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东交民巷的异域风貌

2014-08-10 11:00刘文丰
北京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风貌使馆文物保护

文 刘文丰

作者系民盟盟员、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文博馆员

东交民巷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整体地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异域风貌特征,是北京4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特立独行的。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唯一性,更对北京近代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交民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占地62.8公顷。区内主要街道包括:东交民巷,全长1600米,平均宽度12米;正义路,全长750米,平均宽度50米(包括21米宽绿化带);台基厂大街,全长约750米,平均宽度24米。

街区为晚清至民国时期帝国主义国家强占的使馆区,是旧中国屈辱外交的历史见证。与北京其他地段的胡同、街道景观不同,东交民巷相对幽静,行道树高大繁茂,车流量小,景观独特。地区内的历史建筑多建于20世纪初,风格多体现了欧洲折中主义特点。在北京的历史建筑中,是代表了近代建筑艺术和技术特征的一组建筑群。

东交民巷位于皇城大门以东,自明代以来,东交民巷成为朝廷对外交往的中心,外国使节和各民族代表来京大都住在东交民巷。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依照《北京条约》,英、法、俄、美、德、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日本、奥匈十一国先后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1900年,东交民巷地区在义和团运动中遭受严重破坏。

1901年,八国联军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在条约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可自行防守,常备军队,分保使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由此正式规定设立使馆区,即北至东长安街,南至城墙,西至兵部街,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并在东、西、北三面修高大围墙。1900年后,各国使馆全部扩建,1912年形成全新欧式街区,有各国使馆、官邸、八国兵营,两所大医院,五座大银行,一座大饭店,两所俱乐部,几处洋行和两所教堂,当时中国海关和邮政交英国人经办,因此清海关总税务司和邮政总局也设在东交民巷内。1928年南京政府成立,各使馆迁往南京,东交民巷成为外国驻京办事机构。

1950年1月6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颁发布告,宣布废除外国利用不平等条约在中国拥有的“驻兵权”,帝国主义国家在北京的兵营占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60年代以后,北京市政府等机关单位进驻东交民巷。洋人一去不复返,许多有特色的历史建筑却被保护下来。

1991年3月,中国建设部城市规划司、国家文物局和中国建筑学会约集中国著名建筑专家和文物保护专家在北京召开了近代优秀建筑评议会,会议建议将原北京东交民巷近代建筑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报请国务院核定公布;1995年10月20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共56项,其中东交民巷地区占14项;2000年7月,北京市划定了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其中东交民巷作为北京唯一一处近代历史地段位列其中。2001年6月25日,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月17日下午,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的委员们到东交民巷历史文化保护区调研。此次调研是“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完善古都风貌保护机制”课题内容的一部分。

经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东交民巷历史文化区有以下问题:

在历史文化街区内缺乏新旧建筑之间的协调规划,新老建筑形制、体量差别较大。导致整个街道轮廓杂乱,缺少美感。近年新建的首都宾馆等十余座高层建筑,规模大、体量高,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固有格局。

部分老建筑年久失修,使用不当,濒临毁坏。如日本公使馆西路小楼、法国兵营、圣米厄尔教堂附属建筑等,现已破败不堪,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部分使馆区的老建筑未划为文物保护单位,如德国使馆建筑遗存、俄国使馆建筑遗存等。

东交民巷保护区内多为公建,市政设施较完善,但部分居民院环境较差,排水设施不畅,线路老化,存在安全隐患。

综合来看,东交民巷地区虽然历史风貌受到冲击,但仍然在整体上保持了百年之前的异域风貌特色,在旧城传统建筑文化基调中,独具特色。今后建议加强监管力度,严格控制,保护街区原有之文化内涵及价值。

目前东交民巷仍保持着以机关办公为主的街区性质。应沿用此用地性质,不宜大量用于商业开发。在适当条件下,可以组织风貌游览线路,开辟参观景点,强化街区独特的城市景观价值。

加强对东交民巷使馆区文物建筑的保护力度,严格管理各大机关单位对文物建筑的修缮监管力度,必须遵照文物保护工程“原材料、原形制、原工艺、原做法”的原则执行。

针对不同级别的建筑采取不同力度的维护措施。对文物建筑做重点维护,对一般性老房子采取维持原貌的开发性修缮。对于风貌差别较大的新建筑,出于维护历史文化的需要,可采取协调外貌或拆除等措施。

目前东交民巷地区,只有花旗银行旧址和法国邮局旧址分别用做博物馆和餐馆对外开放。这两处单位不足以彰显该地区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可考虑腾退一两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成“东交民巷历史文化展览馆”,向广大群众宣传介绍东交民巷地区的丰富历史文化内涵。

东交民巷的最大价值,就在于它整体地保持了历史文化街区的异域风貌特征,是北京43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最特立独行的。在北京历史文化资源中具有唯一性,更对北京近代的建筑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城市是一部建筑的史书,不同时代的建设风格和工程做法会在城市建筑形态上留下各自不同的印迹。正如伊利尔·沙里宁在《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中所说:“丰富多样化的风格,是不会违反相互协调的原则的……当人们还保持着在形式上相互协调的意识时,这种多样化的风格就会给城市带来绚丽多姿的面貌。”东交民巷等历史文化街区,就是北京城市文化的独特名片。百年沧桑,山河剧变,而今房廊依旧,情何以堪,这美丽的乡愁,怎能不触动那归人伤心的魂?

猜你喜欢
风貌使馆文物保护
鞍山地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思考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地下文物保护首要举措考古勘探程序应前置
当前文物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分析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