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师的魅力

2014-07-19 22:46孙双金
江苏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魅力个性化

孙双金

曹海永是一位创新型的教师。创新型教师身上有一股魅力吸引我,让我自然对他们有好感,有欣赏,有赞叹。创新型教师的魅力是什么呢?我以曹老师为例试说。

创新型教师永不满足,永远向上。古人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孔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创新型教师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他们总希望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他们认为重复是最了无生趣的事情,是对教育热情最大的伤害,他们不愿“拿着一张旧船票,登上昨天的破船,每天涛声依旧”。曹海永老师不重复别人,不重复过去,也不重复自己,他常说:“我上课总喜欢玩点新花样”,这“新花样”就是创新。就像曹老师回忆教学《倔强的小红军》经历时所说,虽然第一次上这课已获得赛课一等奖,但他“一直耿耿于怀,有许多不满:例如课堂氛围不好,不善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上课只有教案,目中无学生……”正是这些不满足,让他陷入深深的反思之中——他反思语文课堂缺少感性魅力和人文情怀,他想重构一堂充满浓浓情感的“感动课堂”,他决定让“公开课危险一次”!为此,他再次“披文入情”,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触摸和感受人物的情感脉动。于是,一堂以情动情、以情换情、以情冶情的情感课堂产生了,曹老师的教学获得了新的成功,赢得了更多的掌声与赞叹。

创新型教师研究教育,探寻规律。创新型教师懂得,教育是天底下最为复杂,最需创造力的职业。我曾改用鲁迅先生的名言,论教育的规律:“我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颠过来,倒过去,从字里行间读出两个字,那就是‘创新。”教育为什么要创新?因为教育对象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教育着眼塑造人的心灵,人的心灵看不见摸不着,最为敏感,最为细腻,最为玄妙,有多少未解的秘密等着我们去破解,有多少未知的领域等着我们去探寻。如果墨守成规、故步自封、画地为牢,那教育教学就没有发展,就会停滞不前。曹海永是痴迷于语文教学的好老师,他关于文本个性化解读的系列论文《“文本解读个性化”现状的考察与思考》《辩证看待“文本解读个性化”》《真诚:“文本解读个性化”教学的归依》,视角新颖,论述深刻,操作具体,一经发表就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也很快作了转载。近几年,曹老师又将研究的触角伸向儿童习作,把“个性化解读”与“交往式习作”研究自然而智慧地联结和对接在了一起。2012年9月以来,他任教的一个班学生公开发表习作70多篇,创下了每月都有学生发表习作的纪录,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研究成果啊!

创新型教师学而不厌,博采众长。经常有人问我,教师创新的源泉在哪里?我觉得关键在一个“学”字,在向他人、先人、名人的学习中,在向同行、学生、家长的学习中,在向书本、自然、实践的学习中。作为一代大家、万世师表的孔子,最大的特点就是好学,他曾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曹海永老师就是这样一位勤学、好学、乐学、善学的好青年。他在一次读书交流会上说:“每天下班回来,煮饭、吃饭也要拿本杂志翻翻。每读到好的教学设计,我就会积极思考如何巧妙运用于我的教学;读到好的教育随笔,我便会陶醉其中,更添几分享受教育的幸福感;读到好的论文,我则会择其精要摘录下来,细细咀嚼品味……”从期刊到专业书籍,继而涉猎哲学、文学、美学专著,随着阅读视野的拓展,曹老师的人生境界也在不断提升和发展。调入南师附小,曹老师又一头扎进“学斯霞”的实践中:他一有时间就请搭班老师讲斯老师的故事,他从闫勤校长那里拷贝《斯霞文集》电子稿,他向筹建纪念馆的领导了解斯老师生平……从2009到2010年的一年半时间,家里的书架、床头、沙发、饭桌几乎到处都是《斯霞之路》《爱心育人》《我的教学生涯》……他完全沉浸在斯霞老师的世界里了。阅读让他变得更纯粹、更坚定、更厚实、也更强大了。

最近,听说曹海永老师为南京市骨干教师做了一场如何写好教学案例、叙事和论文的讲座,大家听后好评如潮,我也萌生了请曹老师来我校为教师讲一场的念头。创新型教师永远走追梦的路,他们永远在爬坡,永远在向上,永远焕发出思想和文化的魅力。

曹海永就是这样一位魅力四射的好老师!(作者系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

猜你喜欢
创新型魅力个性化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