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声控制
——胸腹联合式呼吸在播音主持语言中运用的探讨

2014-07-12 12:29海口经济学院570203
大众文艺 2014年21期
关键词:胸腹吸气气流

(海口经济学院 570203)

在播音发声过程中,呼出的气息是人体发声的动力,声音的强弱、高低、长短以及共鸣的运用与呼出气流的速度、质量、密度都有直接的关系。气流的变化关系到声音的响亮度、清晰度,以及音色的优美圆润,嗓音的持久性及情绪的饱满充沛,也就是说,只有在呼吸得到控制的基础上,才能谈到声音的控制。

一、播音主持理论对于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认知

我们所说的呼吸控制,也就是从事声音艺术创作者必须掌握的“呼吸”的方法。目前为止,播音主持艺术语言呼吸控制的理论及应用更多的是直接借鉴了歌唱艺术的胸腹联合呼吸法。

较早将这概念引用到艺术语言发声理论的是周殿福老师所著《艺术语言发声基础》一书,其后张颂教授在《中国播音学》一书中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在大多数开设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高等院校中所使用的专业教材《实用播音教程——普通话语音和播音发声》一书中对播音主持艺术语言所使用的呼吸控制方法也做出了明确要求:“播音发声的特点决定了对呼吸控制的要求,即:能够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调节呼吸”。从而,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作为呼吸控制的方法,在播音与主持艺术的专业教学中被普遍运用。

然而,细观中国播音学对“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理解与解释,基本上是基于生理学、解剖学的角度来解析其原理的,如播音泰斗张颂教授在《中国播音学》中,对“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作出解释:“首先,胸腹联合呼吸在吸气时全面(前后、上下、左右)扩大了胸腔的容积,吸气量最大;其次从动作特征来看,胸腹联合呼吸建立了胸、膈、腹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呼吸的稳健性,有利于控制;再次,是采用胸腹联合呼吸后,易于产生坚实、响亮的音色,这种音色是多种音色变化的基础”。从播音主持语音理论构成的层面来看,对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定位及阐述虽说合理,但这些对于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解释、定位及实训方法将我们的思维、视野、身体训练的关注感觉,全部局限到“气”这一孤立的方面,使其从播音主持语言发声吐字的整体中割裂开来,并且还将这种方法与其他两种呼吸方法——胸式呼吸和腹式呼吸放到了完全对立一面来解释,《中国播音学》一书表示:“艺术语言发声忌讳采用胸式呼吸法”“腹式呼吸也不能算最科学、最理想的呼吸方法”。

二、以“发声”为目的的吸气方法

胸腹联合式呼吸法是否可以支撑播音艺术语言灵活多变的表达需要呢?

在人类生活语言交流中,支撑语言的呼吸是在一种自然、协调、自发的潜意识之中发出的一种呼吸状态,是一种自然、协调、统一的状态,是因意而生、因情而发的。然而当我们把某一种呼吸控制方法提出后,进行有意识的刻意训练时,就将呼吸与发声这一原本统一的整体割裂开来。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当学习者在有意识的控制下吸满了气,在转换成呼气的状态时,原本协调统一的肌肉群组就会产生生理上的变化,某一部分的肌肉就会脱离开肌肉群的协调运动控制,产生独立的或松或紧的运动状态,这也就是我们在发声或练习时,常常会出现腹部僵硬、头发晕、气息不够、颈部肌肉紧张、声音发挤、压喉头、声音虚浮等诸多问题的原因。原因正是我们对于发声的动力气息的过于关注,使得我们对胸腹联合式呼吸的认知更多地偏移于“呼吸”的本体,尤其更加关注了“吸气”的过程,使得我们的呼吸与表达成为了一对对抗的力量。

其实,作为艺术语言表现形态的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发声,是通过呼吸器官肌肉群组的整体协调运动来实现的一种以“呼气”为核心的控制方法。呼出气流冲击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共鸣腔体的放大,才形成我们听觉器官所能感受到的声音,因而我们可以尝试对于“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理解的思路放宽一些,从胸腹联合式呼吸法中字面所表现出的“呼吸”的概念中跳出,将我们的关注点转向其所要作用并达到的终极目的——“声音”。

我们将注意力、关注点摆脱了“呼吸”概念的束缚,会发现播音主持语言艺术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吸气过程中的肌肉运动群组,就不是仅仅局限于呼吸器官的肌肉,而是与发声过程中所要求的口、咽腔部位的肌肉形成了协调统一的整体运动——口、咽腔部位肌肉的打开动作(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也就是说在吸气过程中已经在为发声做好了准备,当气流通过口、鼻、咽腔通道吸入肺底时,在人体的内部已经形成了发声的通道,而这一“通道”内是以气流内向运动的形态出现。而吸气过程结束,瞬时转为呼气状态时,气流的尾端停留于口腔,通过唇、舌与口腔中相应的成字器官成阻,为发声、吐字做好准备,此时体内所充实的则是一根“气柱”的形态。

而吸气的过程,根据所要表达内容、情感的需要所需时间很短,有时是两三秒,有时表现为极短的瞬间;在呼吸方法上有时是以胸腹联合式呼吸法的方法气息,有时则表现为用胸式呼吸(例:表达情感为惊吓、紧张等)、腹式呼吸(例:表达情感为沉稳、内容为大场景、氛围描述等)的方法吸气。

综上所述,我们在运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吸气过程完成时,已经为呼气过程的发声吐字做好了准备。至于选择何种方法吸气,不是源于许多专业书籍定义中要求规范的单一的方式,以不变应万变,而是完全决定于其所要表达的内容及内容中所蕴含的情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颂.《中国播音学》.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2]吴弘毅.《使用播音教程》.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3]周殿福.《艺术语言发声基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4]许恒.《播音发声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5]薛飞.《中国播音主持艺术》.测绘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胸腹吸气气流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人工胸腹水在微波消融治疗肝癌中的应用价值
联合检测胸腹水sHLA-G、MMP-3、LDH对良恶性胸腹水的诊断价值
小水滴在风洞气流中的跟随性
比翼双飞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
惊魂未定
睡眠呼吸面罩
没事多练壮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