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课堂示范的生机

2014-07-19 17:22劳亚炯
江苏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橙色方法教师

劳亚炯

【摘 要】有效示范方法是为改变目前小学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过于形式化、单一化而设计出的课堂示范方法。在运用时,可以从“教”与“趣”、“立”与“破”、“扶”与“放”这三个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特点,灵活采用,以此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创新精神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示范小学美术教学

示范,在美术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利用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掌握绘画、制作的方法或原理,提高鉴赏水平,为实践创作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回顾我们身边的示范教学,却发现存在着不少弊端。有些教师把示范当成过场的教学环节,如蜻蜓点水,没有任何意义;有些教师把示范当成炫耀才能的舞台,教师在课堂上尽情挥洒笔墨,学生赞叹声连连,可当学生做作业时却发现教师的示范毫无指导作用;也有些教师的示范还是传统意义上单纯的技能指导,不讲究科学的方法,不重视学生思维的开发,导致学生的作业千篇一律。

因此,我们提倡采用有效示范的方法,让示范不仅能有效解决美术教学中的知识与技能问题,更能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提升审美能力的有力手段。

一、“教”与“趣”相结合的示范方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倡导“教”与“趣”相结合的示范方法,提倡在示范中融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其学习兴趣。

1.游戏示范法。

陈鹤琴先生曾指出:“游戏是人生不可缺少的活动,不管年龄性别,人们总是喜欢游戏的。假如在读书的时代,我们也能化读书的活动为游戏,那么读书会变得更有趣、更快乐。”游戏示范法正是基于人性的这一基本特点,化示范为游戏,让示范更具趣味性。它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示范内容选择相应的游戏形式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玩中有学。

在教学《大家来运动》时,教师用“山山山”的小游戏进行示范。

师:小朋友们,我们先来做一个“山山山”的游戏好不好?

生满心欢喜地答道:好。

师:老师喊口令,你们做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中的动作,比比谁做得最好,老师就把他画下来。

师喊口令:山山山,山上有个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动就是毛毛虫……

学生热情高涨地做着各种动作,并在口令结束时定型成一个姿态。

教师邀请动作典型的学生上前,摆出刚才的动作。

师:猜猜这个木头人喜欢什么运动?

生:跑步。

师:现在,老师就照着他摆的这个动作画出这位同学跑步的样子。

教师边示范画学生跑步的动作,边结合学生所摆的动作进行讲解:他的身子是往前倾的,右手向前,左手在后,左脚弯曲,右脚在后……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用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既做出了运动时的动作,又学习了借助身体动作来描绘人物动态的方法。

2.魔术示范法。

魔术示范法指教师利用魔术中的“玄妙”原理,采用设置悬念的方式进行示范。以“悬”牵动学生,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美术课堂参与的热情,使示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印出来的画》时,教师正是采用魔术示范法来紧扣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探究印画的热情。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竹签。

师:我能用竹签在这张纸上变出画来,你们信吗?

在学生期待的眼神中,教师着手示范,边示范边故作玄虚地讲解:咦,怎么变不出来呢?我用点力画,怎么还没有呢?是魔法失灵了吗?

这时,坐在下面的学生早已睁大好奇的眼睛专注地盯着教师的一举一动了。最后,当教师出示画的反面,让学生看到被印出来的画面时,学生都惊喜万分,探究的欲望一下子高涨起来,教师则马上引导学生思考画面出现的原因。眼尖的学生发现在画纸下垫着一张用蜡笔涂满的纸,于是,魔术的玄机不解而破。接着,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探究如何使印出来的画更丰富、漂亮,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印的方法。

魔术示范法因“玄”而吸引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既学习了印画的方法,又激发了他们学习、思考的热情,使示范教学落到实处。

3.故事描绘法。

故事描绘示范法是指在示范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在示范中融入故事描绘,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发挥示范的实效。

在教学《卡通宝宝》一课时,教师为使学生了解卡通形象的创作方法,采用故事与示范结合的方式,以“去卡通城探险”这一故事作为载体,边范画边讲解,用故事和范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示范的过程中,专注于卡通形象创作的方法。

二、“立”与“破”相结合的示范方法

很多教师认为示范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为学生提供最直接形象的帮助的同时,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的确,传统的示范让我们既爱又忧,因此,我们倡导“立”与“破”相结合的示范方法,巧妙规避示范带来的“后遗症”。

1.多样示范法。

多样示范法是指在教学中,教师不局限于一种形象或方法的示范,而是通过短时间内的多种示范,给学生造成视觉上的冲击力,使他们既获得技法,又拓展思维。

在教学《灵璧奇石》时,教师先把一块石头变成“鸟”,再以较快的速度把它变成“鸡”,接着又变成“鼠”等形象,使学生在直观了解石材创作方法的同时,明白同型异构的道理,并通过“老师为什么把它变成了鸟、鸡、鼠,而不是其他动物?”等提示性问题,使学生明白石头造型要与石头的形状、颜色、纹理相结合的道理。

多样示范法使学生在教师不断建立又不断推翻的转变中,既学到了相关的技能、技法,又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更出色地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可谓“一箭双雕”。

2.教具启发法。

教具启发法指在示范教学中,巧妙利用教具,对示范的内容进行重新建构,形成新的形象,给学生以启发。

在教学《收获的季节》时,为了防止先前环节中学生对教师范画的过多模仿,教师采用教具启发法,用不同的教具来打破原来的形象。教师先引导学生:这是哪里的小树林?在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窗框、公园的圆洞门等教具添加在原来的画面上,使画面构图焕然一新。

教具启发法既打破了范画对学生的影响,又以直观的方式进一步向学生展示一图多构的构图方法,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启示,发散了创作思维。

3.瞬息提示法。

瞬息提示法指教师提供的示范形象或过程具有瞬间性,既提供形象和方法,又刻意使形象或方法模糊。这种示范方法,意在通过短暂的提示,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清晰、全新的视觉形象。

在教学《想象中的鞋子》时,学生说要给鞋子装上螺旋桨,于是,教师马上在黑板上画一个螺旋桨,并问他:“你说的是这样的螺旋桨吗?”这时,往往会有几种情况,一是学生想的和教师画的一样;二是不一样;三是学生还没有形成一定的形象。无论是哪一种情况,由于教师图像的视觉刺激,必然致使他进一步思考螺旋桨的形象,而教师则在谈话间,迅速擦除形象,这样学生便失去了依托,迫使自己动脑思考并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新形象。

瞬息提示法是一种先“立”后“破”,再以“破”来带动“立”的示范方法,其关键在于“立”与“破”的时间控制,教师的示范既要保证学生能基本看清形象或方法,又不能停留过多时间,以免影响新形象的建立。

三、“扶”与“放”相结合的示范方法

示范教学中的“扶”是指必要的指导帮助,“放”是指给予学生独立思维与学习的空间。在示范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出发点,既注重扶,又要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有效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1.逐步放手法。

逐步放手法是指在示范过程中,注重“扶”与“放”的转化过程,既不猛然放手,也不一扶到底,而是依据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巧妙设计示范环节,以教师的示范为起点,以点带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获取美术新知,提高美术表现能力。

在教学《色彩斑斓》时,教师正是运用逐步放手的示范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三原色变三间色的原理。

首先,教师自己示范用红色水加黄色水变出橙色的方法,再让学生上前来变一变。

接着让学生比较师生所变两种橙色水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在变色的时候,红色多加就变成红橙色,黄色多加就变成黄橙色,加入颜色多少的不同,调出来的橙色也不一样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明白,红色加黄色能变出很多不同的橙色,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奇妙。

在认识绿色时,教师逐步放手,采用学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盛有红、黄、蓝三色的水杯来变绿色。在学生发现黄色和蓝色可以变出绿色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黄绿色和深绿色的变法。在认识紫色时,教师则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在三原色中选择颜色,并尝试在调色盘中调出紫色。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上述认识三间色的环节中,教师可谓“扶”得到位,“放”得稳当。通过教师示范,个别学生示范,全体学生调色这一过程,使学生在示范和自我尝试中逐步了解了原色和间色之间的变化原理,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新知,提高了调色能力。

2.局部示范法。

局部示范法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具有不完整性,需要学生独立思索、重新构建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在小学中低年级段,学生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常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帮助,但过多的帮助又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作,因此,教师可采用局部示范的方法。如在让学生描绘《美丽的秋天》时,问及秋天的景物,学生说到了“大雁南飞”“菊花盛开”“树叶飘落”“稻谷成熟”等景象。于是,教师根据回答,范画部分形象,如大雁、稻谷、苹果、菊花、落叶等,用局部、零碎的形象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个体造型的难点,而画面整体的布局,画面内容的构成,则放手让学生自行创作。

局部示范法在个别形象的处理上采用“扶”的方法,在整体构思、创作中则采用“放”的方法,在一扶一放中既解决了学生描绘形象的难题,又不至于使学生完全临摹教师的范画,使画面缺少创造力。

3.作业修正法。

作业修正法指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用示范的形式进行修改调整,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制作或绘画的能力。

如:看到一个学生画了一条哭泣的凳子,教师便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给凳子加断脚和添写话语的方法,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看到画小花的学生构图不够饱满,教师通过给学生画面添加花妈妈的方法,使画面完整;看到学生画的雨点有些凌乱,教师通过给花瓣涂上颜色的方法,使画面更完整、美观……于是,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有针对性地示范讲解中得到了解决,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

作业修正法是在放手让学生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个别辅导。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有效的示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表现力。

在教学《色彩斑斓》时,教师正是运用逐步放手的示范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三原色变三间色的原理。

首先,教师自己示范用红色水加黄色水变出橙色的方法,再让学生上前来变一变。

接着让学生比较师生所变两种橙色水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在变色的时候,红色多加就变成红橙色,黄色多加就变成黄橙色,加入颜色多少的不同,调出来的橙色也不一样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明白,红色加黄色能变出很多不同的橙色,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奇妙。

在认识绿色时,教师逐步放手,采用学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盛有红、黄、蓝三色的水杯来变绿色。在学生发现黄色和蓝色可以变出绿色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黄绿色和深绿色的变法。在认识紫色时,教师则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在三原色中选择颜色,并尝试在调色盘中调出紫色。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上述认识三间色的环节中,教师可谓“扶”得到位,“放”得稳当。通过教师示范,个别学生示范,全体学生调色这一过程,使学生在示范和自我尝试中逐步了解了原色和间色之间的变化原理,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新知,提高了调色能力。

2.局部示范法。

局部示范法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具有不完整性,需要学生独立思索、重新构建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在小学中低年级段,学生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常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帮助,但过多的帮助又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作,因此,教师可采用局部示范的方法。如在让学生描绘《美丽的秋天》时,问及秋天的景物,学生说到了“大雁南飞”“菊花盛开”“树叶飘落”“稻谷成熟”等景象。于是,教师根据回答,范画部分形象,如大雁、稻谷、苹果、菊花、落叶等,用局部、零碎的形象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个体造型的难点,而画面整体的布局,画面内容的构成,则放手让学生自行创作。

局部示范法在个别形象的处理上采用“扶”的方法,在整体构思、创作中则采用“放”的方法,在一扶一放中既解决了学生描绘形象的难题,又不至于使学生完全临摹教师的范画,使画面缺少创造力。

3.作业修正法。

作业修正法指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用示范的形式进行修改调整,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制作或绘画的能力。

如:看到一个学生画了一条哭泣的凳子,教师便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给凳子加断脚和添写话语的方法,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看到画小花的学生构图不够饱满,教师通过给学生画面添加花妈妈的方法,使画面完整;看到学生画的雨点有些凌乱,教师通过给花瓣涂上颜色的方法,使画面更完整、美观……于是,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有针对性地示范讲解中得到了解决,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

作业修正法是在放手让学生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个别辅导。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有效的示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表现力。

在教学《色彩斑斓》时,教师正是运用逐步放手的示范方式,使学生掌握了三原色变三间色的原理。

首先,教师自己示范用红色水加黄色水变出橙色的方法,再让学生上前来变一变。

接着让学生比较师生所变两种橙色水的异同,并引导学生分析原因,得出:在变色的时候,红色多加就变成红橙色,黄色多加就变成黄橙色,加入颜色多少的不同,调出来的橙色也不一样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明白,红色加黄色能变出很多不同的橙色,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奇妙。

在认识绿色时,教师逐步放手,采用学生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盛有红、黄、蓝三色的水杯来变绿色。在学生发现黄色和蓝色可以变出绿色后,再引导学生思考黄绿色和深绿色的变法。在认识紫色时,教师则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在三原色中选择颜色,并尝试在调色盘中调出紫色。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在上述认识三间色的环节中,教师可谓“扶”得到位,“放”得稳当。通过教师示范,个别学生示范,全体学生调色这一过程,使学生在示范和自我尝试中逐步了解了原色和间色之间的变化原理,在循序渐进中学会了新知,提高了调色能力。

2.局部示范法。

局部示范法指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相应的帮助,但这种帮助具有不完整性,需要学生独立思索、重新构建才能达成预期的目标。

在小学中低年级段,学生对事物形象的描绘一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常常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提供帮助,但过多的帮助又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作,因此,教师可采用局部示范的方法。如在让学生描绘《美丽的秋天》时,问及秋天的景物,学生说到了“大雁南飞”“菊花盛开”“树叶飘落”“稻谷成熟”等景象。于是,教师根据回答,范画部分形象,如大雁、稻谷、苹果、菊花、落叶等,用局部、零碎的形象帮助学生解决绘画中个体造型的难点,而画面整体的布局,画面内容的构成,则放手让学生自行创作。

局部示范法在个别形象的处理上采用“扶”的方法,在整体构思、创作中则采用“放”的方法,在一扶一放中既解决了学生描绘形象的难题,又不至于使学生完全临摹教师的范画,使画面缺少创造力。

3.作业修正法。

作业修正法指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用示范的形式进行修改调整,进一步指导并提高学生制作或绘画的能力。

如:看到一个学生画了一条哭泣的凳子,教师便在实物投影仪上,通过给凳子加断脚和添写话语的方法,增加画面的趣味性;看到画小花的学生构图不够饱满,教师通过给学生画面添加花妈妈的方法,使画面完整;看到学生画的雨点有些凌乱,教师通过给花瓣涂上颜色的方法,使画面更完整、美观……于是,学生作业中出现的实际问题,在教师有针对性地示范讲解中得到了解决,从而真正提高了学生的实际绘画水平。

作业修正法是在放手让学生创作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学生指导帮助,可以面向全体学生,也可以个别辅导。这种方法,对提高学生的美术表现力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教有法而无定法,在美术教学中,示范教学的方法也是灵活多样的。有效的示范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由此及彼,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美术表现力。

猜你喜欢
橙色方法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用对方法才能瘦
谜底大揭秘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鲜艳橙色的“火星羊”
橙色——颜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