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交互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2014-07-13 04:43崔冉刘韵华
新校园·上旬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交互维吾尔语移动学习

崔冉 刘韵华

摘 要:本文从全面梳理移动学习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移动交互研究现状入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交互理论、行为科学理论指导下,通过科学构建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交互实证研究过程,对其实施的可行性进行分析验证。

关键词: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交互

一、移动学习模式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来更为方便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国外对移动学习在语言教学及学习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分为五个方面:语音与邮件功能的研究、短消息的研究、基于WAP教育网站的研究、手持无线设备的研究和便携式音频视频播放技术的研究。2000年,斯坦福学习实验室设计了利用手机学习西班牙语的实验。此外,BBC开始在非洲西部(大部分是讲法语的地区)使用广播和短消息播放英语教学节目。欧洲的M-Learning项目也采用短消息来教授芬兰语。

国内最早有关移动语言学习的文章是桂清扬发表在《外语电化教学》的《M-learning—中国外语学习的未来》,他介绍了 M-Learning是继E-learning之后产生的一种新的远程学习方式。马俊波在《M-learning与外语教学的对接:从CALL到 MALL》一文中,介绍了目前最常用的移动技术及其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移动技术与外语教学的对接。曹超在《利用Podcasting技术构建英语听说移动学习模式》一文基于移动学习理念,构建以Pod-casting等Web2.0技术为核心的针对英语听说教学的移动英语学习模型。李兴敏在《外语学习移动学习模式》一文中,从移动学习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论述了移动学习更适合于外语教学的内容,分析了外语移动学习系统的缺陷及其有效的改进措施。目前来看,国内外关于移动语言学习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外语教学展开,而对于移动学习在少数民族语言学习中的具体应用论文比较少,也缺乏对移动少数民族语言学习资源方面的研究。

二、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交互研究

美国学者Moore在20世纪70年代初给出了相互作用理论的基本框架。到了80年代末,他又提出了“三类交互作用”论。1993年,Gunawardena and Boverie在新墨西哥大学研究了远程教学中不同学习风格对交互的影响,他们选择了Kolb学习风格量表,比较研究发现,不同学习风格对学生的交互和教学方法没有影响,只是影响学生的满意程度。2002年James Taylor在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以一门硕士课程为例对学生与教师、专家和网上的其他学习者的交互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

在国内,当前对教学交互方面的研究集中于提高网络环境教学质量和改善网络环境下教学交互水平两个方面。2001年,胡欣、刘慧芳在清华大学做了一项调查,调查的对象是选修该校某门利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的课程的学生。调查显示:交互是影响网络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因素。2003年,上海师范大学汪琛撰文认为,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在本质上没有区别,教学过程中的交互决定着教学效果并在中医学教学实践中进行了验证。

总之,国内外仍关注对远程教育及网络学习中交互问题的研究,而对移动学习中的交互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对移动学习环境下少数民族语言学习的交互实验研究更是少之又少。

三、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交互实证研究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在当前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关键时期,为促进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各民族间的沟通交流,维护社会稳定,社会各界特别是相关行业人群对维吾尔语的学习需求更为迫切。为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维吾尔语移动学习应运而生,交互作为移动学习平台中的重要环节,其高低水平直接影响学习者的知识建构水平。对移动学习中维吾尔语交互的实验研究,将为优化维吾尔语学习者的交互行为提供改进建议,为全面提升维吾尔语移动学习质量的实践提供新思路。

四、维吾尔语移动学习交互实证研究

1.研究思路

实验一:学习者学习风格与移动学习中维吾尔语交互行为的相关性实验

(1)实验对象的选取范围

本实验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各高校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及本市中有维吾尔语学习需求的非专业人士为实验对象。

(2)实验对象的分类

本实验首先对专业及非专业学习者进行初始学习能力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其划分为:零起点及以上学习者、初段学习以上学习者、中段学习以上学习者;其次采用“kolb学习风格量表”对不同学段的学习者进行学习风格分类。

(3)实验工具

本实验中选取微信为交互工具,该软件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步或异步交互,具备各类消息记录功能。

(4)实验流程设计

①提出实验假设。学习风格的不同会影响移动学习中维吾尔语交互行为的频度;不同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参与交互的深度不同并且参与交互频度大的学习者其交互深度不一定深。

②抽取实验样本。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各学段每种学习风格的样本中男女比例各为50%;样本的确立:各学段每种学习风格采样10人,共抽取120人作为实验样本。

③实验过程设计。实验者分别建立针对于三个学段的微信群,将各学段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学习进度、考核方案分享至各微信群,在学生自学前进行学习培训。零基础及以上的学习者进行维吾尔语唯美音乐的学习;初段及以上的学习者进行维吾尔语报刊微阅读学习;中段及以上的学习者则进行维吾尔语文章微阅读的学习。实验周期为一个月,在为期一个月的实验期内,各学段学习者分别选取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登陆微信进行具有交互行为的学习。

④实验数据分析。研究人员使用PASW软件,以学习风格为自变量,以参与交互的频度即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总发言数量为因变量对各学段交互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人员依据Garrison等所开发的话语分析编码表中的归类指标,将不同学习风格学习者的发言情况进行编码、统计、归类,并将其归纳为简单分析类、分享资源类、探讨问题类以及情感交流类四种类型,得到了各类学习风格学习者的发言类别的频次;使用PASW软件,以学习风格为自变量,学习者探讨问题类发言的数量来衡量交互深度,并以此作为因变量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

⑤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对优化移动学习中维吾尔学习交互行为提出建议。

实验二:移动学习中的维吾尔语交互行为与学习结果间的相关性分析

(1)实验对象的选取范围

本实验以新疆乌鲁木齐市各高校维吾尔语专业学生及本市中有维吾尔语学习需求的非专业人士为实验对象。

(2)实验对象的分类

本实验对专业及非专业学习者进行初始学习能力测试,根据测试成绩将其划分为:零起点及以上学习者、初段学习以上学习者、中段学习以上学习者。

(3)实验工具

本实验中选取微信为交互工具,该软件可实现资源共享,同步或异步交互,具备各类消息记录功能。

(4)实验流程设计

①提出假设。交互行为的频度对维吾尔语移动学习效果影响不显著,交互行为的深度对维吾尔语移动学习效果影响显著。

②决定变量。自变量:交互频度、交互深度;依变量:学习结果;调节变量:人口统计学变量(年龄、专业、学历、职业);控制变量:性别、学习时长。

③抽取实验样本。抽样方法:简单随机抽样;样本的确立:各学段随机抽取50人,总计抽取150人。

④操纵和控制变量。确立实验组和控制组。

⑤实验过程设计。实验者分别建立针对于三个学段的微信群,在各学段微信群中向实验组和控制组成员分享同样的学习任务、学习资料、学习方法、学习进度、考核方案等材料,在学生自学前进行学习培训。零基础及以上的学习者进行维吾尔语唯美音乐的学习;初段及以上的学习者进行维吾尔语报刊微阅读学习;中段及以上的学习者则进行维吾尔语文章微阅读的学习。实验周期为一个月,在为期一个月的实验期内,各学段实验组成员分别选取每天早、中、晚三个时段登陆微信进行具有交互行为的学习,一个月后对各学段开展阶段性测评,对比各学段实验组与控制组学习成效。

⑥观察与测量。评估维吾尔语水平测试数据的信度和效度。

⑦实验数据分析。研究者分别以移动学习中维吾尔语学习交互频度、深度为自变量,学习结果为因变量对各学段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⑧实验结论。撰写实验报告,对提升维吾尔移动学习效果的实践提出建议。

2.研究方法

(1)实验法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探析移动学习中的维吾尔语交互行为与学习者学习风格及学习结果的相关性。

(2)文献分析法

①在选题时,广泛收集并参阅国内外有关学习风格、移动学习交互方面的文献资料,及时跟踪国内外关于移动学习交互、学习风格的理论、方法和移动学习交互行为研究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研究动态和相关的研究成果,及时了解最新信息和发展状况,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和事实上的支持。

②实验设计时,依据文献资料确定实验变量。

(3)观察法

①实验一中,观察不同学习风格的试验样本其交互行为特征。

②实验二中,观察实验组样本保持交互行为的状况。

(4)问卷调查法

实验一中发放了两次问卷,第一次发放学习风格测量问卷,采用比较成熟的Kolb学习风格测量表,对各学段学习者进行学习风格分类;学习过程结束后,对不同学习风格类型的学习者交互情况进行问卷调查。

(5)内容分析法

对学习者参与交互的发言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将其归纳为询问求助、探讨问题、分享资源和情感交流四种类型,分析不同学习风格者发帖的内容。

五、小结

本文首先概述移动学习交互理论在语言学习中的具体应用,为维吾尔语交互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可行性找到了实践参照;其次,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模仿设计实验流程,该实验设计过程较为严谨,从实验本身再次说明其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王建华,李晶,张珑.移动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张立国.虚拟学习社区交互结构研究:实践卷[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09.

[3]桂诗春,宁春岩.语言学方法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4]力提甫·托合提.现代维吾尔语参考语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

[5]翟菁.网络学习交互行为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6]马秀峰,李彤彤,刘冬.学习风格对在线学习交互程度影响的实验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交互维吾尔语移动学习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维吾尔语人名识别方法
浅析色彩在人机交互界面中的作用
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云计算的移动学习平台的设计
基于移动学习的自动问答系统设计
基于图形用户界面的多点触控交互技术综述
移动学习方式下实验教学资源建设的研究
虚拟现实技术概论
关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大学教育变革的探讨
维吾尔语话题的韵律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