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复习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4-07-19 17:15吴存明
江苏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建构图形知识点

吴存明

【摘 要】复习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学生巩固知识、夯实基础和培养解决问题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提高复习课的参与度、热情度、建构度、开放度,才能切实解决当下复习低效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问题 对策“怎样上好数学复习课”一直是很多老师感到困惑的问题。复习课既不像新授课那样有“新鲜感”,又不像练习课那样有“成就感”,更没有一个为大家所公认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照新课标“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数学教育理念,当前的数学复习课存在哪些问题?怎样才能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呢?

一、存在的问题

当前大多数数学复习课在上演着“昨天的故事”:复习课变成了原有数学知识的重复记忆,基本方法、技能的机械操练。其中的问题主要集中表现在以下四点。

1.再现受阻,主体缺失。

有的教师在上复习课时,先宣布课题,然后提问,梳理知识点。这时由于每一个知识点都要逐一回忆,课堂的顺畅度经常会受阻,特别是提问到一些学困生,课堂会出现冷场、尴尬局面,此时教师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进行教学,久而久之,忽视了真正的学习主体——学生。

2.内容枯燥,情趣缺乏。

有的教师按部就班地上复习课,先板书课题,然后提问“今天要复习……,请大家先说说……知识(概念、法测、公式)”,讲授几个知识要点,然后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从教学的角度出发,这样的做法虽然有效果,但长此以往,教学枯燥乏味,缺乏情趣,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

3.空有结构,缺少建构。

有的数学复习课乍看上去,黑板上有模有样地画着各种各样的图形,貌似将所有核心的知识用结构图整理出来,但是由于缺少必要的讨论,没有沟通图形之间的联系,这样的结构图往往空有其表,充其量是“再现知识”,而没有“建构知识”。因为真正的“知识”需要学生的自主“建构”,是要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激发学习主体进行编码重组。

4.练习单一,缺少开放。

在复习课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搬课本上的题目重复练习,这样只能停留在熟练与巩固的层次上;还有一些教师沉溺于题海战术,设计的练习简单枯燥,形式单一,缺乏综合性、开放性练习。

二、思考与对策

如何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呢?

1.复习前置,提高复习的参与度。

复习说到底还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不可以包办代替。为了能取得好的复习效果,可以将复习前置,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上复习课前就对要复习的知识点有较清晰的认识,把已遗忘的知识再回忆起来,这对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就显得十分必要。而且,让学生课前先复习,还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生自我整理知识的能力。可以分两步操作:

第一步是课前学生自主复习。复习课前教师将自主复习内容作为家庭作业布置下去,要求学生利用时间整理与复习内容相关的知识,回忆相关概念的意义,防止概念回生,同时梳理自己复习中的困惑之处,以便课上交流。这一环节无疑使复习课的教学时间巧妙地向课前作了延伸。第二步是交流课前复习情况。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课前自我复习已经掌握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交流的过程既是学生相互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全面了解学生,调整复习起点的过程。

2.创设情境,提高复习的热情度。

书山有路“趣”为径,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上好复习课的催化剂。虽然复习课的内容没有新鲜感,但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创设出一种新奇的复习情境,就能有效激起学生继续探究知识的欲望,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复习中去。

例如,笔者在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时,并没有直接提问相关知识点,而是联系生活创设了如下问题情境:“同学们,城南新实验小学工程正在施工中,学校想挖一个荷花池,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有的猜是正方体,有的猜是长方体,有的猜是圆柱体,教师随即出示相应图片,接着继续提问:“把挖出的泥土堆在一起,可能是什么形状?”学生猜测后,教师出示圆锥图片。此时,切入正题:“这些都是什么图形?要求挖出多少立方米的泥土,就是求什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复习立体图形的体积。”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复习了相关知识点,而且联系生活进行了拓展,显得自然贴切。

3.沟通联系,提高复习的建构度。

学生在平时每节课里获得的知识是零散的,常有“见叶不见枝,见木不见林”的感觉。为了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使头脑这个知识“仓库”便于查找、提取和应用,数学知识最终要以一定的网络结构存在于学生头脑中。复习课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帮助学生将头脑中的知识加以梳理建构,只有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才有利于认知结构的建构。

我们可以通过寻找两两联系,在捕捉联系中建构,即找到a与b的联系,b和c的联系,b和d的联系……再把这些错综复杂的知识整理成一张结构图。例如,笔者在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先找到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联系,圆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联系,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联系,正方形与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联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整理出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知识结构图。

我们还可以把众多的零散知识按一定标准分类,然后排列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再将一条条知识链之间进行横向沟通,从而形成知识结构。比如,复习“计量单位”可以让学生先按量的不同把知识进行分类,把每一种量按从大到小顺序排列,写出进率,然后进行横向沟通,最后构建知识结构。

4.创新练习,提高复习的开放度。

复习课上的练习不能等同于新授课中的练习,复习课中的练习应该实现从基础性向综合性的过渡,应该具有综合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其中综合性体现在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要求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问题,以检测学生知识掌握的宽度;开放性的特点是答案不唯一,解决问题的方法多样化等等;而实践性则要求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而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例如,笔者在复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时,根据教材题目改编设计了这样一道实践开放题:找一个长方体香皂的包装盒,测量出它的长、宽、高。如果24块这种香皂装一箱,怎样设计包装箱?先画画算算,再选出你满意的方案。同学们通过动手、动脑,设计了许多种包装方案,并分析了方案的各自特点。这一次开放性练习,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综合运用了有关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的知识,而且综合运用了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综合运用了列举筛选、想象和分析推理等策略性知识,有效地训练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此看来,如果我们能在“复习前置、创设情境、沟通联系、创新练习”上多下功夫,定能从“教”复习转向“学”复习,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教学效益,凸显“以人为本,学生主体”的观念,使复习课教学同样精彩!

(作者单位:南京市溧水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建构图形知识点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知识点自测
分图形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找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