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谷吹来的风

2014-08-08 17:58丁捷
伊犁河 2014年3期
关键词:刘军伊犁诗词

丁捷

西北词人刘军的作品,这些年通过他的手机短信,我零零星星地拜读了一些。现在刘军的第二本诗词集即将出版,摆在我面前的手稿,不再是琐碎,而是呈现出一种如风铺张的气势。其间跳动着灵气,漫溢着才华,也不乏高亮品格的流露。刘军作品跟他的西北世界一样,纵横辽阔,其诗性词情,既有豪迈万丈又有温婉动人。不怪他行走的那片疆土,被称为塞上江南——这样的称谓岂止是说自然风貌,更是刻画土地的特性和其上生灵的气质啊!

情感与语言是诗本体的根本要素,诗人就是要在创作中自觉追求和实践。当诗人的情感与自然和社会产生律动,感情就会成为诗的原动力,语言则是情感表达的指代工具和象征符号。好的诗歌,正是一种灵魂的叙事,是饱满的情感获得了一种语言形式之后的自然流露,需要有真切的体验,也要有和这种体验相契合的语言方式。刘军的诗词往往塑造一种情景交织物,读来令人感到大气磅礴又亲切自然,充满了大山大水的诗情画意。原因就在于他很善于将伊犁自然融入自身情感之中。湖光山色、茫茫草原、戈壁大漠、山脉绵延、灌木丛林等独特的伊犁景观与诗人的情感胶合在一起,伴着长烟落日、明月星空等自然情状将诗人的情致渲染以尽。“立马临风惟剑客。数尽青峰,只剩重阳鹤。抬眼沧桑寥廓里。云深黛绿牛羊没。一览穹毡星点错。岸芷琴声,鸥起波澜阔。湖影山光犹水墨,任由荡气挥毫落。”如《蝶恋花——感秋》,读来辽阔苍穹天的壮美尽收眼底,如一曲人在自然、悠远宁静的牧歌,又似一曲人与天地、波澜壮阔的交响乐。伊犁的神山圣水造就了他的人格力量,也在才情上实现了他对宇宙天地自然的情感勃发。而有时候禅宗教义和老庄哲学对自然的亲近立场也体现在他每首诗中。这是情感上升到一定高度,产生的哲学升华。他是在追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摆脱人事羁绊,获取心灵的解放,同时产生悟道。这也显示出中国传统文化所赋予他的傲然独立的人文风骨和超乎尘外的精神气韵。

当然,在博大天地与内心情愫的心灵较量中,情感的奔突不可能是一任汪洋的,诗人有着豁然开朗的收获,就必然有着挫折迂回,有着曲屈伸张,派生出难以挣脱的缠绵与苦闷。但刘军很少把这种情愁直接倾泻,而是通过自己的情感进行调和和稀释。见《一剪梅——感秋》:“雁去凉秋碧叶黄,白雾何方,在水一方。凌波微步板桥霜。碧落群芳,水墨芬芳。有梦如虹望故乡,柳岸微茫,烟雨苍茫。夕山暮野为谁觞,问遍重阳,雨后斜阳。”他抓住了自己矛盾纠结的情感体验,一转身却升华了微妙而精彩的许多细节,从而使豪情中灌入脉脉温情,本可放纵的情绪词句,变成喃喃细语。这一刻,西北汉子华丽转身,俨然成为一位有教养的温厚绅士。他的豪情,并非浅显的,而是深植于伊犁苍茫厚重的大地。这样的厚重,竟又能通过他的妙手仁心,聚合成温婉轻柔。这也正是中国语言文化的一种力道。三千钢铁,炼为一捧,锻成一锋,其锋利肉眼几不能见,却锋利无敌。从而在他的诗词里构筑了回肠荡气的感情世界,劈斩读者内心最隐秘的冷漠和麻木。刘军的诗再次佐证,从本质上说,诗歌说到底是抒情的艺术,诗歌的力量在情,而情的迸发,需要内张力,需要以“柔”锻造出“刚”。好性情成就好诗人,凭借的是心灵的力量,是感受的深广度、体验的复杂度、灵魂的纯净度这样几盆炉火,在心里不断旺烧。

诗人需要把各种能量内化、积累、调和,然后无私地释放,并借助高超语言艺术,妙手推出,从而成就。优秀古典诗词的语言有一字“值千金”的魅力,一两个词就能创造情趣境界。光有性情是成就不了一个古典诗词人的。创作旧体诗词,需要传承古人驾驭语言的能力。这需要中国语言文学的深厚素养。看起来,刘军是在这方面下了功夫的,也是颇见成效的。如《长相思——中秋那拉提草原游》中,“星儿圆,月儿圆。心有灵犀一点圆,相思鹊桥仙。辛也甜,苦也甜。人在天涯两头甜,朝夕山海间。”离愁苦似海,相思万里长,却以一个“圆”字和一个“甜”字创造出不同寻常的诗歌意象载体,举重若轻,付之淡然,把诗的思想境界提升到绝高的高度。《渔家傲——秋游那拉提草原》一词:“满眼秋光芳草地,轻骑飞逐烟波翠。画展霜天览无际。长川里、层林似火黛如碧。云影踏沙游子意,曾经立马登临壁。点点牛羊山野寂。听牧笛、凤凰台上箫声忆。”“翠”“火”“黛”“碧”色彩的跃动,既体现诗人对美好秋光的无限留连之情,也使得本来极平常的自然现象,表现出非自然的情趣。刘军的诗词语言精准,内蕴丰富,言简意赅,彰显出古诗词语言文字的艺术魅力,也体现出他的中国文化底蕴。

清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一首好诗词,其实就是一个世界。汉语言文学,尤其中国古典诗词,短短几十个字,就能把一个历史时期的世界,包括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出来。刘军的诗词世界,诗词世界中的刘军,已然浑然一体,这个世界是如此丰富而宽广,寂静而纯粹,任情感驰骋,任内心孤独,任精神傲立。

拜读刘军的诗词,我有无限感慨。记得上十年中期在新疆,我于工作交道中认识了刘军。第一次见面是在一个特殊的场合,在州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里,刘军正在指挥他所亲手组建的建设系统职工合唱团,表演一首豪迈的曲子。他的背影看上去很高大,甚至有些笨拙。他从指挥席上转身下来,与我握手,露出憨厚地笑。我们相处了几年,其间因为文学这个桥梁,越走越近。他的第一本诗词集,在那个时候整理出来,我是第一个读者。我结束了在边疆的工作任务,离开伊犁时,刘军到机场送行。他还是握着我的手憨厚地笑。走到飞机舱桥口,两个人的情绪都有些激动,拥抱着告别,互相使劲擂打着对方的背。后来,晚报的记者拍到了那一刻的照片,发现我们都是鼻涕眼泪一把的。虽说如今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但如此辽阔的祖国最东与最西的两个文友,此后要见一面并非易事,这把眼泪鼻涕流得自然而然。事实也是如此,后来几年我们未能有机会遇见。所幸,我们的文字交流从未中断。他的这些大美豪情、小美温雅的句子,挟带着伊犁河谷的风,不断吹进南方,激荡在老朋友的心中。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刘军伊犁诗词
彩泥大变身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伊犁放歌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
伊犁将军长庚
抢电视
打伞的人
咏伊犁风光词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