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课堂教学的三个误区

2014-07-24 16:41张茂君
中国教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情景探究课堂教学

张茂君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小组合作探究、情景式教学等模式迅速兴起、蓬勃发展,给师生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革,产生了积极的效应。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创设教学情景起到重要的作用。

但是,这些教学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不少问题,有必要做深入的分析研究。“三明小组合作”“二关探究”“三实情景”学习模式,科学地解决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一步推进了课堂教学的科学化与规范化。

一、构建“三明”小组模式,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

对于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一个新事物,出现一些问题是正常的,关键是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

1.明确目标

选题恰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在开展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根据数学教学抽象性的特点,恰当挑选课题,难度要适中。其次,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开放性的问题往往答案不唯一,能够激发学生热烈讨论问题的欲望,使学生的思维在合作中多向拓展,受到多方位的启发。再次,合作学习旨在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互相启发,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解疑。

在教学“数值与数位”一课时,教师设计了如下两个环节:首先让学生任意地用棋子摆出数字,然后请学生用若干颗棋子有规律地摆出数字7、8、9等。两个环节又有不同的教学目标:

第一次要求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使教师对学生的认知起点有了充分的了解,寻找合适的教学策略,教师并不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兴趣而放任自流。

第二次要求说明“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更大的思考空间和更多的思考时间。在教师作适当引导后,学生明白了同样一颗棋子放在个位上就是1,放在十位上就是10的道理。而后学生各自再一次用固定数量的棋子摆出一定的数字,此时虽还没有规律性,但学生这一次的合作已体现出了更多的数学味。

合作学习不断地追求最优化、最有效的教学策略。因此,这一设计正是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寻找一种规律性的数学知识,使知识在合作学习中得到强化。

2.明确分工

教师采取“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使组间学生的学习程度相当,组内学习水平不一,因为这样可以达到优势互补的目的。确保每小组成员的人数为4~6人,且考虑到学生的性别、性格、成长背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教师从学生的能力、学习情况、性格等方面考虑,让小组成员担任不同的角色,分配合适的任务。让组织能力强、工作热情高、威望高的学生来担任组长;让为人随和、有较强的亲和力、充满自信的学生来担任协调员;选择做事认真、负责、细心,有较强归纳能力的学生来担任记录员;汇报员则要求口语表达能力强,负责汇报小组合作成果等。几次合作学习后,进行角色互换,使每个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发展。

3.明确主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调控者。”这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现尤为明显。

第一,教师不是主持人。教师要通过观察,从小组成员的表情、神态上准确地了解到学生在干什么,有什么不理解,遇到了什么问题。第二,教师不是放松者。如果学生在经过积极的探讨分析之后,仍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就要深入到学习小组中,参与学生的讨论活动,给予及时的点拨、提示。第三,教师不是报时员。教师还要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对讨论进程快、学习热情高涨的小组投以赞许的目光,对进程慢的小组投以鼓励的目光。要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动为主线”的原则,与学生做朋友,及时扼杀错误观点。

二、构建“二关”探究模式,走出探究学习误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的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探究式学习。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应该注意些什么?

1.关注探究过程,引导科学的验证

数学学科作为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其知识内容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把数学知识作为一种科学结论传授给学生时,很多教师往往对数学知识的科学性较为关注,对于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科学与否则缺乏足够的重视。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探索,如何科学地研究,这样才能产生科学探究的意识。对探究中的错误,教师不要一概否定,要引导学生展开思维,寻找更为科学严谨的“验证”方式。

2.关注探究时机,引导自然生成

探究学习强调学生的自主性,但不忽视教师的指导。应该特别强调教师适时、必要、谨慎、有效地指导,以追求真正从探究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学生的探究实践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从幼儿的摸索到小学里开展的数学探究学习,是循序渐进地发展的。无论哪个阶段的探究,都可能伴随有疑惑、阻力、障碍、专注、紧张、艰辛、兴奋、喜悦或激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常常介入得过早,以致阻碍了学生自主发现的机会;介入过晚则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学生感到手足无措。所以在学生有需要时,也就是学生无法自己进行探索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启发性建议。

三、构建“三实”教学情景,走出情景学习误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知识的建构。在解决问题的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十分必要的。

1.构建现实教学情景

新课标中提出的“使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来学习数学”,对学习能力的提高是很有帮助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同时让学生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2.构建充实教学情景

构建充实的教学情景有利于学生从这些现实的情景中获得价值体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数学知识。通过对新知识的认识理解,改造充实自己的经验,再用新的经验来进行新的认知活动。让学生学习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构建鲜活的教学情景

情景的创设直接关系到学习的效率,会使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活跃身体机能。如在教学小数乘小数时,就把学生置于一个问题情景中,让学生计算黑板的面积,再考虑如果要给黑板刷油漆,又需要多少钱。这样的安排,学生既复习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又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理想的教学手段。

(作者单位: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洋河镇中心校)

(责任编辑:张迿)

猜你喜欢
情景探究课堂教学
设问引导探究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楼梯间 要小心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