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恢复室患者并发症的分析与护理

2014-08-10 06:39周月辉宿颖岚李涵葳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医嘱苏醒全麻

周月辉,宿颖岚,李涵葳,赵 雷,周 艳

(1.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麻醉科,广东深圳518020;2.吉林大学护理学院,长春130021)

麻醉恢复期是指患者从停用麻醉药到生命体征平稳或清醒的时期,也是最容易发生危险的时期[1]。加强麻醉术后恢复期的观察与护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麻醉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麻醉恢复室,又称麻醉后监护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利用各种医疗设备和监测仪器对麻醉后的患者提供严密观察、监测治疗,直至患者的生命体征恢复稳定的特定场所[3]。随着医疗工作的日益发展,PACU在术后患者的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3年我院PACU共接收患者5 156例,未发生麻醉死亡相关病例,现将患者在麻醉恢复期常见并发症及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患者3046例(59.08%),女性患者2 110例(40.92%);年龄8个月~86岁,平均65.4岁;ASA分级Ⅰ~Ⅳ级;1 348例术前合并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853例患有糖尿病,126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115例有神经系统疾病史,537例术前肺功能检查提示中重度通气障碍,58例术前轻度贫血。

1.2 转入标准 1)全麻但未达到ICU收治标准的患者;2)术中出现剧烈血流动力学波动的患者;(3)手术因素需要观察监测的患者。

1.3 监测方法 监测患者的各项生命指标,必要时监测血常规、血气;动态评估患者的体温、意识、肌张力、尿量、引流量等状况。

1.4 转出标准 1)全麻患者苏醒评分>4分可转出PACU。2)患者意识清楚,定向力恢复正常。3)呼吸道通畅,咳嗽、咳痰等保护反射恢复,呼吸频率为12~20次/min,面罩吸氧时血氧饱和度不低于术前的3% ~5%。4)心率正常,心率、血压不超过术前值±20%并稳定30 min以上。

1.5 并发症的护理

1.5.1 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1)低氧血症: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吸氧,当患者通气量不足时,给予辅助通气;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防止气管导管脱出或移位;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和血气分析的结果,病情允许的患者可采用30度半坐卧位,同时鼓励患者进行早期肺功能锻炼,以促进其呼吸[4]。既往有哮喘病史,遵医嘱给予解痉平喘药物、支气管扩张药物及激素,并严密观察。2)通气异常:对于由术后创口疼痛引起者,要耐心倾听患者的需要与不适,增强其信心;若疼痛明显,可遵医嘱给予镇痛剂;对于由包扎过紧造成者可适当调整胸腹带松紧度[5],同时鼓励其深呼吸和适当咳痰,严密监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3)呼吸道梗阻:立即采用面罩吸氧,托下颌或放入口咽、鼻咽通气管,必要时再次行气管插管[6]。若病情紧急但气管插管困难的患者应进行气管切开或环甲膜穿刺。4)考虑麻醉药或肌松药残余作用时遵医嘱给予拮抗药物或辅助呼吸并严密观察。

1.5.2 循环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1)低血压:严密监测患者引流液、手术创口渗液和尿量的变化,必要时监测中心静脉压,以评估右心功能和血容量变化;注意保暖,充分供氧,心功能正常的患者可适当调整输液速度;严重血容量不足的患者可遵医嘱输血输液,并在此基础上合理使用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2)高血压:积极处理原发病,密切观察血压及心电图情况,控制输液速度,加强术后的疼痛管理,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降压药。3)心律失常:对于心动过速的患者,应寻找病因,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并按具体情况遵医嘱采取处理措施;严重心动过缓的患者,则给予阿托品处理。针对复杂的心律失常和循环不稳定的患者,及时通知主管医生和责任麻醉医生,并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

1.5.3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护理 1)躁动:保证患者安全,加用护栏床挡,并予以适当约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对于由术后伤口疼痛引起者给予鼓励,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痛镇静药。对于二氧化碳蓄积引起者,给予适当镇静及过度通气,待呼吸末二氧化碳降至正常范围后,再考虑拔除气管导管。2)苏醒延迟:对于因麻醉药的使用或患者对麻醉药物耐受性降低引起的苏醒延迟应加强护理,监测生命体征,维持呼吸道通畅,持续吸氧,防止返流误吸;全麻患者去枕平卧,同时确保吸引器性能良好,做好随时使用的准备;此外,还应注意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的复温和保暖,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对于因肝肾功能异常所致苏醒延迟的患者,可视情况遵医嘱给予拮抗药物。

1.6 其他并发症 1)低体温:适当提高环境温度,以减少患者的热量损失,促进体温的恢复;同时使用加温仪对输注的液体、血制品进行加温,以防大量低温液体进入机体内使患者体温降低[7];对术后进入PACU的患者及时加盖棉被、毛毯,减少机体暴露面积,防止体温散失[8]。2)恶心呕吐:及时清理气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协助患者头偏向一侧,对于特殊病人可采取侧卧位,以防由于误吸而造成窒息;必要时遵医嘱使用止吐剂。此外中医也有治疗恶心呕吐的方法,如推拿法,推揉脾经、推板门穴、外劳宫穴或天柱穴100~300次(约3 min);还有按揉足三里、涌泉穴等方法均可。

部分危重患者在经过处理后仍未好转或生命体征不平稳时,经主管医生和麻醉医生会诊后,送入ICU继续后续治疗。

2 结果

所选患者在PACU停留时间30~250 min不等,其中,5 113(99.17%)患者在PACU达到转出标准后,转至病房;43例(0.83%)患者因手术复杂、麻醉后苏醒延迟或在一定时间内呼吸、循环功能未恢复正常,保留气管导管送入ICU继续进行监测治疗。所选5 156例患者在麻醉恢复期间发生并发症1 093例(21.20%),见表1。

表1 PACU内并发症发生例数及比例(n=1 093)

3 结语

术后并发症的高危人群包括高龄、肥胖、幼儿,原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系统、肝肾功能异常及患有糖尿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的患者。术后早期是各种术后并发症的高发期,有一半以上术后死亡病例发生在手术结束第一个24 h[8]。在麻醉后的数小时,镇静药、镇痛药和肌松药等仍存在残余作用,同时机体的保护防御机制也没有完全恢复,因此,这个时期的患者易发生各种并发症,这些情况的及时发现和治疗,对患者平安度过麻醉恢复期起着重要作用[9]。这些都要求在PACU工作的麻醉护士要具备预判断危险的能力,并进行预处理,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病人在苏醒期的安全。

综上所述,护理人员应在保证抢救器械和药品齐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和熟练操作技能,充实专业知识,并主动提高观察、判断和处理患者麻醉恢复期并发症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沟通方式,满足患者的不同护理需要,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将并发症的危险程度降低,使患者安全平稳的渡过麻醉恢复期。

[1]周琳瑛,胡轲妤,吴琼,等.老年全麻患者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观察和护理[J].当代医学,2010,16(22):140-141.

[2]Redden R J,Jeske A H.Management of the postoperative anesthetic period[J].Dent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1999,43(2):321-339.

[3]谢刚,蒋柯,刘艳秋,等.11 174例手术后患者在麻醉恢复室的监测治疗[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37(6):654-655.

[4]潘爱春,张娜,刘光英,等.呼吸功能锻炼对食管癌患者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9,26(10):5-7.

[5]郑群燕.麻醉恢复室中全身麻醉术后呼吸异常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1):50-51.

[6]王凤书.麻醉恢复室呼吸循环并发症与护理[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9):1088-1089.

[7]罗文颖,陈旭素,郑玉凤,等.麻醉恢复室全麻术后病人低温的护理[J].现代护理,2004,10(11):1036-1037.

[8]陈江辉,郭曲练.麻醉后恢复室常见并发症及防治[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4):81-82.

[9]钟泰迪.麻醉苏醒期病人的管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猜你喜欢
医嘱苏醒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