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学生——为语文课堂撑起一把快乐的伞

2014-08-15 00:50李林华
语文学刊 2014年2期
关键词:板书设计童心语文

○李林华

(延安大学 文学院,陕西 延安716000)

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走了十余年,过去的“少、慢、费、差”现象得到了一定遏制。满堂灌、师中心、偏人文、解文本等传统教学弊病正在淡出历史的舞台。然而新的教学“魔咒”却悄然横行:一味的跟风“模式”,教学设计花样百出,教师体态矫揉造作,课堂教学热闹非凡……怎样才能真正让语文课堂激发学习的动力,让语文学习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智慧之树开花、结果?这是新时期的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和理想追求。

一、让教师走进学生

小学是一个快乐而美好的阶段,这时的孩子们都天真烂漫,无忧无虑。他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不断地问“为什么”。所以这个阶段的语文教学更应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及需求,让语文课堂成为孩子们欢乐的求知乐园。让语文教师走进学生,成为孩子们最可爱的大朋友。

(一)教师要有童心

语文教师总是想要自己的每一堂课都精彩完满,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然而学习的“主体”——孩子们还是畏畏缩缩、低头不语,要不有点反应却不积极。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孩子的天性就是惧怕老师,总是看到老师高高在上,发号施令。就算课堂上的老师努力营造轻松快乐的氛围,但老师平时严肃的形象已根植在孩子的脑中,不敢有所“逾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着直接的感染作用,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学生,这种感染作用更为突出。学生喜欢老师,才会喜欢这门课,所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自己拥有一颗童心,积极、乐观,向上地面对教育工作,面对每一个学生,让自己的课堂成为与孩子们共同交流的伊甸园。

一个拥有童心的教师才会真正的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才会饱含深情爱着、关心着每一个学生,而不是40分钟矫揉造作,激情澎湃,热闹喧嚣的“舞台剧”,曲终人散留给学生了什么?自然流露的童心,是情感自然和谐的引发,是师生心灵的对焦。唯有这样,才能与学生一起走进《桂林山水》领略祖国的壮丽河山;紧紧追随《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脚步,伸出热情的双手,捧出春天般温暖的爱心;铭记《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阵痛,肩负起振兴中华的责任……

(二)教师要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

著名教师李镇西曾说:“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不要总在孩子们的游戏中当一个旁观者,语文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生活动当中,与孩子们一同游戏、一同欢笑、一同学习、一同成长。只有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站在学生的角度,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朋友。在三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总是保持着一个快乐的童心,与孩子们一起玩耍、一同交流。活动课上我总是要参与其中,要不当“鸡妈妈”、要不当“老狼”,踢毽子、跳皮筋、打沙包处处都可以看到我的身影。看到学生拿着什么新奇玩意儿,我总是会好奇地问,学生们就会你争我抢向我描述、展示他们的宝贝有多棒。这样不仅拉近了我与学生的距离,还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老师的“关心”更是为学生筑起了自信的堡垒。所以我和孩子们建立起了深厚的师生情,孩子们喜欢我,就喜欢我的课堂。

(三)教师要尊重学生

美国教育家爱默逊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虽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和认识,教师要以平视的眼光看待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接纳学生的错误,不要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应给予他们更多的独立和自由,关爱和接纳每一个学生,使学生不断感受到和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关注、喜爱、鼓励和支持。

正如窦桂梅老师所说的:“如果每个孩子都学会了赏识自己,都找到了自己是一个好学生的感觉,都有了自信和创造的尊严,那么,不仅教师的任何担心和唠叨都是多余的,而且他们将获得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孩子们虽小,但是他们总认为自己是最强的,老师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多给他们施展自己能力的平台;尊重学生的发现,留给他们一片广阔的天空;创造机会,让他们尽情发光。参加教育工作的第一年,我接手的是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及班主任工作。孩子们被视为学校里的“弱势群体”,脏、乱、差,难管理可以成为每个一年级班主任想当然的借口。然而我的班级却是学校每周流动红旗的拥有者,不是我在干,也不是家长在干,全是我这帮可爱的孩子在干。从入校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排好了值日表,专门用一堂课给孩子们示范怎样让我们的“小家”变得干净漂亮。教室的办公桌,总是在我忙碌工作弄得乱七八糟后被孩子们收拾得整整齐齐。窗台上摆放的花卉,我从没叮嘱过孩子们,可是当我突然想起自己好几天没浇水了,却发现那些花儿都在尽情开放,叶片上总会有晶莹的水珠跳跃。我终于明白,好多事情都是孩子们为我做着,他们其实比我“厉害”。

二、让快乐走进课堂

教师成为学生的朋友,学生自然就喜欢老师的教学。但老师的课堂教学必须营造欢快愉悦的气氛。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取知识、锻炼能力,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童趣的语言

小学语文课文选用的是语言优美、形象生动、欢快有趣的文学作品。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喜欢听故事。所以语文教师在读每一篇课文的时候,应该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声音随着角色的转化而改变,随着情节的发展而起伏,并不时夹杂着主人公应有的“表情”,通过老师的读、演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达到一种审美愉悦和心领神会的目的。

童趣的语言还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在对学生的提问中,教师不要直接发问,这只会使教学活动僵硬呆板,缺乏活力。如上《充气雨衣》时,当学生读到“雨水流进小林的裤腿,风一吹,冷极了时”,我就抱着胳膊,冷得直抖地问孩子们:“怎么办?好冷呀!谁能想个主意帮帮小林?”孩子们看见我的样子,立马产生了“怜悯之情”纷纷献计献策。通过这种方法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对人物情感的把握也更加深入。

(二)新颖的板书设计

虽然随着多媒体手段的普遍运用,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然而新颖直观的板书设计在教学中永远发挥着它强大的教育作用。板书设计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美观大方、自然流畅、生动具体的板书设计,会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它能使学生准确、全面地掌握本课中教师讲的精髓。因此,板书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板书设计,改变观念、推陈出新,设计出适合小学生的新颖活泼生动的板书。不要拘泥于简单的线条、箭头和表格,可以大胆尝试以图画为框架,以重点字词为中心的图画式板书。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得淋漓尽致,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著名教师窦桂梅就很重视板书的形象设计,在教《落叶》时,她就画了两片树叶,说:“这是一片,这也是一片,那‘一片一片’就是两片了?”学生纷纷纠错,表明代表的是很多片。教授《荷花》时她先是画了几片荷叶,让学生形容,接着依次添加让学生分别形容,这样,学生由“稀稀疏疏”一直说到“挨挨挤挤”。简单的图画代替了枯燥的字符,形象生动,活灵活现,给了学生视觉美的同时也牢牢地抓住了学生的心,让课堂教学得到了升华。

(三)有趣的练习

练习是对所学知识的提高和巩固,但许多教师还是采用机械的练习手段和方式。每课的生字写十遍、二十遍并且要组至少两个词,学生只能硬着头皮写啊写,当遇到“尴”、“鸳”、“囵”这些字时更是绞尽脑汁、苦思冥想就为了能再组一个词。讲读课文要求篇篇背诵,更有甚者要求学生当堂背诵古诗,学生为了顺利过关会超前背诵还未学到的古诗,不知其意,机械背诵。长此以往,学生敷衍老师,练习流于形式,徒耗师生双方的时间、精力,从而使练习变得单调、枯燥和机械,失去了本身的教育意义。练习不一定就是要一遍一遍写字,一篇一篇背诵,一道一道做题,可以让孩子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做生字卡片,随文画图,编字谜、情景剧……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做课堂的主人,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组织能力和社交能力。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是孩子接受系统教育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的机械呆板,单一无趣,不断发掘出适应孩子特点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用童心、爱心、信心和耐心感染学生,成为学生的朋友,让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充满欢乐,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在欢快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学习、成长。

[1]霍懋征.小学语文教学经验谈[M].上海教育出版社,1985.

[2]倪文锦.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梁承新.“寓教于乐”与语文教学[J].基础教育研究,2009(11).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窦桂梅与主题教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板书设计童心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中学语文板书设计微探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核心素养需要板书设计回归理性
高中美术课堂板书设计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