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逼真情境的问题解决

2014-07-19 17:30钱莉
江苏教育 2014年11期
关键词:刻度尺子长度

钱莉

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越是生活问题,学生在解决时困难越大,错误越多。这是为什么呢?仔细分析学生的错误原因不难发现,逼真情境的问题更复杂,干扰因素更多,解决时需要考虑的更多。基于上述认识,笔者在教学中从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尝试为学生创设富有真实性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探究问题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建构知识的意义,丰富学生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

1.教学情境的真实性。

教学情境的真实性,就是将日常生活情境中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特性融入课堂教学,以加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厘米》的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具体的真实情境:新学期小明用包书纸包书时,发现包书纸容易损坏、脱落。在交流的过程中,大家设想要设计一个固定书皮的固定棒。要设计固定棒,必须要知道数学书的长度和厚度,要用尺进行测量。因此,要解决固定棒的设计问题,学生需要两方面知识的支撑,一是要认识尺子,分为两层:第一层认识1厘米;第二层认识几厘米。二是学生要会用尺子进行测量,也分为两层:第一层量线段;第二层画线段。

整节课围绕这两方面展开学习活动,在真实的、富有挑战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问题解决过程与日常生活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体验相一致,意识到解决问题的“有用性”,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师生活动的互动性。

师生活动的互动性表现为“教练”和学生的“学习伙伴”关系,就是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有效合作,来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教师作为引导者、支持者和学习伙伴,要把握适当的时机给予学生指导,让学生更自主地探索、更民主地协作。

教学《认识厘米》,探索“尺子的奥秘”时,教师“蜻蜓点水”式地提问:虽然每位同学的尺子外观都不一样,但每个人的尺子上都有相同的地方,你们相信吗?到底有哪些地方相同呢?把你的尺子和同桌比较一下,讨论讨论,看谁找得准!引导学生尽快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探究“认识几厘米”时,教师在游戏的现实情境下:围3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学生说3厘米;围4个,学生说4厘米……你怎么数得那么快?引导学生从操作中提炼出思路,帮助学生建构解决问题的策略。

由于真实问题情境的复杂性,凭单个学生的力量解决问题有困难,因此学生间进行合作学习必不可少。例如,探索“尺子的奥秘”时,采取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并展示的方式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新知识生成的探究过程。特别是学业不理想的学生也能积极地投入,通过仔细观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学习中起了作用,赢得了同伴的尊重。

在师生的互动中,教师要明晰在学生解决问题时怎样把握时机、如何加以指导,使学生自发形成讨论,真正做到有效地合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收获。

3.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要注重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又能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了解学生的进步,促进学生自我监督、调节和提高。

例如,交流“寻找尺子上的1厘米”的方法时,采取先自我评价后他人评价的方式。学生甲说尺子上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他自评:“我课前看过数学书了,知道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学生乙说尺子上除了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1到刻度2的长度是1厘米,刻度2到刻度3的长度也是1厘米,尺子上有很多1厘米;学生丙肯定了前面两位学生的意见,并概括:“尺子上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学生在交流中相互评价并不断地调整与提高。最后,教师充分肯定:“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长度的时候才有了统一的标准。看来,同学们个个都是探索奥秘的高手啊!”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习者要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他们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基于逼真情境的问题解决,其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刻度尺子长度
剪彩带
爱的长度
特殊长度的测量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长度单位
测量三字歌
长度学校里的故事
时钟就是尺子圈
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