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支持农业(CSA)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4-07-29 11:40文亮,丁晓露
南方农村 2014年3期
关键词:食品安全

文亮,丁晓露

摘 要:随着消费者对待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社区支持农业(CSA)的模式在中国得到了初步发展。CSA是一种生产者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农产品销售模式,其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其现阶段不太完善,面临消费者观念、模式运作等难题,本文就此提出中国式CSA模式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社区支持农业;有机农产品;食品安全;风险共担

中图分类号:F32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697(2014)03-0017-03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事故屡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日益被重视,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务之急。经济迅速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部分先富者转向生态农产品。这就为新的农业发展模式——社区支持农业(CSA)的发展提供条件。目前,我国CSA项目已达200多个,分布在全国近20个省市,并呈现出从一线城市向二三线城市快速推进的势头[1]。

一、CSA简介

社区支持农业(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CSA)是生产者即农场承诺不使用化肥、农药或生长激素等,按照生产计划利用自然的生态循环系统进行种植和养殖。消费者成为农场的用户,或者有时成为其中的一员,承诺在整个农场生长的季节给予支持,即支付预定款或提供劳力,而农场则按期提供新鲜的当季农产品。它的核心理念“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实现社区居民和有机农场或小农场直接对接起来,农产品从生产者到消费者不通过超市或批发商等中间环节[2]。

1971年,日本家庭主妇关心农药对于食物的污染,他们与有机食品生产者达成一个供需协议,形成Teikei制度,Teikei是共识或一起合作的意思[3]。这一理念传播到北美和欧洲,逐渐发展成CSA。由其发展史可得,CSA模式通常由一些关心自己的健康和环境的消费者发起的,他们承诺支持农民生产生态安全的食品,支付款使农民能够持续地经营农场[4],农民按农业系统情况对于生产做一个计划和预算,成本分摊到消费者身上,消费者可投现金,可投劳力,产品分给消费者。研究表明,CSA不仅仅能够满足农场和消费者的需求,还有潜力去解决农业现代化存在的一些问题[5]。

二、CSA在中国的优势

社区支持农业虽在国内处于起步阶段,但北京、上海等地的尝试让我们看到了社区支持农业的价值。

对于消费者来说,农民直接贩卖农产品给消费者,省去中间商,减少累计的成本,消费者可买到比市价更便宜,并且安全、健康、高品质的天然有机食品。CSA模式还为消费者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农产品生产的便利条件,增加了农业、生活、环境知识,满足追求新鲜、个性、环保的心理需求。

对农民来说,CSA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生产,进行预售,可较早回收资金,减少滞销的情况,降低了种植农产品的机会成本,同时节约了中间环节的成本和时间,使农民摆脱销售压力。此外,可精耕细作、水土保持和减少农药使用,提高产品质量,进而优化品牌,获得循环效益。

对于社会来说,CSA活跃当地农业经济,增加当地就业机会。使农民、消费者走到一起,交换意见,双方是平等的风险承担者、收益所有者。增加城乡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创造和谐文明社会。同时,CSA有使农业与教育、娱乐、康复等相结合,促进农业多元化发展,满足了时代新需求,提升农业经济、文化及社会价值。

对于环境来说,由于产地直销,不需要长途运输,故减少能耗。食品不需要过度包装,不需加入防腐剂等处理。CSA模式尊重自然环境,按农业耕作规律改进土壤肥力,减少水资源污染,有益于农业生态系统平衡,保护生态环境。随着CSA模式的运作,促进环保观念和技术传播。

CSA与传统的农产品生产模式相比具备了独特的发展优势,它是建设生态型农业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情况,为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提供新思路[6]。CSA实现生态功能与农产品的生产功能、经济功能的有机融合[7]。

三、中国发展CSA的障碍

虽然在各方面的不断努力下,CSA在中国未来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但是其还处于初级阶段,各方面还不完善,存在发展的障碍。

(一)消费者观念难以改变,消费圈子小

在中国,消费者承担风险的意识尚未形成,共同承担风险的合作关系不容易建立。CSA在消费形式上是预付费消费,而且要求一次性支付不小的农产品费用,这种消费形式不符合大多数人的消费心理。由于有机产品价格高,而目前生活理念跟不上经济的腾飞,有机产品比一般农产品价格高出3-7倍,大多数的人不会花好几倍的钱去买同样的商品,有机产品的消费只集中在少数高收入的群体当中[8]。而且愿意在家做饭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对“有机产品”了解的都是较为前沿的年轻人,而年轻人工作较忙,自己做饭的机会少,年长的人更在意价格,所以在超市有机食品区域的人较少。只能将城市家庭较高收入阶层作为服务对象。因此,CSA在我国的消费群体小,对CSA农场运营者来说有风险。

(二)发展有机农业的困难

消费者对有机产品认识不足,在接受上就会有一定的犹豫和不认可,面对其高于普通农产品的价格,一般消费者对其会有顾忌,打开市场销路较为困难。

有机农产品的生产需要一个比较严格的生态环境,要求生态平衡,没有使用化肥、农药。在2010年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公报中显示农业源污染贡献率达到48.92%,远远超过工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城市周围污染较多,因此我国要找到合格的CSA用地比较难,而且需要经过生态返原达到有机生产的生态环境,意味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另外,存在有机农产品的认证问题。现今越来越多的造假出现,以及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费者不可避免的存在信任问题,而有机产品的认证是解决诚信危机最有力的途径。中国有机食品种类繁多,但与有机食品认证标准相配套的检验检测标准、产地环境标准、产品标准还不完善,目前我国有能力从事有机食品认证的机构有27家,其中国内认证机构20家,认证机构规模不等,背景不一,认证标准不统一,认证质量参差不齐[9]。而且目前我国的认证程序、法规还不够完善,且认证周期长、费用高,普通农户很难顺利通过认证[10]。这也给CSA模式在中国的推广带来一定阻力。

(三)CSA运作难题

CSA主张当季或地方性的农产品生产,因此消费者能收到的农产品种类必然会有所局限。如果当季农产品产量有限,配送间隔长,或者想要更换其他品种,就意味着消费者要另外到市场采购其他农产品,这就造成额外的经济负担,也带来不方便[11]。

有些消费者会关心有机和健康食品,但是他们住的可能比较分散,如果是份额配送模式,既要考虑消费者时间问题,又要考虑产品保鲜,所以CSA运作在送货方面存在成本效益问题。

再者,中国农民习惯于传统耕作,对这种新型农业模式了解不足,生产技术有限,面临实际操作的问题。而如今很多学院及研究机构注重空泛的理论教育而忽视实践能力,技术和经验结合有障碍。而且,国家的扶持力度不大,优惠和补贴措施不足,CSA农场的经营需要冒较大的风险,农民不会轻易尝试,所以CSA模式处于小范围,大众覆盖和影响力有限。大部分CSA农场营销不成熟,只依靠单一的销售方式,与农家乐的模式还不能完全区分开来,没有形成强势的品牌,行业交流少,宣传不到位,这就形成了中国CSA模式的发展瓶颈。

四、中国式CSA模式的发展对策

(一)利用媒体,引起关注,加强宣传教育

媒体对于引导人们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提升为国民问题,宣传CSA这种健康安全的农业新模式的报道容易引起人们的关注。能扩大大众对其的认识,刷新人们的观念,使这种新的消费观念易于被接受,增加潜在消费者。通过有识之士的推广与宣传,吸引更多的关注健康、环保的人士。同时随着致富经验的传播,也能扩大CSA生产者人群。

(二)加强消费者信任,完善有机产品认证制度

农场可以采取签订条款给消费者,承诺农产品的配送份额,减少消费者所承担的风险。生产过程中,邀请消费者亲身参与,用自己的劳动换取农产品的份额,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充分了解有机农产品的生产,体验作为生产者的艰辛,通过交流,逐步形成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信任关系。

有机食品认证机构,要制定并执行统一的国家有机食品认证标准。有机农产品认证部门应适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善针对CSA生产者的有机认证流程和制度,给予此类生产者一定的优惠和便利,降低认证成本[12]。要加强宣传,将有机农产品认证的好处和相应的流程、政策向CSA农场进行普及,鼓励申请认证,鞭策中国有机认证制度的发展。

(三) 模式创新,建立联盟

社交软件为CSA运作提供低成本、高效益的营销途径,便于生产者及时了解客户需求,便于安排耕作与运送,消费者随时了解种植状况和农场信息,及时反馈信息给农场。农场可使用微博与微信进行宣传推广,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网上销售。与旅游、文化、教育、生态等元素结合,产生符合消费者需求、有特色的营销方式。推广健康理念、革新生活、消费方式的同时,注重推广品牌,树立好口碑。

农场建立联盟,加强技术交流,相互借鉴经验,学习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效率。农场要改进农业生产方法。当遇到突发事件时,可以调用附近农场资源,降低风险,减少损失。联盟的建立,扩大CSA农场的影响力,获得规模效应,通过市场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以及良好的市场竞争来实现价格的降低,增强与其它农业模式的竞争力。

(四)加强NGO的引导与政府的扶持

NGO作为农民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利用自身资源积极进行宣传与引导,扩大国民对CSA的认知,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培养相关能力,及时提供信息资源[13]。举办沟通交流研讨会、参观种植体验等活动,让社会更了解CSA的理念以及运作模式,促进了消费者与农场经营者交流,建立相互支持的友好关系。

政府应出台政策和法律方面的保障,提供优惠和补偿,降低CSA农场经营者的风险和成本。开设咨询和培训服务机构,为生产者提供技术支持、信息服务;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将先进的农业知识和消费市场需求及时传送给生产者[14]。助力CSA在中国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国行业研究网.2013年我国新型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浅析

[EB/OL].http://www.chinairn.com/news/20130315/

104853415.html,2013-03-15.

[2]沈旭.CSA——可持续农业的另一种市场体系[J].农业环境

与发展,2006(05):22-24.

[3]石嫣.全球范围内的社区支持农业(CSA)[J].中国农业信息,

2013(13):35-38.

[4]任文雯,梁迎春.城乡沟通的良性机制创新——以“社区支

持农业”模式为载体[J].科技信息,2011(25):484,581.

[5]贺雪娇.社区支持农业((CSA):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J].

经济与科技,2007(07):43,45.

[6]温铁军.CSA模式是建设生态农业的有效途径之一[J].中国

合作经济,2009(10):44.

[7]朱晓娟,李斌.基于CSA模式下成长型城中村的田园式改

造——以兰州市崔家崖乡崔家崖村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

2011(7):93-96.

[8]贾燕,朱晓娟.CSA模式与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J].河南农

业,2013(08):59.

[9]甄翌.我国有机食品认证体系的问题与完善[J].食品研究

与开发,2013(08):117-119.

[10]王希姝.浅谈“社区支持农业”在我国的发展[J].中国

经贸导刊,2012(09):58-59.

[11]陈卫平,黄娇,刘檬洋.社区支持型农业的发展现况与前

景展望[J].农业展望,2011(1):54-58.

[12]李丹,孙学安.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的优势与瓶

颈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10):83-84,140.

[13]肖芬蓉.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社区支持农业(CSA)探析[J].

缘色科枝,2011(9):7-8,13.

[14]何飞,李怀英.我国社区支持农业(CSA)发展模式中的政

府责任研究[J].农村经济,2013(10):51-54.

(责任编辑:陈 勇)

猜你喜欢
食品安全
完善我国食品召回制度的法律思考
浅析食品安全犯罪的成因及其对策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市场经济下食品安全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分析
食品安全检测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