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误区

2014-08-15 00:51李秀梅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26期
关键词:老麻雀小组合作学习误区

◆李秀梅

(吉林省大安市安广镇第三小学校)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坛,正掀起了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大力倡导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程教学中最为抢眼,它是孩子们交流与表达的一种情境、一个平台。怎样优化合作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呢?我发现,对于“小组合作学习”过程的设计与处理存在误区,很值得全体语文教师探讨与反思。

一、目前小组合作学习的几大误区

1.生搬硬套,流于形式。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合作与竞争,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所以被广大教师所青睐。可问题在于大多数教师不是让孩子们明白如何合作,而是把合作学习当作教学时髦的一种幌子,这种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流于形式,正如在课堂上贴上美丽的标签,成为制造主体学习热烈气氛的造假工具。

2.重“议”轻“思”以“议”代“读”,很多教师在出示问题之后,迫不及待让学生讨论、合作,而没有给学生个体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显然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还有些教师误以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讨论,以“议”代“读”把合作学习的外延缩小了,浪费了学生大量的自主朗读感悟的时间,更不能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3.不能导航,放任自流。从课堂教学实况来看,一些教师认为合作学习仅是学生的合作交流,应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开放地学习。殊不知,这种缺乏舵手导航的课,常常偏离重点和难点的航线,成为一艘失控的轮船无目的行驶。课堂气氛看似活跃,但终因教师的主导不够而显得肤浅。

二、采取相应对策,走出合作学习的误区

1.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便于开展组与组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指导学生互动合作,确保小组学习到位呢?

(1)灵活分组。课前或课上,教师在对教材了然于胸的基础上,针对能力、特长、性别等因素,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把学生编成小组。

(2)明确分工。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当组长,小组主持小组活动,按小组学习要求,组织大家交流、讨论、争辩、朗读。每次学生的合作学习由小组选出一名代表作为本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代言人”不断变换也就使每个人都有机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

(3)巧妙点拨。学生分组讨论时,教师不能做旁观者,必须及时了解情况予以辅导,引导学生确定采用的讨论方法。

想方设法激励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特别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标新立异的看法,使讨论波澜迭起,让学生茅塞顿开。循序渐进保证合作学习有效地开展,使学生懂得小组合作的规则和流程,一步一步地掌握合作技巧。

2.把握合作学习时机

(1)遇到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习有很强的独立性,是教师的分析讲解所不能代替的,同样,任何小组合作形式也无法代替。所以,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当学生遇到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会反复思考,力求解决问题,这是一个艰苦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学生只有在充分独立学习和思考之后,才会产生交流、表达的欲望。在大多数学生产生这种欲望时,小组学习的出现就为学生的畅所欲言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因此,小组合作学习与个体学习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教师不应出示问题之后,立即要求学生展开合作、讨论、而应留一定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充裕的时间来思考,再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合作、在组内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在交流中反思,往往会相互启发而恍然大悟,豁然贯通,使自己的见解更丰富、更全面,最后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也更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样做也给不爱动脑筋思考或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益。

(2)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歧义时。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存在转达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不是课程顺利进行的一种障碍,很多时候反而是一种可以充分利用的课程资源。因此,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歧见时,教师不应马上给出答案,而应放手让学生合作学习,尽情说出自己的看法,使他们的个性和创新精神得到充分张扬。前不久,我教学《麻雀》时,当教到老麻雀毫不畏惧地冲到小麻雀面前,面对着凶恶的猎狗时,我问:“假如你是老麻雀,你会怎么做?”学生们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有的说自己不愿像老麻雀那么傻,因为她这么做不仅救不了自己的孩子,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不如留下一条命,伺机报仇,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吗!有的说自己一定会像老麻雀那样挺身而出,因为母亲对子女的爱会胜过一切,哪怕牺牲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学生谈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和见解,并在合作学习中更深刻领悟了“母爱”的内涵。

3.“读”“议”有机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应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感受情感的熏陶”。(新课程标准指出)小组合作学习,也就是不能说是单纯地让学生“议”,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先读后议,边读边议,再把议后感受融于朗读中,再把读与议结合起来,我校有位老师在教学《惊弓之鸟》时,就是根据课文特点,选择了读议结合的小组学习法。在创设情境使学生兴致正浓时,教者让学生充分地读,读完后小组议一议读一读,再品一品。学生吸取了他人的优点,理解更深刻,朗读更有味。一些对话至多的文章可以让学生在小组中分角色朗读、表演,使学生在快乐的朗读与表演中感悟课文内容。

三、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

失去了评价的良性制约,合作学习也将难以有效落实。语文合作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为每个学生发挥特长、潜能创造了机会,其学习结果也可以丰富多样、各具特色的形式呈现出来。因此,评价是要针对每个同学在合作学习中的不同表现、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评价角度和评价标准。评价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有所收获,有所进步,都得到肯定,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更高涨了。

“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其实小组合作学习的价值,不仅在于学生通过合作获得哪些知识,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学生潜能,是对学生人格的整体培养。因此,优化小组合作学习,避免走入误区,将使学生终生受益。

猜你喜欢
老麻雀小组合作学习误区
诗意建模,表达入格
冬季洗澡的误区
三角恒等变换中的误区警示
2018年理财,要警惕这些误区
《麻雀》教学设计
“合”乐而“不为”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冬病夏治走出误区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