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不育的伦理学困境

2014-07-09 01:51王冰峰唐化勇
中国医学创新 2014年16期
关键词:不育症伦理学生殖

王冰峰唐化勇

男性不育的伦理学困境

王冰峰①唐化勇①

针对男性不育这一愈来愈突出的社会现象,首先阐述了其定义和患病原因,然后主要从伦理学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两部分,即男性患有不育症后的伦理学问题和诊断治疗中的伦理学问题。男性辅助生殖技术可实现患者的正常生育,但在供精上存在着诸多伦理学问题,而且对受孕女方也有一定的风险。最后介绍了精原干细胞移植法的研究现状及治疗男性不育中存在的伦理问题。

男性不育; 伦理学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 精原干细胞移植技术

当前工业高度发达,在社会和生活多重压力下,不育症发病率逐年攀升,是新世纪对人类健康危害极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就育龄夫妇而言,不育者的比例占了10%~15%,男性原因占30%左右,女性原因约为50%,男女共有因素占了近20%。受职业﹑环境﹑生活方式诸多因素影响,男性不育比例在今后呈现出继续升高的趋势[1]。此现象不仅对男性身心是一种创伤,易破坏家庭和睦,而且不利于社会人口平衡,威胁到人类繁殖。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男性不育症已有了多种治疗方法,给不育患者带来了福音,同时却也出现了许多伦理学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在当前应受到高度重视。

1 男性不育症

1.1 定义 育龄夫妇婚后同居且性生活正常,在未采取避孕措施的情况下,若1年以上女方未能成功怀孕,则可判断为不育症[2]。原因在于男方的称为男性不育症,占了已婚夫妇不育总比例的30%。正常生育需要两个前提条件,性功能正常,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因此,可将男性不育分为性功能障碍和性功能正常两种情况,男性不育诊断主要依赖于精液分析,故可将性功能正常时的男性不育症分为无/少/弱精子症及精子数正常性不育几类。

1.2 患者特点 近半个世纪以来,男性不育现象愈发明显,患者数量增多。其中,多数患者均为青壮年,年龄24~42岁,正处于人生的美好时期,是家庭的主力,和社会的中流砥柱。受我国传统思想禁锢,“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男子担负着传承家族的重任,不育症患者常因此而自卑,情绪波动较大,并表现出焦虑﹑紧张﹑失落的症状,人际关系也越来越差。

2 男性不育症引起的伦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伦理问题 在现实生活中,夫妇长期不育,尤其是原因在男方身上时,会带来一系列伦理问题。(1)对男性而言,失去了正常的男性功能,对其精神会产生严重的危害,以至于心理压力增大。容易变得自卑,在人前抬不起头。特别是绝对不育症(即无精子症)患者,除了本身生理痛苦,还要面对配偶﹑家人﹑朋友以及整个社会。因难以承受巨大压力而自杀或走向极端的例子在生活中时有发生,不利于社会稳定。(2)对女性而言,因无法正常怀孕,身心也会遭受巨大创伤。看到邻居或朋友亲戚怀孕产婴,嫉妒心加重,情绪难以控制,会因此变得悲痛绝望。同时在家族的地位也会有所下降,因为现实生活中,一旦女性不孕不育,男方家庭往往会将原因归于女性。最终导致夫妻矛盾加剧,破坏家庭和谐,甚至妻子因生理心理无法满足而发生婚外性行为,对传统的伦理道德形成挑战。(3)对男性家族而言,我国是宗法制国家,传宗接代尤为重要。若家族无后,会致使其祖上无光,尤其是男性父母,在邻里之间抬不起头,对下一代更加担心。

2.2 原因分析 (1)环境因素:职业工作需要,在劳动量较大﹑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的职业,如长途车司机﹑厨师﹑化学工人等,患病的几率较大。而男性熬夜﹑酗酒﹑抽烟等生活习惯较为严重时,也容易引发不育症。平时生活中,饮食方面营养跟不上,缺少维生素A﹑锌﹑锰等,都会对男性的生育能力产生不利影响[3]。(2)精液异常:精子和卵子结合是正常生育的基础条件,当男性精液中没有精子或精子密度较低﹑精子质量较差时,容易导致男性不育。(3)生精障碍:男性患有睾丸梅毒﹑睾丸肿瘤等睾丸疾病,或性染色体出现异常时,易使得睾丸发育不全﹑萎缩,难以产生精子。另外,因压力﹑温度﹑隐性精索静脉曲张等局部变化,都有可能造成精子发生功能障碍。(4)精子和卵子无法常常结合:男性外生殖器天生缺陷,如阴茎短小﹑输精管道梗阻等,或性行为时出现早泄﹑阳痿,逆行射精或不射精时,都极易导致男性不育。

3 关于男性不育症的诊断治疗

中医对男性不育症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多记载,如《医学心悟》中言道:“精不射远者,更用黄芪斤许熬膏为丸,以益其器,此治男之法也。”但由于古代科技条件落后,在当前参考时应作周全考虑[4]。

随着现代化医疗科技的进步,男性不育有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出现了许多治疗方法,主要是从病症和病因两方面考虑,包括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人工授精等。借助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通过对配子及合子进行人工操作,使女性成功怀孕的技术都属于辅助生殖技术,包括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等。这些技术在促进医学进步和人类繁殖方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带来了很多伦理问题[5]。

4 男性辅助生殖技术的意义

4.1 可保护人类的生育权不被破坏 人类要想永世延续,必须依靠世代生殖。生育权是人类的基本权利,也是人类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高新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任何人都有享受科技成果的权利,都可以通过合法的手段促进身心健康。显然,生殖健康符合要求。对于患有不育症的男士,借助高科技恢复生育能力,可延续子嗣,维护其最基本的生育权。

4.2 恢复男性患者“正常人”的身份 我国是礼仪之邦,各方面都有着道德约束,尤其是生殖,在古代尤为神圣,传宗接代的思想至今对人们造成很深的影响。不育症患者年龄多在24~42岁,是家庭和社会的主要力量,但在身体﹑精神和社会三重压力下,这些男性往往会受到歧视,无法享受一个“正常”的社会人应有的权利。不但对其个人是一种伤害,还影响到家庭的和谐和社会的稳定。而辅助生殖技术可实现传宗接代,使不育症患者重新抬起头,享受正常的生活,进而避免一系列社会伦理问题[6]。

4.3 有利于促进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 生命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人类遗传﹑生命延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辅助生殖技术是现代医疗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解决男性不育问题的同时,还有利于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及生命科学的深入研究。

5 男性辅助生殖技术带来的一系列伦理学问题

5.1 供精问题 (1)人工授精包括夫精人工授精和供精人工授精,后者是出现伦理学问题的核心。一旦使用供精人的精子,则女性所生后代除了生物学父亲,还有一个社会学父亲,而当前法律只承认社会学父亲,这必将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很多麻烦。(2)精子库是辅助生殖技术的基本支撑,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容易带来各种社会问题。在当前环境下,多数行业都逐渐商业化,精子库也不例外。近些年,“诺贝尔精子库”﹑“名人精子库”等现象不断出现,医院或供精者为获取利益,对精子质量有所忽视。供精者多次捐精,甚至有病史而故意隐瞒,一旦妇女用其精子怀孕,对后代的伤害无法估计。而很多家庭为了后代健康或能够出人头地,不惜花费重金去购买所谓的“名人精子”,增加了家庭的经济压力,同时这对普通健康的供精者的尊严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3)现代法律禁止近亲结婚,因为近亲结婚易造成血缘结构混乱,对后代不利。按照法律规定,为避免近亲生殖现象加剧,一个人的精子最多只能令5个妇女受孕,但操作起来十分困难,以至于很多供精者的精子都供多名妇女受孕,使得近亲结婚风险加大,对人类正常的繁衍规律造成破坏。美国曾经有一名女性,因丈夫患有不育症,遂使用供精者的精子受孕生殖,并成功产下一名男婴。但通过网络寻找生物学父亲的时候,发现了共有150名孩子都是使用这名供精者的精子而生的,而且部分孩子都处于同一地理范围内[7]。对于这种行为,现代医学中必须禁止。

5.2 孕育问题 (1)辅助生殖技术虽然实现了女性不依赖男性的受孕生殖,却改变了人类固有的生殖方式,使得婚姻和生育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传宗接代﹑生儿育女与婚姻紧密相连,这是我国自古就十分严肃的话题,血浓于水的传统观念已影响中华民族几千年。人工授精的技术却斩断了婚姻和生育之间的联系,对传统道德伦理形成新的挑战,改变了传统的家庭模式,所生后代有了生物学父亲和社会学父亲两种父亲身份,使得家庭关系更为复杂。(2)为提高妊娠率,往往会应用促排卵或移植3~4个胚胎到女性子宫内的方法,如此不但使得多胎妊娠的风险概率有所增加,而且增加了母亲妊娠期的并发症。促排卵作为常规的应用方法,是以促排卵为目的进行卵巢刺激,如果应用不当或错误使用,必将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是辅助生殖技术中最常见﹑危险性最大的并发症,属于医源性疾病,易导致死亡。另外,从辅助生殖技术的实际应用来看,有近14%的孕妇出现流产现象,并且冰冻后的胚胎移植较新胚胎更容易出现流产。据美国CDC报道,辅助生殖技术中孕妇的流产率高达15.8%[8]。可见,在使用辅助生殖技术时,存在着很多不确定性,极有可能导致流产﹑妊娠期并发症﹑死亡等风险,对孕妇的身心造成巨大创伤。(3)除了对孕妇的影响,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也有一定的危害。实际中,采用人工授精的方式进行生殖,易出现早产现象,且孩子的先天缺陷﹑体重较轻等风险加大。与普通的婴儿相比,早产儿和低体重婴儿更难抚养,且长大后,患高血压﹑糖尿病的几率较大,甚至出现神经系统问题,如大脑性麻痹等,易致使全身瘫痪。据澳大利亚相关研究显示,ICSI出生者先天畸形发生率是自然受孕初生儿的两倍[9]。优胜劣汰是物种进化的自然规律,少精子或无精子患病者遗传学方面出现的异常比一般人要高25%,这部分人通过ICSI生育者可能将问题遗传给子代,引发新的问题。除了生理上的缺陷,辅助生殖技术也严重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为保护这些孩子不受伤害,多数国家纷纷主张对供精者出生的孩子保守秘密,但也存在着孩子寻找生物学父亲而破坏家庭稳定的风险。

6 精原干细胞移植法应用中存在的伦理学问题

辅助生殖技术有很多,方法不同,带来的伦理学问题也稍有差别,在此介绍一种适用于无精性不育的精原干细胞移植法。其属于人造精子技术的一种,精子多是由精原干细胞分化形成的,将其移植到患者睾丸的精曲小管内,便可使不育男性恢复生精功能。自1994年该方法报道以来,受到广泛关注,从目前来看,虽未真正用于男性不育患者,但相关研究越来越多。其伦理学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6.1 来源问题 1996年,国外利用此方法成功完成了异种动物间的移植。选择出生后9 d的大鼠和出生后6 d的小鼠,将大鼠的SSC注入小鼠体内,一段时间后小鼠附睾丸内有大鼠精子存在[10]。而对人类而言,精原干细胞多来自患有腺癌晚期的患者摘除的睾丸,在治疗男性不育症上明显的不适合。从成人睾丸上提取的精原干细胞不易分离,若从幼儿睾丸上提取也不太可能。这便将对象指向堕胎后的胎儿,利用其睾丸组织分离出精原干细胞。但很多问题随之而来,因为堕胎在道德领域就是不太应该的,更何况用其胎儿做实验。法律禁止如此做法,如果法律不禁止,胎儿必将商业化。在此方面,还需做更周密的考虑。

6.2 对受体的危害 使用此方法时,应结合当前移植技术﹑精原干细胞的体外培养和储藏﹑成功率等因素综合考虑。将精原干细胞移植到受体精曲小管内后,内部供体细胞虽然能够产生正常质量的细胞群,但也存在着部分细胞变异的可能性,增加了风险。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给受体带来第二次巨大的伤害。因此说,精原干细胞移植法存在一定的危险性,还需做更深一步地研究。

6.3 对后代的危害 人工授精技术在不育症治疗领域较为常见,与其相比,精原干细胞较为先进。使用此技术,生出来的后代子女是第三者的遗传物质,如果经DNA鉴定,后代便可发现并非受体亲生。对后代造成的伤害不可估量,后代该如何自我定位?此外,还有一种人造精子技术,若能够成功应用,在不依赖男性的情况下,现代女性就可完成受孕﹑生殖的工作,引起广泛讨论的是其后代能否成为“人”。从医学的角度看,提取死者皮肤的组织细胞即可造出人造精子,但对于死亡父母生出来的后代,是否能接受这一事实呢?社会舆论对此的态度如何?此技术若泛滥,人类将会如何?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时间来验证。﹑当然争议双方各有说法,同意此技术的一方,其理由是既然人们能够接受试管婴儿的实验,就能接受这种方法。错不在该技术的使用,而在于社会舆论的嘲讽和歧视,借助该技术出生的后代也具有正常人的权利,他们需要的是正常人的接受和容纳。

当前社会竞争加剧,压力非常大,多数男性为了工作,身体素质越来越差,进而导致精子质量下降,不育症几率增加。男性不育对其自身﹑配偶和家庭都是一种很大的伤害,面临着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现代医学能够实现人工授精,但同时出现的伦理学问题更多。因此,在实际中,应多方面靠考虑,根据实际情况而正确使用。

[1]闫文杰,杨菁,尹太郎,等.男性不育症诊疗中的伦理学思考[J].医学与哲学,2011,23(6):120-121.

[2]余荣娇.精原干细胞移植治疗男性不育症的伦理学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9,20(16):109-110.

[3]钟小英,邓顺美,陈瑞玲,等.供精人工授精治疗中婚外性行为引发的伦理思考[J].中国男科学杂志,2008,26(11):139-140.

[4]李筝,杨国斌,徐晓莉,等.男性辅助生殖技术应用的伦理学问题探讨[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1,25(12):165-166.

[5]董媛,姜雨婷,杜日成,等.染色体异常与男性不育关系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3,20(6):105-107.

[6]何江,余伍忠,邹红云,等.吸烟对男性不育患者精子活力和动态参数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J].检验医学,2011,26(4):144-145.

[7] Vogt P H. Molecular genetics of human male infertility: from genes to new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J]. Curr Pham Des,2004,10(5):471.

[8] Alukal J P, Lamb D J.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what are the risks?[J]. Urol Clin North Am,2008,35(2):277-288.

[9] Englert Y, Serena E, Philippe R. Sperm and oocyte donation: gamete donor issues[J]. International Congress Series,2004,25(12):303-310.

[10] Golombok S, Brewaeys A, Giavazzi M T. The European study of assisted reproduction families:the transition to adolescence[J]. Human Reproduction,2002,10(3):830-840.

Ethical Dilemmas in Male Infertility

/WANG Bing-feng, TANG Hua-y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4,11(16):143-146

Aiming at the social phenomenon of male sterility of the increasing lyprominent, and expatiates the definition and the reason of disease, then mainly from the ethics aspect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to it. Includes two parts, namely, male with ethical issues of ethics and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rtility in the normal fertility of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can realize the patients, bu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ethics for precision, but also have a certain risk to pregnant woman. Finally to introduce the ethical problemsstatus and treatment of infertile male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law.

Male infertility; Ethics;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echnology

10.3969/j.issn.1674-4985.2014.16.047

2014-03-17) (本文编辑:王宇)

①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 吉林 吉林 132013

王冰峰

First-author’s addres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 Jilin 132013, China

猜你喜欢
不育症伦理学生殖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愿人人享有生殖健康
为什么男性不育症患者越来越多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男性不育症不用愁,科学家研发出新型治疗方法
为什么男性不育症患者越来越多
让生殖健康咨询师走近你我身边
生殖健康的春天来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