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州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发展研究

2014-08-15 00:47邹伏霞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湘西资源

邹伏霞

(湖南农业大学 生科学院,湖南·长沙 410128)

一、相关概念

2010年国家权威部门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等单位制定的《民族民俗文化旅游示范区认定(GB/T26363-2010)》中界定了下面几个概念:

(一)民俗文化:居住于一定地域的特定人群在生活、生产和生存发展中所形成的行为习惯和文化现象,由历史沿袭而来,又在现实生活中生生不息,体现为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心态和制度等。

(二)生态旅游指的是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而以生态环境与资源为目的取向开展的一种不仅可获得一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而且又能进一步促进人类认识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旅游活动。也就是说,站在生态旅游的角度来认识自然的生态旅游资源的一个新形式。而也正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这种自然、生态之美才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参加各式各样的生态旅游活动,并且在保护的基础上,使生态旅游产生一种可持续的效益。这不仅是吸引游客最关键的一个因素,而且又是保障生态旅游资源顺利被开发的首要条件。另外,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既是基础,又是旅游资源开发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评价体系的好坏将直接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规模以及利用方式等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还会对旅游业今后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引导作用。

二、湘西州少数民族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特点分析

(一)种类与数量偏多

在湘西州颁布与实施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GB/T18972-2003)的标准中已明确提出了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以及可持续开发的思想,并且针对旅游资源分类内容以及方法展开了深入的调查,得出此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以及景点是按照状态、形态以及特点予以划分的。在湘西州中有一座国家级的文化名城,并且包含5个省级著名旅游景区;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以及1个自然保护区等。相关部门从旅游资源种类、评价标准等内容开始着手,对湘西州的整体生态旅游资源展开了深入调查,所得出的结果是: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包含地文景观、生物景观、旅游商品等;另外,在湘西州还有地质地貌的行动轨迹、河流、瀑布、花草、气候现象以及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除此之外,亚类旅游资源共有25个,占国家亚旅游资源总数的约80%。[1]

(二)特色突出,品位较高

由于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创建的生态旅游品牌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在湘西州包含2个国家级风景旅游区、1座具有国家级的文化名城、2座国家级文化名镇、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国家级的景区项目总数是15项。除此之外,目前高望界、峒河公园都已向国家申报了自然保护区项目和国家级湿地公园的申请,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查,二者分别迈入了公示阶段和初步审批阶段。现如今,湘西州已经获得中国最佳生态旅游景区与全国十佳魅力城市的称号。“湘西之旅”线路也获得了全国十佳旅游线路荣誉称号。[2]

自古以来,就有很多少数民族聚集在了湘西州。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少数民族人数达到湘西总人口数的70%。不过,在这些少数民族当中,人数较多的包含土家族和苗族两个民族。其中,土家族是一个既勤劳又勇敢的少数民族,并且在本民族当中还有自己的语言,同时对汉语也非常精通。自后晋至清代时期,一直沿用土司制度。其中土家族的首领被人们尊称为土司王,这意味着他不仅仅是此辖区最高统治者,而且又是最大的封建领主;对苗族人民来说,它是一个人数偏多,而且人员分布极广的民族。大概在3000年前,苗族先辈就活跃在长江中游“荆楚”一带,随后又发展到溯沅江附近,最终抵达湘西地区。事实上,苗族人民也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只是没有实实在在的文字内容,苗族的先辈同样也历经了土司制度以及改土归流等过程。对于其他少数民族来说,人数极少,如:回族、瑶族等。这些人数偏少的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呈“大杂居、小聚居”形式。

(三)呈“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形式

在湘西州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可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其一,旅游景点分布广泛。如永顺县的猛洞河(省级)、龙山的皮渡河与火岩溶洞风景区(省级)、吉首市的矮寨天险(省级)、古丈县的栖风湖(省级)、凤凰县的古城(国家级)、凤凰县的南方长城(国家级)、永顺县的王村镇(省级)、凤凰县的黄丝桥古城(省级)。其二,旅游景点又呈现出相对集聚的特点。例如:在凤凰、吉首市、永顺县等地区的景点分布相对要集中一些。另外,湘西州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融合得比较好。这些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在湘西州的西南地区,如:永顺县、龙山县、古丈等县(市),同时,这些地区的景点能够连接成一条线,可谓有良好的集聚性,这样一来,给生态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对人文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要分散一些,主要集中在湘西州的东部地区。而正是由于此种形式的结合,才更好地设计出一条集自然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一体的线路,这样一来,不仅可保证游客欣赏到自然的风貌,而且又可深深感受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底蕴。[3]

三、对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

从整体上来分析,关于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是一个极其复杂又系统的工程,根本目的是希望可以为旅游资源开发以及路线的制定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对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与分析常用的方法包含以下几种:层次分析法、特尔菲法。笔者针对湘西州的生态旅游资源的定量评价主要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希望可以为今后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一些可靠依据。

(一)构建目标评价模型树

结合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影响旅游资源开发的诸多因素分析,构建了一个评价综合层、13个项目评价层以及11个因子评价层,它们共同构成了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目标评价模型树。

(二)评价要素确定和结果讨论

在目标评价模型树的前提下,为最终实现定量评价科学化的目标,还邀请了省级旅游机构、旅游科研部门以及地方政府机构的旅游专家通过填表格形式,根据级别进行判断,并且用1、3、5、7、9当作量化的标准,把相同层次不同因子之间相对上一层某个因子重要程度进行评判,这样便构成了一个判断矩阵。随后,再把这个判断矩阵放到计算机中加以运算,在经过层次排序以及一致性检测之后,这样便得出了各个评价层权重值和排列次序。根据计算机给出的排序结果看,在整个评价体系当中,最大的资源价权重值是0.6037,由此可见,资源价值是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观赏价值最大时,证明自然风景是吸引游客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次开发条件的权值较大,是0.2987,而这一条件主要是影响到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价值,一旦其中某个因素不满足开发条件,那么生态旅游资源也便失去了开发的价值。在所有的开发条件当中,良好的地域组合性成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一最重要条件,其他条件的权重值则比较低,但是也不能被忽略。最小的旅游权重值是旅游效益,其值是0.1156。尽管所占的权重值比较小,但它却是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不能忽略的一大因素。在所有的效益当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效益,并且这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不过,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根本目标是为能最终实现旅游生态、经济以及社会总体效益的最大化。而要以牺牲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代价,那么势必会导致旅游效益被大打折扣。由此看来,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中,每一项指标都满足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思想,而这也能真实地反映出湘西州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4]

(三)对湘西州重要景区的评价

结合评价模型树和评价因素所占的权重,针对湘西州的重点生态旅游资源项目打分,它是按照公式T=∑WiFi进行打分的。其中,Wi指的是评价指标占据的权重值;Fi指的是对景点的评价分数;而T指的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值。按照公式可以算得这些重要景点的资源评价值。我们可以得出:在湘西州15处生态旅游资源景点当中,其中就包含5处自然景观,包含10处人文景观,由此得出: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是以人文景观为主体,以自然景观为辅,其所具有的旅游价值是非常高的。与此同时,也为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除此之外,那些评价值偏高的景点主要分布在凤凰县、永顺县、龙山县。

四、湘西州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策略

(一)根据湘西州具体发展情况,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旅游业发展计划

在当今时代,生态旅游是一个复合型产业,既和食、住、游等行业紧密关联,而且又和交通、信息、娱乐以及环保等产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这整个大产业链中,生态资源开发产业以及旅游要素产业发展都是由政府策略作为引导的。但是,对于和生态旅游资源联系紧密的产业来说,都是由政府部门协调它们间的矛盾冲突以及利益关系的。所以,各级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政策的指导,并且还要对生态旅游产业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二)对湘西州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条完善的生态旅游路线

从整体上来看,整个湘西州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而这些资源大致呈南北走向,不过这些生态资源分布不够集中。现阶段,对凤凰县、永顺县以及吉首地区的生态资源开发比较成功,而在龙山、泸溪等地的生态资源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同时在湘西州也未构成一个能够充分体现湘西州美景的完整体,因此,产品也没有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份额。所以,湘西州要推动旅游产业的转型或者是再度实现升级,以达到科学、合理布局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为游客开发出更多精品旅游景区。不过,我们能够看出湘西州的一切生态旅游资源,主要是以凤凰、吉首生态旅游建设为核心,不断向四周扩大开发的形式建设的,不过,在开发过程中,可将一部分生态旅游资源进行整合,这样才能进一步促进生态资源整合的发展进程。当前,湘西州政府颁布了一套关于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规划的意见书,已经明确指出构建集湘西州、县、景区为一体的规划体系。然而,为促进湘西州生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的最关键一步就是要有科学的建设思想作为指导,从而才能把湘西州打造成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胜地。[5]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促进生态旅游产业设施建设

加快湘西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是一重要前提。所以,相关部门要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结合生态旅游产业性质、范围等实际情况,对改革投资以及融资体系,进一步扩大资金的来源。另外,要以全新的建设思想与建设理念指导湘西州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政府机构对生态环保与旅游产业发展投入的前提下,要坚持政府政策的引导,而且也要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到生态旅游资源投资当中,这样便出现了一个多样化运营机制。具体要做到以下几点:改善投资软环境;挑选一部分带有一定民族特色的旅游项目,面向全社会进行招商;引入一些高技能人才开发湘西州生态旅游资源;政府可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投资商积极参与到生态旅游资源收购、租赁经营当中。除此之外,还应进一步加强生态旅游项目跟踪调查工作。

(四)推进生态旅游产业和环保事业共同发展的步伐

事实上,旅游产业的发展是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为促进生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必须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反过来,完善的旅游产业规划可以对生态环境加以保护。所以,为进一步加快湘西州的生态旅游产业的建设与发展,要认真贯彻与落实科学发展观,把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发展关系处理好,达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而且,只有良好的开发、建设和经营行为,才能保证湘西州生态旅游产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下去。

(五)加强区域合作,保证生态旅游各项产业共同发展

在当今时代,我国的生态旅游逐渐由当初单纯的旅游观光朝着休闲度假、娱乐、观光等多方向快速发展。为了把生态旅游产业链和其他产业构成一个更加完善的价值产业链,保障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就要通过多渠道方式达到扩大游客来源的目的,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还要进一步加强和周围生态旅游沟通与合作,如:与邵阳等地区的生态旅游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响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的各种问题,进一步推进湘西州生态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步伐。所以,为进一步提升湘西州生态旅游品牌形象,可通过各大媒体以及各个城市相关路段张贴一些湘西州旅游的宣传广告,以此来提高湘西州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社会影响力,为整个湘西州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最终实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五、结束语

总的来说,通过本文的探究和分析,为最终实现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与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针对当前湘西州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问题进行分析,并且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一些有效对策进行解决。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我国湘西州生态旅游事业的迅猛发展,同时为我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发展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与借鉴。

[1]李志勇,于 萌. 旅游发展、生态生产力与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J]. 贵州民族研究,2013,(1).

[2]王亚欣. 生态脆弱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思考——以内蒙古额济纳旗旅游开发为例[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

[3]付景保. 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的选择——基于SWOT的分析[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2).

[4]罗永常. 原生态民俗旅游开发的理念、目标与对策——以黔东南为例[J]. 贵州民族研究,2007,(5).

[5]毛笑文. 生态旅游是甘肃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6).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湘西资源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湘西 国画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与诸子湘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