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2014-07-18 11:27王延锋戴元平徐连堂刘敬春潘春磊孙靖轩
中国食用菌 2014年1期
关键词:耳片菌袋棚室

王延锋,戴元平,徐连堂,刘敬春,史 磊,潘春磊,孙靖轩,张 鹏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2.东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 东宁 157200)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

王延锋1,戴元平2,徐连堂2,刘敬春2,史 磊1,潘春磊1,孙靖轩1,张 鹏1

(1.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41;2.东宁县供销合作社联合社,黑龙江 东宁 157200)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具有保温保湿性好、对空间的利用率高、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管理效率高、抗极端天气能力强等特征,具有省水、省地、省工等优点。通过对黑木耳适宜品种、栽培季节、催芽方式、吊袋方法、大棚建造及出耳管理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技术集成研究,探索出适合黑龙江省气候条件的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模式,经过在黑龙江省推广应用,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黑木耳;棚室;吊袋;技术集成

黑木耳棚室立体吊袋栽培技术,因采取悬挂摆放的方式,在相同面积下,其摆放数量是传统地栽木耳的4倍~5倍。同时,由于棚室生产黑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并可实现提前1个月采摘,抢早上市,每袋吊袋耳纯利润比地栽木耳要高出0.5元~1.0元,经济效益可观。但该技术在生产中存在菌种选择不当、菌袋密度大、通风难、制菌要求高、有畸形耳片、棚室温度不易控制和耳片颜色浅等技术难题。本文针对棚室吊袋诸多问题,对关键性栽培要点展开了技术集成研究及示范工作,以期使黑木耳可以在棚室内健康可持续栽培,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1 技术要点

1.1 菌种选择

在东北地区,早春利用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产品销售价格高的原因有2个,一是“抢早上市”,这是关键,与地栽相比强调一个“早”字,早增温、早开口、早出耳、早采收、早销售。另外一个就是产品品质优。因此,棚室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的菌种一般选择中早熟品种,早生快发、出耳齐,品质优,黑、厚、单片,耐水抗逆性强。

1.2 场地选择及棚架结构

栽培场地选择在通风良好、向阳、水源洁净,充足、周围污染源少、不存水、不下沉、地面平整的地块。立体吊袋大棚可用钢架结构(又分镀锌钢管和钢筋材料)或木结构搭建。大棚跨度8 m~12 m ,长度依据栽培场地和栽培数量而定,一般要求为南北走向,大棚两头开门,门宽2 m以上,利于通风和降低棚内的湿度,南北走向的大棚,菌袋受光较好。

一般1 m2的大棚可挂70袋~80袋。大棚顶高2.8 m~3.5 m,肩高1.8 m~2.0 m左右。早春栽培应在大棚的顶部及四周全部覆盖1层塑料膜,塑料膜上再盖上1层遮阳网(遮阳度85%~95%),用于保温、保湿、遮阴和防止降雨过量。钢架结构大棚又分为棚架一体式与棚架分体式,棚架一体式是吊绳就栓在大棚主体框架上,见图1。棚架分体式是大棚与栓绳的框架分开,棚是棚,架是架,见图2。从稳固性的角度,目前比较提倡采用棚架分体式的大棚进行吊袋生产。棚式立体吊袋钢筋一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1万元~1.5万元。镀锌钢管分体式结构框架,每万袋需投资2万元~2.5万元。

1.3 棚内设施及消毒

根据大棚的宽度,棚内框架上放置若干横杆,用于栓绑吊绳。每两个横杆为一组,组内横杆间距25 cm~30 cm,每组横杆之间留出“过道”,距离一般60 cm~70 cm。每组横杆长度依大棚的长度而定。在“过道”上、下各铺喷水管线1条,上部微喷管每隔120 cm处按“品”字形扎眼,按上雾化喷头,下部放微喷水带。待立体吊袋大棚框架搭建完毕后,在地面上撒1层生石灰,防止杂菌发生,并可在地面上垫1层草帘、遮荫网,防止浇水时泥沙溅到子实体上影响产品质量。处理完地面后,将大棚密闭,用菇宝熏蒸消毒。

1.4 栽培季节

春季栽培:菌袋接种期一般在1月~2月,或前一年11月~12月,培养期30 d~40 d,后熟15 d~25 d,2月下旬~3月上旬扣大棚塑料薄膜增温,3月中下旬菌袋进棚划口催芽,4月上旬开始挂袋出耳管理,4月下旬~5月初开始采摘,6月下旬~7月上旬采收结束。

秋季栽培:栽培菌袋接种期在3月~4月,菌袋培养期及后熟期在5月~6月,7月下旬~8月上旬进棚划口催芽和出耳管理,10月下旬~11月上旬采收结束。

1.5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

菌袋生产的配料、灭菌、接菌、发菌等工艺流程同地栽黑木耳完全一致。

1.6 开口封口管理

将培养好的菌袋运进棚后,用开口机开口,一般开“1”、“Y”或“O”形小口,开口直径0.3 cm~0.4 cm,开口数量180个~220 个。从试验及生产中可以得出,开“1”形口(图3),单片率高、出耳齐。开口后将菌袋码跺放在大棚内,一般4层~5层菌袋高为好,避免堆温过高。大棚覆盖遮荫网遮荫,要求散光照射,加大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左右,持续5 d~7 d,使菌袋菌丝封住出耳口,即耳线形成,可挂袋进行出耳管理。

1.7 挂袋

在棚内框架横杆上,每隔20 cm~25 cm处,按品字形系紧2根(或3根)尼龙绳,并底部打结。然后把已割口的菌袋袋口朝下夹在尼龙绳上,并在2根尼龙绳上扣上两头带钩的细铁钩(长度以5 cm为宜),即可吊完1袋,第2袋按同样步骤将菌袋托在细铁钩上,以此类推一直吊完为止。

一般每组尼龙绳可立体吊8袋。吊袋时每行之间应按“品”字形进行,袋与袋之间距离不宜少于20 cm,行与行之间距离不能少于25 cm。菌袋离地面30 cm~50 cm左右,利于通风,防止产生畸形木耳,提高产量。为了防止通风时菌袋随风摇晃,相互碰撞使耳芽脱落,吊绳底部用绳链接在一起(图4),这样风再大,菌袋可以随风共同摆动,不相互碰撞。

1.8 催芽管理

无论是春季还是秋季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大棚内温度控制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尤其是菌袋密集程度高的情况下要严格控制温度,防止高温“烧菌”,“烧菌”的菌袋再遇高温高湿很容易造成一片“绿海”(绿霉污染),见图5。

菌袋开始挂袋2 d~3 d内,不可以浇水,温度要靠遮荫网和塑料薄膜调节,使温度控制在20 ℃~25 ℃。往地面上浇水,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80%左右,待2 d~3 d菌袋菌丝恢复后可以往菌袋上浇水,每天进行间歇喷水,使湿度达到 90%,这阶段切忌浇重水,以保湿为主,每天通风2次,持续7 d~10 d,耳芽成绿豆大小(图6)。

1.9 耳片生长期管理

子实体边缘分化出耳片,并逐渐向外伸展(图7)。这阶段应逐渐加大浇水量,加大通风,喷水尽量喷雾状水,为保证耳片黑、厚,要适当控制耳片生长速度,原则上棚内温度超过25℃不浇水,早春一般在午后3点至次日9点之前进行间歇喷水,5月后一般在午后5点至次日7点之前浇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始终保持在 90%~95%。采取间歇式浇水,浇水30 min~40 min,停水15 min~20 min,重复3次~4次。根据气温情况,一般浇水时放下棚膜,不浇水时将棚膜及遮阳网卷到棚顶进行通风和晒袋。正常情况下,喷水后通风,每天通风3次~4 次,天热时早晚通风,气温低时在中午通风。温度高、湿度大时还可通过盖遮荫网、掀开棚四周塑料膜进行通风调节,严防高温高湿。

1.10 采收及转潮管理

当黑木耳耳片长到3 cm~5 cm,耳边下垂时就可以采收(5分熟~6分熟)。大棚内吊袋栽培黑木耳一般在4 月中旬、下旬即可采收第1潮黑木耳,5 月上旬采收第2潮黑木耳,比全光地摆栽培提前25 d~30 d。采收木耳后,将大棚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卷至棚顶,晒袋5 d左右,然后再浇水管理,即“干干湿湿”水分管理。晒袋管理是避免耳片发黄的关键措施。不见光、温度高、耳片生长速度过快是耳片黄、薄的主要原因。一般第1潮黑木耳每袋可采干耳20 g~25 g,耳片圆整、正反面明显、耳片厚、子实体经济性状好。第2潮耳管理方法同第一潮耳大致相同,大湿度、大通风是关键技术。一般可采收3潮耳,产干耳40 g·袋-1~60 g·袋-1。

1.11 菌袋落地采顶耳

待采完2潮~3潮耳后,如果菌袋仍然比较硬实、洁白,说明菌袋内的营养物质还没有被完全转化,这时可以将吊绳上的菌袋落地,在顶端用刀片开“+”或“#”形口,然后在棚内密集摆放(图8),早晚浇水4次~5次,每次浇水1 h,停30 min,这样额外可以采干耳10 g·袋-1~15 g·袋-1。

2 技术集成提效措施

与上世纪90年代的棚室吊袋[1,2]相比,当前的棚室吊袋技术有了较大的突破,采用了一些立竿见影的提效措施,改“串袋”为“托袋”,降低了污染率;改开大“V”形口[3,4]为开小“1”、“Y”、“O”形口,改善了品质;开口数量由10个~12个增加到180个~220个,保证了产量;大棚高度也增加到280 cm~350 cm,有利于通风换气[5];品种也相应的从大朵、菊花形、多筋脉的品种向出耳齐、厚、黑、单片、无根、少筋脉或无筋脉的中早熟品种转变;春耳吊袋季节相应往前提,强调“抓前抢早”,科学利用草帘子、遮阳网、塑料薄膜、喷灌设施对棚内温度、湿度、通风进行调节,避免了“烧菌”、绿霉等病害的发生;利用晒袋、及时采收等措施防止了“流耳”、“烂耳”、“黄耳”、“薄耳”的产生。

3 存在的问题及应用效果分析

3.1 存在的问题

3.1.1 棚室吊袋立体栽培黑木耳技术模式仍有改进、完善的空间

对温湿度的有效控制,是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的关键技术,但生产中大多数棚室主要靠人工利用草帘子、遮阳网、塑料薄膜、喷灌设施对棚内温度、湿度进行调节,无法做到自动化和精准化控制,因此应该加大对温湿生长要素实行智能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力度,向设施要生产力,设施农业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基础。

3.1.2 技术仍然是制约黑木耳棚室立体栽培发展的首要因素

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由于摆放密度大,相对于地栽存在通风难、棚室温湿度不易控制等技术难题,栽培管理要求比地栽精细,因此广大菌农在没有完全掌握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技术之前,不要盲目跟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尤其是政府部门在引导及政策制定时要充分考虑到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存在的风险,控制规模。同时要加大棚室立体栽培黑木耳技术的培训,提高科学技术到户率;重视棚室立体栽培食用菌的研究工作,为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3.2 应用效果分析

2011年在牡丹江市东宁县大城子村试验示范此项技术,从刚开始的3栋大棚,到2012年黑龙江省400多栋形成燎原星火。目前,该技术模式虽然还在不断改进、完善,但发展势头迅猛,在全省各地已经广泛推广,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黑龙江省棚室吊袋黑木耳有 5 500 栋,仅东宁县吊袋耳大棚总数已达 3 000 栋,总面积150万平方米,发展吊袋数量近1.2亿袋,预计为该县带来经济收入4.8亿元人民币。在国家商品粮基地,中国水稻第一县——富锦市,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立体吊袋栽培黑木耳已经取得成功[6],探索出一条提高育秧大棚综合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的新路子(图9)。

[1]杨淑荣,傅伟杰. 黑木耳大棚吊袋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1996(5): 25-27.

[2]谭国家,龙利辉. 小棚吊袋划线立体栽木耳技术[J]. 食用菌,1999(3): 33-34.

[3]汪帆影,师朝栋. 温室吊袋木耳立体栽培技术[J]. 中国农技推广,2001(5):21.

[4]杨晓东,张亚辉. 温室吊袋木耳立体栽培技术[J]. 吉林蔬菜,2012(1):64.

[5]易斌,姜性坚. 木耳吊袋栽培优质高效标准化生产技术模式[J]. 河南科技,2010(16): 35-36.

[6]人民网. 栽培食用菌将让闲置的育秧大棚忙起来[EBOL]. (2013-09-22)[2013-10-02].http:hlj.people.com.cnn20120725c220005-17280961-1.html.

美国:蘑菇晒后吃可促进钙吸收

蘑菇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可消化率达70%~90%,享有植物肉之称。香菇中维生素D的含量比大豆高20倍,是海带的8倍。而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吸收钙,有益于骨骼的健康。维生素D天然来源不多,其中牛奶和某些鱼类含有维生素D,日光中的紫外线也可促使人的皮肤合成维生素D,所以蘑菇无疑是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重要来源之一。

美国FDA的最新研究发现,用紫外线照射生长或刚采摘的新鲜蘑菇,能使蘑菇合成大量维生素D,并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科学论坛上报告了这一研究结果。研究人员用紫外线灯照射采摘下来的新鲜白色圆蘑5 min就产生了大量的维生素D,其含量相当于人体每日所需要的8.69倍。用紫外线照射生长中的蘑菇3 h,其维生素D的含量也显著增加。这些实验证实蘑菇经日晒后可增加维生素D。其实蘑菇之所以有这样神奇的功效,是因为它含有维生素D产物前体麦甾醇,这种物质在日光照射下会转化成维生素D。

研究进展提示我们,蘑菇对所有人群尤其是青少年、老年妇女等特别需要补钙的人群非常有益,而欲使其营养更丰富,将其营养价值发挥到极至,首先要选用新鲜蘑菇,而且最好将蘑菇在阳光下晒一段时间后再食用。人们在补钙的同时,增加维生素D的摄入能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因此,蘑菇带来的大量维生素D无疑是一个上佳的选择。

中国食用菌商务网

2013.12.25

Technology Integration and Demonstration ofAuriculariaauricula-judaeStereo Greenhouse Punching Bags’ Cultivation

WANG Yan-feng1, DAI Yuan-ping2, XU Lian-tang2, LIU Jing-chun2, SHI Lei1, PAN Chun-lei1, SUN Jing-xuan1, ZHANG Peng1

(1.Mudanjiang Branch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041; 2.Dongning County Federation of Supply and Marketing Cooperatives, Mudanjiang Heilongjiang 157200)

Cultivation pattern ofAuriculariaauricula-judaestereo greenhouse punching bags had many advantages, such as good heat insulation and wet keeping, high space utilization, good economic traits fruit body, nice management efficiency, high ability to resist extreme weather and saving water, land even labors. Through system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ofAuriculariaauricula-judae’ssuitable varieties, cultivation seasons, germination way, punching bags methods, greenhouse construction and other aspects, it was explored a new model of suitable climate conditionsAuriculariaauricula-judaecultivation at greenhouse by punching bag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By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it got good economic benefits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uriculariaauricula-judae; Greenhouse; Punching bags; Technology integration

*项目来源: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24)。

王延锋(197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食用菌育种、栽培等工作。E-mail: mdjnks@126.com

2013-11-23

S646.6

A

1003-8310(2014)01-0030-04

猜你喜欢
耳片菌袋棚室
非比例多轴载荷耳片的疲劳分析方法
民用飞机耳片结构参数化设计方法研究
耳片接头系数的研究
基于三维模型耳片接头几何参数敏感性分析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原地翻建大棚三注意
虫子又多了!棚室防虫有妙招
牡丹江地区地栽黑木耳废弃菌袋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
稀土在棚室蔬菜种植中的妙用
初春大棚安全防范莫放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