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历史街区

2014-08-10 11:00白连树
北京观察 2014年7期
关键词:国子监巷子北京

文 白连树

作者系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白家大院饮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

建议历史街区均设为步行街。这既是保护历史的真实,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国子监街两侧的“下马碑”即是当时政府给予教育和教育者的尊重,是重教尊教的历史见证。

乾隆皇帝对雍和宫国子监地区曾有“京师为首善之区,而国子监为首善之地”的称赞。这一地区应该成为京城“加强历史街区保护,完善古都风貌保护机制”的标杆,因此,对这一地区的保护、改造、管理、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北京历史街区的保护来说,规划永远是第一位的。而好的规划,来自于对城市历史的深入研究与对城市发展的前瞻性认识。研究历史,让北京的文脉延续;研究城市的发展,是为保护和使用留下空间。

雍和宫、国子监地区的规划定位,应该根据国子监、孔庙、雍和宫这三大文保单位文化内涵而定,应该定位在“历史文化传承”和“示范旅游区”上,以这个定位决定它的业态和运作模式。

现实是,雍和宫大街和国子监经营与佛教相关的内容居多,其他传统文化方面的少。而国子监、孔庙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与传承的内容少,这一地区文化业态尚有待做强化调整。

在运作模式上,这一地区是最早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之一。从硬件来说,已经在国内历史文化名街中属于较好的。对于有效益的项目,早已经得到开发,剩下的服务配套和公益性质的,只能由政府来做。政府应该不仅作为开发改造的主体,更应该成为经营管理的主体。

北京应该有计划地打造有特色、有影响的历史文化街区。南锣鼓巷、后海、前门大街、琉璃厂街等,都是北京赖以展示“古都文化”的历史街区。北京历史街区有的保护得好,有的则与外省市的旅游景点一样,或流于概念,或被一种统一的商业模式所套定,难以形成生动的、独具特色、同时又是北京文化血脉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展示的局面。

在这一点上,北京应该借鉴一些国内成功的案例,如成都的“锦里”和“宽窄巷子”。

锦里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蜿蜒曲折的院落、街巷与水岸、湖泊、荷塘、石桥相呼应,主题会所、主题餐饮、主题商店坐落其中,水波灯影,别有一番意境。

游客迈进锦里,就像穿越了历史,回到了几百年前。首先是建筑的历史真实感,而后是活动的丰富呈现。特别是在这条古街上,定期举行传统婚礼、民乐、戏剧、民间服装秀等民俗表演,并按照中国传统节日,举办特色主题活动,让人在一种原汁原味的川西民俗文化氛围中去享受最惬意的休闲娱乐方式。

宽窄巷子在清朝时为八旗居住的地方,目前有多种文化、餐饮、休闲商铺在此营业,是一个集中展示老成都文化的旅游胜地。改造后的宽巷子、窄巷子,把旧有的单一居住功能进行了置换和丰富,使之向“文化、商业、旅游”为核心的功能转变。专门设置一些区域,用来展示一些早已失传或将要失传的文化遗产,如蜀绣、蜀锦、竹编及漆器工艺等,还修建了一些具有特色的纪念馆、旧时的画馆、文馆、茶馆、戏馆等,并且邀请当代顶级艺术家以及文化名人来这里从事创作,让历史在这里得以活态的延续。

北京不缺少有分量的历史文化建筑,更不缺少用以打造文化项目的文化内涵。这些建筑都在中国历史演进中,在北京作为都城的发展中,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我们缺乏像锦里和宽窄巷子那样,既保护了环境,又文化韵味十足、满足传承与展示功能的顶层设计。

如果北京能有十几条,乃至几十条这样的街巷,让老北京的文化鲜活地在当下呈现,既能吸引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友人,又能原汁原味地传承着老北京文化,那该是多么和谐美好的事情啊!

在打造历史文化标杆街区时,应注意主题的选择,避免同主题的重复性。什么是北京历史文化的元素符号?什么样的文化元素能够代表北京?这既是个严肃的理论问题,也是个重要的实践问题。

历史街区的保护,并不仅仅是对其建筑的保护和复建,更重要的是对附着在这些建筑以及一定空间里的活态文化的复活、呈现。

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它们都曾鲜活地生存在一定的历史文化空间。北京的非遗项目目前已经有三批九大类48项被列入保护名单,其中有工艺美术、民俗、民间传说、医药、戏剧、音乐、舞蹈、民俗、杂技竞技等,这些直接涉及老百姓的生活和娱乐。当这些非遗项目很好地在一个空间里复活、传承时,北京就有的看、有的玩,北京就活了,我们的北京文化也就活了,也就有了生命和灵魂。

用细节的真实支撑文化的本真味道。现在恢复和打造的历史文化题材,是否能做到“原汁原味”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一般采取保留遗迹,即对历史遗存的实体做标本化处理,然后根据文献资料进行历史原貌复建。另一种就是完全新建,然后把既定的文化主题附加在建筑上。这两种做法,各有其长。任何历史建筑当初都是新建,问题的关键是文化的原真性如何体现。我认为在众多方法和措施上,最为重要的是细节上的打造。

细节,要靠工夫,来不得半点含糊。福建省福州市有一个“三坊七巷”历史街区。这个街区的每一个参观景点,都有统一的标识、统一的导览系统、统一的服务规制。为满足现代服务需求,肯定缺少不了国际化的品牌,但是三坊七巷全部包裹进自己原有的文化风格,让洋品牌在形式上本土化。这样既满足了现代服务需求,又保持了原有风貌,是比较成功的范例。

再如,对现代设施的古典化处理。历史街区的空调、电灯、音响等,需要做相应处理。成都的宽窄巷子都用自己特有的风格的竹子做了遮掩处理,使游客从街面上看不到“跳”出历史的穿帮败兴设施,而始终保持特定的历史氛围。这些细节看似小事,但他们直接影响到主题的原真性和体验的真实性,因而是值得关注的。

建议历史街区均设为步行街。这既保护历史的真实,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国子监街两侧的“下马碑”即是当时政府给予教育和教育者的尊重,是重教尊教的历史见证。

步行街解决了人车混杂的安全问题,解决了由于乱停车造成的街容混乱现象。最主要的,是给参观者营造了安静的、舒缓的进入文化主题、体验文化生活方式的环境。

北京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相信北京会越做越好,让北京成为北京人的北京,成为世界的北京。

猜你喜欢
国子监巷子北京
%Arabica成都宽窄巷子
北京,离幸福通勤还有多远?
北京春暖花开
参观国子监
北京的河
唐代国子监办学盛况实录
北京,北京
王冠 国子监里拍片
印象成都——宽窄巷子
游成都宽窄巷子(外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