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科研融入教师日常教育生活

2014-07-24 10:02景盛
中国教师 2014年12期
关键词:叶圣陶研讨课题

景盛

多年的教科研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克服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两张皮”的现象,让教育科研融入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教育科研才能成为教师发展的优质燃料,使得教师的成长走上幸福的快车道。

一所好学校,首先必须有一批好的教师。我们于2010年成立了教师专业发展学校,2011年成功申报“根植于明道文化的教师发展学校实践研究”省级立项课题。依托这一平台,我们强化“三贴”服务,即以贴心服务帮助教师学会关心,帮助教师学会上课,帮助教师学会研究。秉承“教学研训一体,明育人之道;学思行创合一,明成人之道”的办学思想,致力构建根植于明道文化之上的教师发展机制,引领教师,磨炼教师,促进教师素质的提升,使得教师在智慧型教师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教育科研从教师的日常教育生活切入,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个保障机制:营造书香校园,引导教师读书;立足课堂实践,提升教学水平;确立微型课题,促进研究深入;倡导个人反思,提速教师成长;实施各级培训,丰厚教师素养。

一、营造书香校园,引导教师读书

一个没有书香的学校,是没有灵魂、没有高尚志趣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努力引导教师读书,使得读书成为教师的行走方式,像呼吸一样自然。在读书引导上,学校分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是“点的突破”,也就是建立特约教科员队伍,引领他们购好书、读好书,开读书交流会;第二层面是“线的延展”,以学科组为单位,一起读书研讨,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譬如语文组先后研读了叶圣陶、钱理群等教育专家的书籍,并撰写了大量的读书随笔;第三层面是“面的铺陈”,就是将所有的教师都纳入到读书场境之中,在读书中思考、成长。为了引领教师真正实在地读书,杜绝网上下载“舶来”,应付了事,我们研制了“明道教师读书摘记卡”,分为基本观点、精彩语段、心灵幽会等栏目,便于沙龙研讨交流,也便于学校行政检查督促。

为了推进教师阅读思考的深度,拓展教师阅读思考的广度,培养教师的读书热情,学校还特地编排了一份月刊《明道憩园》,分设“时文精读”“好书荐读”“轻松链接”三个栏目,将学校倡导的教育教学理念暗蕴其中,使得教师们在不经意中得到熏陶和启发。

二、立足课堂实践,提升教学水平

光读书,不实践,可能只会培养出空谈家和理想主义者。因此,在鼓励教师读书的同时,我们更关注教师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真刀真枪”的磨炼中成长。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立足课堂,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注重团队合作,进而促进教师教学技艺的提升。我们通过三个“航”来引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试航,即让学校的所有教师都对教材进行独立的思考,并进行相应的教学实践,上好自我推介课;领航,即让学校的教学骨干上示范课,谈教学思考,给青年教师作示范带头;竞航,即引导教研组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在交流碰撞中产生智慧。

近年来,我们努力建构走向对话的明道课堂,着力追求“两有一高”的教学目标。“两有”是指有道德、有智慧。有道德意味着心中有人、诗性对话、毫无保留;有智慧意味着合乎目标、顺乎规律、心智碰撞。“一高”指高质量,着力于学习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基;着力于发展性质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着力于生命性质量,为学生的活泼成长奠基。为了凸显课堂的对话特质,我们在教科室的筹划下,坚持每周推出一至两节研讨课。课后进行“无权威”性研讨,努力引导教师说实话、说真话,切实听到教师内心的声音。教科室还面向全校教师进行了“课堂规则和提示语”征集,在此基础上进行研讨,形成了明道“课堂规则及提示语”的教学交往方案,并付诸实施。

三、确立微型课题,促进研究深入

如果教师只是一味地实践而不加以思考,不进行变革,那么其教学水平只会原地踏步,而不能有所进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要在繁重的工作中找到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得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因此,学校积极倡导“为自己设定更高些的目标,在能力的极限边缘工作”,鼓励教师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以课例为载体,积极开展研究,在工作中发现真问题、做真研究、出真成果,切实提高每位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们通过两条腿走路的方式进行研究:一条腿是自上而下的研究,即以学校的主课题为抓手,分解为若干子课题,然后由各科室部门认领、承包,学校分阶段、分层次进行整体推进;另一条腿是自下而上的研究,即以自身的微型课题为中心,进行草根式研究。在学期初,引导教师申报微型课题,邀请专家对课题进行评审、立项;在学期中,组织教学骨干对微型课题进行中期督查,并提出建议;在学期末,进行微型课题验收,对于顺利结题者下发结题证书,并进行成果展示。

四、倡导个人反思,提速教师成长

叶澜教授很早之前就说过这样一句充满哲理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因此,我们倡导教师坚持写教学日记,随时记下自己的成功、失败。

在反思的内容上,可以是读书反思,可以是教学反思,也可以是活动反思。在反思的对象上,我们引导教师学会反思自己,反思同伴,反思学生。在反思的方法上,我们要求教师做到三点:其一,思之有目,不胡思乱想;其二,思之有物,不空洞苍白;其三,思之有据,不空穴来风。

我校曾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主线,引导教师读书、实践、反思,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首先,学校给每位特约教科员发放《叶圣陶教育文集》,初步通读全篇。其次,在阅读的基础上考察叶圣陶故居,举办沙龙研讨叶圣陶教育思想。再次,撰写活动反思,相互交流。接着在第二学期进行更细化的“叶圣陶读书推介”活动,进行摘抄和研讨,最后,综合大家的思考形成活动手记——《“真实”读书,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五、实施各级培训,丰厚教师素养

许多教师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都是先天不足的,因此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后天的培训。通过培训,教师一方面可以优化自己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可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明道小学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教学研训一体,明育人之道;学思行创合一,明成人之道”的办学思想,其中培训也是成长路径之一。一方面在学校内搭建培训平台“明道讲坛”,既邀请外面的专家来校讲学,又鼓励本校教师走上讲坛,从课题引领到教师专业发展,从课堂教学到课堂管理,从办学思想到学校文化,从名师成长到名校建设,发表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切实有效地拓宽了教师的视野。这种草根式的讲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善于阅读、钻研的教师。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各种机会,敦促教师参加更高平台的培训,使教师了解最前沿的教育信息,享受到最优质的培训资源。几年间,我们组织教师先后赴宁波、丹阳、杭州、南京、苏州、北京、广州等地参观学习,教师培训覆盖率达100%。

庄子曰:“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教育科研的成熟必须依靠一所学校多年的追求和积淀,必须根植于教师日常的教育生活,才能开出五彩的鲜花,结出累累的硕果。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明道小学)

(责任编辑:张迿)endprint

猜你喜欢
叶圣陶研讨课题
霜的工作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燕子,住下吧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