体筛查时才发现。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存在与否无规则可循,不规则抗体主要通过妊娠或输血等途径接触到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后产生。根据人体免疫初级和二级应答反应的原理,机体第1次接触到外来抗原后,产生特异性抗体并逐渐升高,2周左右达高峰维持一段时期后逐渐下降。如不再受相应抗原刺激,以后终将检测不出抗体。初级应答后再接受同样抗原刺激,常诱发二级应答(记忆应答),再一次刺激将加速和增强免疫应答。二级应答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主要是IgG抗体。在我国最易产生血型不规则抗体的是Rh系统,其次是MNSs系统。Rh系统不规则抗体除抗-D外,抗-E、抗-C、抗-e、抗-c等也较为常见。现在临床上已开展了Rh(D)抗原的常规检测,对Rh(D)阴性的受血者进行同型输血,但Rh(E、C、e、c)阴性患者并没有同型输注,因此产生抗-E、抗-C、抗-e、抗-c的概率较大。这些抗体进入人体同样引发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15]。如果抗-E、抗-C、抗-e、抗-c等不规则抗体血液制备成洗涤红细胞使其不规则抗体98%或者全部清除后进行输注,可避免或减轻不规则抗体引发的输血反应的发生[16,17]。或对此类需要输血的患者进行抗体筛查,可及早发现不规则抗体。从而准备不含有针对某抗体响应抗原的血液输注。也可预先自身储备血液,待其需要输血时输注。endprint

对筛查出有自身抗体的受血者原则上能不输血,尽量不要输血。在紧急用血情况下,可考虑输注相合的洗涤红细胞。ABO血型定型系统中,坚持正反定型,在正定型试剂中增加抗-A1、抗-AB及抗-H 。抗-AB用来确认弱A和弱B抗原;抗-A1用来鉴定A亚型;抗-H用来鉴定亚型及孟买型。只有正反定型结果相符才能正确判定ABO血型,以防不规则抗体漏检,增加ABO血型系统不规则抗体检测率。

但是我国《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只要求输注红细胞需做交叉配血实验,而血浆和单采血小板只需同型输注,并没有要求输注前需要交叉配血。不规则抗体溶解在血浆中,随着临床血浆用量的大幅提高和单采血小板的广泛应用,献血者不规则抗体的风险越来越大。输血前检查是一项具有高度责任性和技术性的工作,实验者必须严格遵守技术操作规程,熟练和灵活应用现代血清学实验的原理和技术,对所得的实验结果给予全面、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因为不规则抗体筛查可出现假阳性结果,应与不规则抗体区别,以免延误患者的输血治疗。

临床上急性溶血反应多由ABO血型不相容输血引起,人为差错是其主要原因;迟发性溶血反应多由ABO以外血型不相容输血所致,输血前检查不规范是其主要原因。如何规范采血机构和临床输血机构对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对不规则抗体的献血者和受血者的管理,是我们将要面临的新问题。笔者呼吁采供血机构、临床输血机构以及社会应共同建立多血型已知抗原的血型电子档案库。一则可以解决有不规则抗体患者的输血,二则也可为稀有血型患者提供相合血源。再则也是为容易被忽略的低频抗原的抗体和以往所产生的抗体已降至难以检测出的水平的人群提供重要参考资料。除Rh(D)抗原的其他不规则抗原(E、C、e、c)及ABO 血型系统的A1、A2等不规则抗原也应作为输血前常规的检测项目之一。临床输血机构应提高不相容性的检测率,有效避免漏检。临床输血前常规检查中进行抗体筛查和鉴定,可缩短反复交叉配血所耗费的时间,防止紧急用血时找不到相容的献血者而延误救治;对抗体筛查阳性并且抗体特异性确定的受血者可选用无相应抗原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和输注;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的筛查和鉴定对保证输血安全特别是有输血史或妊娠史的妇女,可有效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的发生。

不规则抗体是血型免疫抗体中最主要的抗体,每输1U血液使受血者致敏的风险为1%~1.6%,多次反复输血产生同种抗体的概率为15%~20%。因此也提醒医务工作者在给患者进行输血治疗时权衡利弊,要科学合理地运用血液,避免不必要输血给受血者造成的伤害。

6结论

不规则抗体血液,大部分血站都直接采用报废制度。这不仅仅是对血液资源的浪费,也使少数不规则抗体受血者更加难以找到合适的血源,加重了血液供应的紧张程度。在目前情况下,采供血机构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不规则抗体的检测率,规范对这类献血者的管理。仙桃市血站2011~2013年不规则抗体献血者献血人次统计情况得出,仙桃市2011~2013年不规则抗体检测阳性率符合我国的检出率。对不规则抗体血液采取科学合理的处理应用于临床后,没出现一例因不规则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18-20]。由此得出结论,虽然是少数血液含不规则抗体,但不规则抗体血液采取科学合理地处理后,应用于临床既解决了少数不规则抗体人群用血困难,缓解血液紧张的供需矛盾又提高了输血的安全性,是现代医疗安全值得倡导的措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 [S].2000.

[2] 程建良,程志,许维涛,等. 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重要性[J]. 心理医生,2011,(9):1308.

[3] 郝琼,夏华红,陈锋. 湖北省仙桃市无偿献血血液标本检测情况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7):140-141.

[4] 王葆昶. 不规则抗体产生原因浅释[J]. 北京医学,2008, 30(12):743.

[5] 代琼,刘炳,胡伟,等.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11,24(7):604-605.

[6] 顾红.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对输血安全的影响[J]. 河北医学,2012,18(8):1178-1180.

[7] 李文静,蒋学兵,王燕菊,等. 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输血安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17):2065-2066,2068.

[8] 晋向芳. 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的临床意义与价值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10(31):52-53.

[9] 符晓玲,冯学冠,郑三,等. 择期手术患者输血前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9):130-131,134.

[10] 邹文涛,梁兵,田兆蒿. 冰冻红细胞的制备方法、质量研究及临床应用[J]. 中国输血杂志,2006,19(3):254-257.

[11] 崔英,张庆利,吴立华. 洗涤红细胞的制备与应用[J]. 中国健康月刊,2011,30(5):93-95.

[12] 张晨光,姚婧婧,庞桂芝,等. 血型不规则抗体检测的方法学评价[J]. 检验医学,2010,25(12):929-932.

[13] 韩梅宁,范乃权,韩鹏. 运用3种方法检测Rh不规则抗体的临床应用[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09,22(12):659-661.

[14] 李晓荣,鲁思文,詹晓燕. 不规则抗体筛查与临床安全输血[J]. 中国医药指南,2010,8(3):77-78.

[15] 高志峰,胡丽华.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分析应用[J]. 临床血液学杂志,2012,25(10):636-637.

[16] 陈莉萍. 不规则抗体筛查在临床输血中的价值与意义[J]. 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4):371-372.

[17] 王葆昶. 安全输血的几点体会[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8,29(1):71-73.

[18] 郝琼,夏华红. 流动采血车采血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探讨[J]. 中国当代医药,2013,20(11):163-164.

[19] 陈蕾. 护理安全文化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9):114-116.

[20] 范建萍. 急诊科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措施[J]. 中国当代医药,2012,9(8):79-81.

(收稿日期:2014-03-07)endprint

猜你喜欢
处理血液应用
多彩血液大揭秘
神奇血液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会计与统计的比较研究
给血液做个大扫除
血液偏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