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角色压力问卷的编制

2014-07-25 11:36王萌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角色冲突中学教师探索性

王萌

(天津市瑞景中学,天津 300134)

一、问题提出

随着社会发展与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各界对教师工作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与期望。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关键时期,新的教育政策、教育观念、管理体制、课程与教学模式的建立与要求,使教师在工作、家庭、社会等各个方面出现各种形式的角色压力。中学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同时拥有多重身份,体验着多种角色冲突。本研究在这样的背景下,对教师进行了开放式访谈,编制了关于中学教师角色压力的调查问卷,探讨教师角色压力的结构并分析其特点,旨在了解教师角色压力的水平,促进教师身心健康。

二、方法与步骤

1.理论维度的构建

角色压力是指个体在工作中对其所处职位的角色期望感到不确定或者无法胜任时,其内心体验到的一种不适感或者焦虑感。Kahn(1964)最早从组织观点将角色压力分为角色模糊、角色冲突及角色过度负荷等三类,并得到大部分学者的认可。本研究也采用此结构进行量表的编制。角色模糊是指对于达成某项角色期望有关的工作期望、方法或某特定角色缺乏明确的程度。角色冲突是指个体所体验到的难以调和的同时来自于环境的不同期待。角色过度负荷主要是指角色上的需求,超过角色扮演者的时间与精力所能够承受的限度。在角色压力的分类中,角色冲突和角色模糊,被认为是工作中导致个体工作压力大、紧张和倦怠的重要变量。

2.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团体施测与个体施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对象为天津市部分中学教师。初测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再测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00份,其中男教师59人,女教师141人。用于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研究程序

本研究问卷的编制主要经过理论维度的确定、项目的收集与整理、修订完善三个步骤。首先,对30名中学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其在工作中体验到的角色压力状况并对访谈资料进行提取;其次,借鉴现有成熟量表,如Rizzo(1970)等编制的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量表以及Matteson(1980)编制的角色负荷量表,并对个别项目进行修订,使之更适合教师的工作环境;最后,对项目进行进一步修订,补充并完善没有涉及的相关项目,请10名中学教师填答试测问卷,观察他们的反应及测验时间,收集意见与建议,然后从表述歧义、语病、晦涩难懂、陈述方式等方面进行修改,最终形成预测问卷并形成初测问卷。初测问卷共25道题目,问卷采取螺旋式排列,采用利克特5点计分方式,1代表非常不同意,5代表非常同意。

4.统计工具和方法

采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

三、研究结果

1.项目分析

选用初测数据对初测问卷进行项目分析。项目分析的主要目的是求出问卷个别题项的临界比率值(CR值),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的项目删除,其主要操作步骤为:(1)量表题项的反向计分,(2)求出量表的总分,(3)量表总分高低排列,(4)找出高低分组上下27%处的分数,(5)依临界分数将观测值在量表之得分分成高低二组,(6)以独立样本t-test检验二组在每个题项上的差异,(7)将t检验结果未达显著性的题项删除。根据上述操作方法,本研究对心理承受力量表进行了项目分析,结果发现,所有项目均达显著性水平,项目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 角色压力问卷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结果显示,心理承受力量表的32个项目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不需要删除题目。

2.探索性因素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抽取因子,采用最大变异正交旋转进行因子旋转。第一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根据因子负荷矩阵,采用逐步排除法对项目进行选择:(1)排除与资料题相关不显著的项目;(2)排除因素负荷少于0.35的项目,根据以往研究的效度检验标准,应删除标准后残差值过高或因素负荷量低于0.3的题项作为测量模型的观测变量;(3)排除同时在几个因素上有高负荷的项目,交叉负荷为0.35时删除项目;(4)排除虽对同一公因子影响显著,但明显与其他项目不属于同一种类的个别项目。结果显示项目7的因素负荷在0.35以下,项目25存在交叉负荷,因此将这两个项目删除。

在删除这两个项目后,进行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探索分析结果如下:

表2 KMO&Bartlett's检验

一般当KMO的值小于0.5时,较不宜进行因素分析,此处KMO值为0.69,Bartlett球形检验在0.00水平上显著,表示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此外,卡方值为1526.84,达到显著,代表母总体的相关矩阵间有共同因素存在,适合进行因素分析。

表3 中学教师角色压力问卷的因子负荷矩阵

经过第二次探索性因素分析后,形成初测的角色压力问卷,共23个项目,3个维度,其中角色模糊维度包括项目1、2、3、4、5、6,角色冲突维度包括项目 8、9、10、11、12、13、14、15,角色负荷维度包括项目 16、17、18、19、20、21、22、23、24。

3.信度分析

表4 角色压力问卷的信度

由表4可知,各个维度与总问卷的α系数均为0.70以上,在可接受的范围,量表整体一致性程度较高。

4.构想效度

测验的构想效度是通过计算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各维度与整个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作为指标来考察。如表5所示:

表5 各维度之间及与总测验的相关系数

由表5显示,各维度与整个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测验具有较好的构想效度。中学教师角色压力问卷各个维度之间的相关均在0.35左右,具有中等程度的相关,同时与整个测验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42~0.87之间,该测验构想效度很好。

四、讨论与分析

本研究在对角色压力理论总结整理的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结合对中学教师实际工作状况的访谈,建构了中学教师角色压力问卷的三个维度,根据主要内容编制相关题项,在经过初测和再测两次测试后,对数据进行整理,使用SPSS13.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效度检验等,形成最终的正式问卷。

从问卷编制的过程来看,本研究在前期阶段先进行了相关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了解教师工作压力的现状。目前,教师的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我国教育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而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师体验着多重角色,因此,教师的角色压力是影响教师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研究推进的主要步骤:访谈、确定维度、编写项目、初测、项目修订、再次施测,研究程序严谨、科学。

从问卷的信度来看,中学教师角色压力问卷总分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各分维度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均在0.70以上,表明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较为理想。

从问卷的效度来看,经探索性因素分析,其中,第7题的因素负荷小于0.35,第25题在因素1和因素3上有交叉负荷,因此予以删除。在进一步的构想效度检验中,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明显高于各维度之间的相关系数,表明该问卷具有很好的构想效度。此外,角色压力属于工作态度的范畴,问卷法是研究态度的一种方法,但态度本身具有隐蔽性,因此未来研究可考虑投射测验法与问卷法相结合来研究教师的角色压力,做到量的研究与质的研究相结合。

五、结论

1.中学教师角色压力问卷的结构包括角色模糊、角色冲突、角色负荷三个维度。

2.自行修订的中学教师角色压力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可用于评估中学教师角色压力的水平。

猜你喜欢
角色冲突中学教师探索性
教师作品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从“封闭”走向“开放”——北京市远郊区中学教师教育创新的瓶颈与突破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中学教师教学自主权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从社会学角度辨析史量才的角色扮演及冲突
角色模糊与冲突预测团队凝聚力的表现特征
探索数列中不定方程的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