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晕厥危险度评估对预防产妇产后晕厥的作用

2014-07-19 05:19姚姣仙等
上海预防医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产后产妇护士

姚姣仙等

产后晕厥是指产妇在产后起床活动时产生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两眼发黑的暂时意识障碍,时间一般很短,只持续1~2 min,之后自然清醒。这种现象在产科时常发生,发作前一般无明显征兆,但因晕厥而引起的跌倒是常见的护理突发事件之一,严重者可引起外伤甚至危及生命,并可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如何为产妇提供细致化的服务,做好预见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此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一直是产科护理领域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院于2012年1月起将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2-3\]作为产科护理主要评估内容之一,用于产妇产后评估,并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个体化防晕厥健康教育及安全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2月在我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 096例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 32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6.3±4.1岁,观察组平均年龄27.9±3.8岁。两组产妇产前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过去无晕厥史及行为能力障碍,产后即时心理状态平稳。产前血红蛋白含量、产程中进食情况、产时出血量、总产程时间、文化程度等7项产后晕厥的影响因素均衡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即产妇分娩后在产房观察期间,助产士进行产后预防晕厥相关健康知识讲解,内容有产后晕厥的常见原因、常见地点、时间、预防常识、预防措施等。产妇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预防产后晕厥健康教育手册》,并告知预防晕厥发生的方法。观察组在上述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对表1两组影响产妇产后晕厥的相关因素比较

根据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作出健康指导,帮助产妇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如产后饮食摄入不足等。产妇产时体力消耗多,产后体质虚弱,如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物,可使血糖降低,出现头昏、心悸、冷汗等症状,导致晕厥发生。② 告知产妇晕厥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如部分产妇自理愿望强烈,存在“怕麻烦别人”的心理,特别是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第一次起床上厕所,结果导致晕厥发生。对此类产妇可针对性地讲解晕厥后的各种严重后果,如可发生骨折、脑血管意外等,使产妇在心理上重视,增强防晕厥意识。③ 根据产后晕厥可能发生的原因,让产妇、家属与护士一起制订个性化的防晕厥措施。如鼓励产妇多吃高营养、高热量食物,以补充体力;强化陪护制度或由护士亲自陪伴;必要时建议床上排尿或导尿。产妇一旦发生晕厥,立即给予平卧,双下肢抬高10°~15°;保暖;必要时吸氧;报告医生;监测产妇的意识、生命体征;注意全身情况及有无受伤;指导做深呼吸,放松情绪;喝糖水或进食含糖食物如巧克力、蛋糕等;根据病情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安慰产妇,告知其当时的病情,同时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宣教,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如不缓解,遵医嘱处理。④ 根据产妇和家属的性格特点和理解能力不同,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化,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要简单、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多,需反复多次宣教,最好能图文结合;对文化程度高者则可采用健康教育手册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的评估项目均为表格式,根据评估表内容对照产妇是否存在相关情况进行打分即可。评估时应注意:① 评估时间。第一阶段是产妇在产房分娩2 h后回母婴同室时;第二阶段在产后第一次起床排尿前或产后6 h进行;第三阶段在产后24 h进行。评估单由当班护士和家属签名。② 评分≥1分即有晕厥危险,在护士站病人一览表和产妇床尾做好晕厥高危标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列入交班内容,给予持续评价。责任组长审核评估表内容及护理措施是否合理、真实,晕厥预防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及时落实。如住院期间发生晕厥,当班护士应详细记录晕厥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及处理措施,科室讨论并修改护理方案,上报护理部。

1.2.2评价指标① 两组产妇产后48 h对产后晕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于入母婴同室48 h内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估健康教育前后产妇对晕厥知识掌握情况和防范晕厥行为的自我认识情况,内容包括是否认为自己有可能发生晕厥、晕厥发生后的严重后果、晕厥的危险因素、晕厥预防知识、晕厥发生后如何处理等。② 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晕厥事件的发生率。记录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发生晕厥的例数。

3讨论

产后晕厥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晕厥的发生,防止意外的出现\[5\]。以往没有有效的评估产后晕厥的工具,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因缺乏针对性、护士缺乏预防产后晕厥的意识等因素影响,使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产后晕厥发生率较高。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是根据引起产后晕厥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因素建立的一种以减少产妇产后晕厥发生率、防止产妇意外损伤为目的的评估工具。产妇入母婴同室时,护士就根据评估表内容,对产妇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估结果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个性化的防晕厥方案,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防晕厥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健康教育时注意产妇的个体差异、心理感受,根据个体特点采用适用于个体需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交流互动、心理疏导,增强产妇和家属防晕厥的意识,调动产妇和家属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产妇对产后晕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自使用产后晕厥护理评分表以来,护士能更全面地进行护理评估,使工作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产后晕厥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士预防晕厥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将晕厥危险因素从源头杜绝,防患于未然。

4参考文献

[1]胡晓秋,朱冬月.产后晕厥发生的原因及护理防范\[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7):75-76.

[2]蒋红,邵广美,贾静.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0):14-15.

[3]李晓惠.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

[4]刘根红,徐凌燕,施婷华,等.产后晕厥6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3):237-238.

[5]刘运霞,尹仲娇,郑锦萍.产后晕厥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98-99.

产后晕厥是指产妇在产后起床活动时产生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两眼发黑的暂时意识障碍,时间一般很短,只持续1~2 min,之后自然清醒。这种现象在产科时常发生,发作前一般无明显征兆,但因晕厥而引起的跌倒是常见的护理突发事件之一,严重者可引起外伤甚至危及生命,并可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如何为产妇提供细致化的服务,做好预见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此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一直是产科护理领域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院于2012年1月起将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2-3\]作为产科护理主要评估内容之一,用于产妇产后评估,并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个体化防晕厥健康教育及安全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2月在我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 096例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 32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6.3±4.1岁,观察组平均年龄27.9±3.8岁。两组产妇产前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过去无晕厥史及行为能力障碍,产后即时心理状态平稳。产前血红蛋白含量、产程中进食情况、产时出血量、总产程时间、文化程度等7项产后晕厥的影响因素均衡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即产妇分娩后在产房观察期间,助产士进行产后预防晕厥相关健康知识讲解,内容有产后晕厥的常见原因、常见地点、时间、预防常识、预防措施等。产妇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预防产后晕厥健康教育手册》,并告知预防晕厥发生的方法。观察组在上述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对表1两组影响产妇产后晕厥的相关因素比较

根据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作出健康指导,帮助产妇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如产后饮食摄入不足等。产妇产时体力消耗多,产后体质虚弱,如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物,可使血糖降低,出现头昏、心悸、冷汗等症状,导致晕厥发生。② 告知产妇晕厥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如部分产妇自理愿望强烈,存在“怕麻烦别人”的心理,特别是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第一次起床上厕所,结果导致晕厥发生。对此类产妇可针对性地讲解晕厥后的各种严重后果,如可发生骨折、脑血管意外等,使产妇在心理上重视,增强防晕厥意识。③ 根据产后晕厥可能发生的原因,让产妇、家属与护士一起制订个性化的防晕厥措施。如鼓励产妇多吃高营养、高热量食物,以补充体力;强化陪护制度或由护士亲自陪伴;必要时建议床上排尿或导尿。产妇一旦发生晕厥,立即给予平卧,双下肢抬高10°~15°;保暖;必要时吸氧;报告医生;监测产妇的意识、生命体征;注意全身情况及有无受伤;指导做深呼吸,放松情绪;喝糖水或进食含糖食物如巧克力、蛋糕等;根据病情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安慰产妇,告知其当时的病情,同时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宣教,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如不缓解,遵医嘱处理。④ 根据产妇和家属的性格特点和理解能力不同,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化,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要简单、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多,需反复多次宣教,最好能图文结合;对文化程度高者则可采用健康教育手册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的评估项目均为表格式,根据评估表内容对照产妇是否存在相关情况进行打分即可。评估时应注意:① 评估时间。第一阶段是产妇在产房分娩2 h后回母婴同室时;第二阶段在产后第一次起床排尿前或产后6 h进行;第三阶段在产后24 h进行。评估单由当班护士和家属签名。② 评分≥1分即有晕厥危险,在护士站病人一览表和产妇床尾做好晕厥高危标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列入交班内容,给予持续评价。责任组长审核评估表内容及护理措施是否合理、真实,晕厥预防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及时落实。如住院期间发生晕厥,当班护士应详细记录晕厥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及处理措施,科室讨论并修改护理方案,上报护理部。

1.2.2评价指标① 两组产妇产后48 h对产后晕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于入母婴同室48 h内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估健康教育前后产妇对晕厥知识掌握情况和防范晕厥行为的自我认识情况,内容包括是否认为自己有可能发生晕厥、晕厥发生后的严重后果、晕厥的危险因素、晕厥预防知识、晕厥发生后如何处理等。② 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晕厥事件的发生率。记录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发生晕厥的例数。

3讨论

产后晕厥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晕厥的发生,防止意外的出现\[5\]。以往没有有效的评估产后晕厥的工具,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因缺乏针对性、护士缺乏预防产后晕厥的意识等因素影响,使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产后晕厥发生率较高。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是根据引起产后晕厥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因素建立的一种以减少产妇产后晕厥发生率、防止产妇意外损伤为目的的评估工具。产妇入母婴同室时,护士就根据评估表内容,对产妇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估结果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个性化的防晕厥方案,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防晕厥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健康教育时注意产妇的个体差异、心理感受,根据个体特点采用适用于个体需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交流互动、心理疏导,增强产妇和家属防晕厥的意识,调动产妇和家属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产妇对产后晕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自使用产后晕厥护理评分表以来,护士能更全面地进行护理评估,使工作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产后晕厥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士预防晕厥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将晕厥危险因素从源头杜绝,防患于未然。

4参考文献

[1]胡晓秋,朱冬月.产后晕厥发生的原因及护理防范\[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7):75-76.

[2]蒋红,邵广美,贾静.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0):14-15.

[3]李晓惠.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

[4]刘根红,徐凌燕,施婷华,等.产后晕厥6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3):237-238.

[5]刘运霞,尹仲娇,郑锦萍.产后晕厥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98-99.

产后晕厥是指产妇在产后起床活动时产生面色苍白,大汗淋漓,两眼发黑的暂时意识障碍,时间一般很短,只持续1~2 min,之后自然清醒。这种现象在产科时常发生,发作前一般无明显征兆,但因晕厥而引起的跌倒是常见的护理突发事件之一,严重者可引起外伤甚至危及生命,并可引发护理纠纷。因此,如何为产妇提供细致化的服务,做好预见性的安全防范措施,减少和避免此类意外事件的发生,一直是产科护理领域共同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院于2012年1月起将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2-3\]作为产科护理主要评估内容之一,用于产妇产后评估,并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个体化防晕厥健康教育及安全防范措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1年1—12月在我院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 096例设为对照组,2012年1—12月经阴道自然分娩的足月初产妇1 321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年龄26.3±4.1岁,观察组平均年龄27.9±3.8岁。两组产妇产前无其他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过去无晕厥史及行为能力障碍,产后即时心理状态平稳。产前血红蛋白含量、产程中进食情况、产时出血量、总产程时间、文化程度等7项产后晕厥的影响因素均衡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方法,即产妇分娩后在产房观察期间,助产士进行产后预防晕厥相关健康知识讲解,内容有产后晕厥的常见原因、常见地点、时间、预防常识、预防措施等。产妇回母婴同室后由责任护士负责发放《预防产后晕厥健康教育手册》,并告知预防晕厥发生的方法。观察组在上述健康教育基础上,采用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对表1两组影响产妇产后晕厥的相关因素比较

根据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作出健康指导,帮助产妇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如产后饮食摄入不足等。产妇产时体力消耗多,产后体质虚弱,如未能及时补充水分和食物,可使血糖降低,出现头昏、心悸、冷汗等症状,导致晕厥发生。② 告知产妇晕厥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后果,如部分产妇自理愿望强烈,存在“怕麻烦别人”的心理,特别是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第一次起床上厕所,结果导致晕厥发生。对此类产妇可针对性地讲解晕厥后的各种严重后果,如可发生骨折、脑血管意外等,使产妇在心理上重视,增强防晕厥意识。③ 根据产后晕厥可能发生的原因,让产妇、家属与护士一起制订个性化的防晕厥措施。如鼓励产妇多吃高营养、高热量食物,以补充体力;强化陪护制度或由护士亲自陪伴;必要时建议床上排尿或导尿。产妇一旦发生晕厥,立即给予平卧,双下肢抬高10°~15°;保暖;必要时吸氧;报告医生;监测产妇的意识、生命体征;注意全身情况及有无受伤;指导做深呼吸,放松情绪;喝糖水或进食含糖食物如巧克力、蛋糕等;根据病情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安慰产妇,告知其当时的病情,同时分析发生晕厥的原因,进行针对性宣教,缓解产妇紧张情绪。如不缓解,遵医嘱处理。④ 根据产妇和家属的性格特点和理解能力不同,教育时要因人而异,方法多样化,如文化程度不高者健康教育要简单、通俗易懂、内容不宜多,需反复多次宣教,最好能图文结合;对文化程度高者则可采用健康教育手册与讨论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的评估项目均为表格式,根据评估表内容对照产妇是否存在相关情况进行打分即可。评估时应注意:① 评估时间。第一阶段是产妇在产房分娩2 h后回母婴同室时;第二阶段在产后第一次起床排尿前或产后6 h进行;第三阶段在产后24 h进行。评估单由当班护士和家属签名。② 评分≥1分即有晕厥危险,在护士站病人一览表和产妇床尾做好晕厥高危标识,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列入交班内容,给予持续评价。责任组长审核评估表内容及护理措施是否合理、真实,晕厥预防措施是否得力、是否及时落实。如住院期间发生晕厥,当班护士应详细记录晕厥事件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及处理措施,科室讨论并修改护理方案,上报护理部。

1.2.2评价指标① 两组产妇产后48 h对产后晕厥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分别于入母婴同室48 h内进行评价,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评估健康教育前后产妇对晕厥知识掌握情况和防范晕厥行为的自我认识情况,内容包括是否认为自己有可能发生晕厥、晕厥发生后的严重后果、晕厥的危险因素、晕厥预防知识、晕厥发生后如何处理等。② 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晕厥事件的发生率。记录两组产妇产后48 h内发生晕厥的例数。

3讨论

产后晕厥的护理工作重点在于预防,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产后晕厥的发生,防止意外的出现\[5\]。以往没有有效的评估产后晕厥的工具,常规的健康教育方法因缺乏针对性、护士缺乏预防产后晕厥的意识等因素影响,使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较低,产后晕厥发生率较高。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是根据引起产后晕厥的主要因素及相关因素建立的一种以减少产妇产后晕厥发生率、防止产妇意外损伤为目的的评估工具。产妇入母婴同室时,护士就根据评估表内容,对产妇进行综合评分,根据评估结果和存在的危险因素制订个性化的防晕厥方案,实施以人为本、因人施教的防晕厥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健康教育时注意产妇的个体差异、心理感受,根据个体特点采用适用于个体需要的教育形式,经过交流互动、心理疏导,增强产妇和家属防晕厥的意识,调动产妇和家属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产妇对产后晕厥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自使用产后晕厥护理评分表以来,护士能更全面地进行护理评估,使工作更趋于规范化、标准化,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了产后晕厥的发生,同时也提高了护士预防晕厥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和被动性,从而将晕厥危险因素从源头杜绝,防患于未然。

4参考文献

[1]胡晓秋,朱冬月.产后晕厥发生的原因及护理防范\[J\].中国乡村医药,2009,16(7):75-76.

[2]蒋红,邵广美,贾静.产后晕厥护理评估表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2008,23(20):14-15.

[3]李晓惠.医院护理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25.

[4]刘根红,徐凌燕,施婷华,等.产后晕厥61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理与康复,2011,10(3):237-238.

[5]刘运霞,尹仲娇,郑锦萍.产后晕厥的预见性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98-99.

猜你喜欢
产后产妇护士
产后会阴如何护理
自然分娩产妇的产房心理护理及实施对产妇不良情绪的改善探讨
产妇分娩时如何护理
孕期抑郁症怎么样护理
妈妈们产后的生理烦恼
打错了
厉害了,我的护士
寻找护士哥哥
针对产妇体质特定食补
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